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唐,我妻武則天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狄仁傑心中急思。

皇帝調他入京,難道就是為科舉之事?

是了,閻立本上次便告訴他,皇帝有心扶持庶族,對抗門閥世家,所以想改革科舉,為朝廷招攬更多人才。

門閥世家把持朝政,權利世代相傳,無能之人竊據高位,尸位素餐,掏空大唐根基。

「狄仁傑啊狄仁傑,枉你平日自誇匡扶社稷,為百姓做一點事業,如今少卿還未坐穩,就開始眷戀富貴,計較個人得失,你慚不慚愧?」

狄仁傑深吸一口氣,心中已有決斷。

話雖如此,卻並未立刻開口。

科舉制度之優劣,他親身體會過,最能感受其中缺陷。

然而,如何才能讓聖人深刻理解這一點,如何幫聖人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仔細斟酌推敲。

他腦海中忽然浮現一個名字。

高有道。

永徽三年,壬子年科舉,狄仁傑赴京趕考,住在平康坊,四通客棧,結識了幾名志同道合的考生。

其中最有才華之人,便是高有道。

然而,高有道心高氣傲,非要去考進士科,又不肯拜謁權貴,還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

最終落榜,實為可惜。

他有心將高有道的事告訴皇帝,話到嘴邊,悚然一驚,暗道:「高有道與我是友,我替他說話,聖人會不會覺得我以公謀私?」

「就算聖人不在意,將來此事鬧大,世家官員一定會捏著我與高有道的關係做文章,影響到陛下改革科舉的目的。」

狄仁傑思慮轉動,很快有了更好的辦法。

「陛下,臣想好了,那次科舉之事,臣別的都記不太清,只有一人,讓臣記憶深刻。」

李治抬頭問:「誰?」

狄仁傑道:「白孝傑。」

……

皇宮內苑梅園不少,蓬萊殿以西的一座花園中,梅花開的最美,傲雪欺霜,暗香疏影。

此園是武媚娘當昭儀時,命人細心栽培、精心修葺而來,園中共有五種不同品種的梅花。

這日清晨,李治在蓬萊殿醒來。

因是非朝日,用過早膳後,和徐槿、義陽公主一起在梅園中閒逛。

逛了不一會,來到一座「觀梅亭」,一邊歇息,一邊品嘗新鮮蔬果。

未幾,王伏勝從小徑中,走了過來,朝李治道:「大家,白孝傑的一切情況,俱已調查清楚。」

說著,遞上一本小冊。

李治接過翻看,眉頭一皺,越看越是生氣。

永徽三年,壬子年科舉,考生一共一千多人,考進士科的人數,是明經科的三倍。

然而錄取的「進士科」進士,卻只二十五人,明經科反而取士五十八人。

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指的就是進士科的難度。

進士科考題範圍廣,更重視考生的思維見解能力。

不像明經科,只需將一些經史子集背熟,就有機會高中。

所以進士科難度大,相對應的,考中進士科的人,將獲得極大榮耀,升遷速度也遠勝明經科。

以狄仁傑之能,都對進士科望而卻步,改去考明經科,足以說明進士科的難度。

白孝傑卻是進士科的甲第。

當年一共只有八名甲第,他便是其中之一,被授予下州縣令之職。

如今他已調到商州州府,擔任司戶參軍,官職比狄仁傑之前的法曹參軍,還要高一級。

狄仁傑還是被閻立本舉薦一次,升遷速度依然比不上白孝傑。

由此可見,此人要麼能力強,要麼背景硬。

白孝傑顯然是後一種。

他父親白海德擔任戶部員外郎,是褚遂良門生。

李治看完之後,沉聲道:「去把白孝傑當年考中的考卷,拿過來給朕瞧瞧。」

王伏勝領命去了。

所有考生的考卷,都在吏部封檔,除皇帝和三省宰相,誰都無權調看。

王伏勝有皇帝口諭,自然通行無阻。

他取了考卷後,並未立刻向李治復命,而是等在吏部檔庫附近,冷眼觀察。

沒等一會,一名文吏從檔庫中快步奔出,沿走廊急行。

王伏勝一揮手,四名內侍衝上前去,將那人拿住。

那是吏部檔庫的一名文吏。

王伏勝知道此人是向世家派官員報信,也懶得拷問,吩咐道:「把此人交給徐侍郎,讓他看著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