首页 大唐,我妻武則天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李治想到此處,便問:「長安倉有三百座糧窯,存糧怎會不足一成,這件事你能確定嗎?」

薛仁貴道:「陛下可召戶部官員詢問,一問可知。」

李治沉聲道:「伏勝,讓戶部尚書來見朕。」

王伏勝遲疑道:「陛下,自高尚書病死,戶部一直沒有任命主官,眼下戶部主事官員,只有一位侍郎。」

李治皺了皺眉,堂堂掌管民生的戶部,竟只剩一名副官,難怪糧食上出現這麼多疏漏。

「那就讓戶部侍郎來見朕!」

戶部侍郎名叫長孫羊,是長孫無忌的族侄,此人並無才幹,全靠長孫無忌提攜關照,才坐上此位。

廢王立武時,他極力反對,所以聽說皇帝召見時,嚇的腿都差點軟了。

當他來到甘露殿,瞧見李治鐵青的臉色時,二話不說,跪地請罪。

「罪臣長孫羊,拜見陛下!」

李治氣極而笑,道:「你知道自己有罪?」

長孫羊苦著臉道:「臣反對立後,也、也是迫不得已……請陛下饒命。」

李治道:「站起來說話!」

長孫羊見皇帝似乎並不打算辦自己,陪笑著站起身。

李治道:「長安倉糧窯中,還有多少滿窯?」

長孫羊愣了一下,道:「應該還有一百多窯吧。」

「應該?」李治眉頭一揚。

長孫羊急忙道:「此事不歸臣負責,陛下可找倉部郎中詢問。」

戶部下轄有四司:一曰戶部,二曰度支,三曰金部,四曰倉部,每一司的主官為郎中,副官為員外郎。

李治嘆了口氣,連罵他的心情都沒有了,擺手道:「傳倉部郎中覲見。」

倉部郎中總算比長孫羊靠譜一些。

李治問起長安倉時,他回答倉中確實只有不到二十多窯的糧食,和薛仁貴的十分之一,基本吻合。

李治厲聲道:「糧庫都空了,你為何不上報?」

倉部郎中頓時大聲叫冤。

原來自李世民晚年攻打高麗後,長安倉的庫存就只剩下三成不到。

李治即位後,賀魯又叛唐,阻隔了西域商路。

永徽三年,唐朝征討過賀魯一次,未能成功。

永徽四年,陳碩真在江南稱女皇帝,雖很快被鎮壓,卻也嚴重破壞了江南賦稅。

永徽五年,也就是今年春,高句麗攻打新羅,新羅向唐朝救援,唐朝發兵攻打高句麗。

今年八月,天降大雨,長安米價暴漲,為了平抑米價,朝廷又命倉部開倉放糧。

再加上這些年來,關中樹木越來越少,很多良田變成荒地,關中收成一直下降,長安人口卻越來越多,已超過百萬。

所以長安倉只剩下一成糧食,並不是他的責任。

李治沉聲道:「糧食不足,前方軍隊供應,豈不是馬上也要出問題?」

倉部郎中陪笑道:「陛下不必擔心,臣已向含嘉倉的倉正下令,讓他半年之內,從含嘉倉調一百萬石糧過來,當可解決危機。」

洛陽有天下第一糧倉含嘉倉,能保持糧食百年不腐,是唐朝最大的存糧之地,規模大於長安倉。

而且洛陽有運河便利,江南、河北的糧食,通過水路,源源不斷運輸到洛陽,含嘉倉一直都是接近滿倉狀態。

薛仁貴忽然道:「陛下,從洛陽無法調糧。」

倉部郎中急道:「薛將軍何出此言?」

薛仁貴道:「近年來,黃河泥沙越來越多,三門峽一帶水流越來越急,且有人門、鬼門、神門三道峽谷,大船無法通行,水路運力低下,無法靠運糧解決危機。」

長安與潼關之間,有條廣通渠,是隋文帝命宇文愷修建,連接長安與潼關,引渭水入黃河,形成長安與洛陽的水路。

只不過這條水路因三門峽一帶的峽谷礁石,險峻異常,遠遠比不上大運河。

倉部郎中又道:「水路不行,還有陸路啊!」

李治瞪了他一眼,道:「你指望能從崤函官道送多少糧食過來?」

潼關之後,便是有名的崤函官道。

這條路位於深谷之中,且有十幾座關隘,通行不便,只要一下大雨,就會堵塞道路。

連李治都知道,走這條路運輸糧食,極不穩定,這倉正竟不知。

由此來看,戶部簡直養了一群酒囊飯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