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唐,我妻武則天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正月初五,假日終於結束。

新年第一個朝會,李治宣布了新的人事任命。

因為都是去年就擬定好的,人員變動不小,朝堂官員們,卻早已做好心理準備,並未有太大波瀾。

五品以下官員遷調最多,但對朝堂格局影響不大,最重要的還是兩省中樞的官員變化。

劉仁軌自然最受關注,他從給事中直接升為門下侍郎,參知政事,正式成為門下省三把手。

另外,上官儀調入中書省,成為中書侍郎。

這原本也是一個很轟動的大事,雖然上官儀品級變化不大,權利上的提升,卻比劉仁軌更大。

通常來說,像秘書少監這種清閒衙門,調入三省六部時,通常都會先調入六部侍郎,再進中書門下擔任副官。

上官儀省略一步,直接跨入兩省中樞,他這個中書侍郎,權利還在徐孝德的吏部侍郎之上。

這個正月的假日,群臣們便不止一次的討論此事,都在琢磨,上官儀到底做了何事,突然得到聖人另眼相看?

只有許敬宗知道,上官儀是在給外國使節回禮之事上,彈劾自己,獲得了聖心。

許敬宗去年忙前奔後,好不容易幫助皇帝廢王立武,本以為今年必定拜相。

誰知,卻因一件小事失了聖寵,反讓劉仁軌和李義府捷足先登。

最令他沮喪的是武皇后忽然不再插手前朝之事,他這份最重要的人脈也失去作用。

心情抑鬱下,他最近上衙都沒什麼精神。

李義府與他正相反,仿佛又年輕了幾歲,精神旺盛,每天像個陀螺一樣,在中書省轉來轉去。

袁公瑜、崔義玄等人瞧出許敬宗不再受寵,李義府風頭正盛,便轉頭以李義府馬首是瞻。

另一邊,徐孝德、劉仁軌、上官儀三人得勢,老清流派勢力大漲,不再是朝中邊緣人物。

少壯清流中的裴炎、薛元超等年輕人,原本看不上這些老清流,覺得他們一把年紀活在狗肚子裡,故而跟他們劃清界限。

如今見他們恢復該有地位,也就不再扭捏,歸入本源。

有他們加入,清流派勢力大增。

朝堂之上,清流派、擁武派和世家派隱隱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朝堂這些變化,對長安城的百姓們沒有絲毫影響。

春寒料峭,乍暖還寒,新的一年,百姓們又開始為一年生計而奔波。

一月中旬,長安城春明門外,便都是進進出出的百姓和商賈。

進城的人流之中,一名戴著幞頭的青年,正在打量周圍攤販,笑道:「狄順,咱們離京有幾年了?」

旁邊一名小廝笑嘻嘻的道:「阿郎,您三年前進京趕考,這麼快就忘了嗎?」

幞頭青年正是赴京任職的狄仁傑,他嘆了口氣,道:「是啊,我入仕只三年,就忽然升為代大理寺少卿,也不知是福是禍。」

狄順笑道:「當然是福了,當官自然越大越好,我們做僕人的,見人也威風呀。」

狄仁傑橫了他一眼,道:「你這小廝懂什麼。」

狄順吐了吐舌頭,笑道:「阿郎,咱們現在去哪?」

狄仁傑想了想,道:「還是先去拜見一下閻公吧。」

閻立本雖不是狄仁傑的授業恩師,卻曾提攜過他,且狄仁傑一向敬慕閻立本為人。

閻府位於崇仁坊東街,距離春明門並不甚遠。

因時辰尚早,閻立本很可能上衙去了,狄仁傑便在城中閒逛一陣,只覺數年不見,長安城人氣又旺了幾分。

正行在平康坊大街時,忽見迎面過來一名少年,只見他十七八歲,眉目清秀,粉面朱唇,好一個俊俏的少年郎君。

那少年騎在一白馬上,人物風流,馬亦神俊,身邊簇擁著五六個小廝,肩頭站著只五色羽毛的鸚鵡,咕咕叫個不停。

狄順嘖嘖贊道:「哎,不愧是天子腳下,竟能生出這般神仙一樣的小郎君。」

狄仁傑笑道:「京城權貴甚多,錦衣玉食的少年郎多的很,不足為怪。」

那少年只顧與隨從笑談,冷不防一個戴斗笠的騎馬男子,從他後面超過,挨著少年而過,差點撞倒一名小廝。

「借過。」他說了兩個字,便快馬而去。

那被撞的小廝破口大罵,要攆過去,少年笑道:「算了,人家也賠不是了。」

狄仁傑忽然橫步一攔,擋在斗笠男身前。

斗笠男急忙勒住韁繩,罵道:「不長眼睛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