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唐,我妻武則天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兩名內侍領命,將那文吏押走。

王伏勝又去查了一下批閱白孝傑考卷的考官名字,這才拿著白孝傑考卷,回到觀梅亭,上呈李治。

此時徐槿和義陽公主剛在林中賞梅回來。

李治看完之後,朝走過來的徐槿道:「充容,你才思敏捷,幫朕看一下這份考卷。」

徐槿接過去看了。

看完之後,她一雙黛眉捲成一團。

「大家,這是誰人考卷?」

李治道:「你別管是誰的,只說好不好。」

徐槿斟酌片刻,道:「若是十五歲少子所寫,倒還稱得上不錯,倘若是十五歲之上……」

李治道:「如何?」

徐槿道:「恐怕平日讀書,不怎麼用心了。」

李治凜然道:「這是永徽三年,一位進士甲第的試卷。」

徐槿吃了一驚,捂住小嘴,道:「那怎麼會?」

李治道:「瞧見了吧,這就是他們給朕挑選出的人才!」

轉頭朝王伏勝道:「可查過批閱白孝傑考卷的考官是誰嗎?」

王伏勝道:「回陛下,臣已查過,那名考官叫崔文翰,如今已升為吏部郎中,也是褚遂良門生。」

李治深吸一口氣。

他早就該猜到,褚遂良長期擔任吏部尚書,負責科舉的人,肯定出自他門下。

義陽公主見他不高興,剝了一個葡萄,放在他嘴邊,脆聲道:「既然那考官不是好人,父親處罰他便是,何必為他生氣呢?」

與憨厚活潑的高安公主相比,義陽公主更加早熟懂事。

李治面色緩和了一些,道:「朕不僅不查他,還要對他委以重任,讓他擔任這次科舉的主考官。」

義陽公主瞪大了眼睛,一臉不解。

徐槿卻已經明白了,笑道:「大家是想欲擒故縱,讓他犯下更大的錯誤?」

李治目光閃動,道:「他充其量只是一個魚餌,朕想瞧瞧,能否用他釣幾條大魚上鉤。」

這時,薛仁貴也沿著花叢小徑走了過來,拱手道:「陛下,臣調查到一件事,跟白孝傑有關。」

去年十一月,李治便讓薛仁貴以千牛衛為基礎,組建一個情報組織,名為「內領衛」。

如今組建兩個多月,成員超過百人,也終於能派上用場了。

李治問道:「打聽到什麼消息了?」

薛仁貴道:「永徽三年那場科舉,有個叫高有道的人,頗有才名,曾與白孝傑鬥文,且大獲全勝。後來因手指意外被馬蹄踩傷,無法握筆,故而落榜。」

徐槿微微一驚,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李治側頭問道:「充容,你知道這個人嗎?」

徐槿道:「妾身有一位好友,經常與妾身通信,她曾在信中提到過高有道此人,說他極有才情,並附上高有道一首詩詞,寫得極好。」

李治道:「高有道與白孝傑相比,文采如何?」

徐槿遲疑了一下,道:「有如夫子與稚子。」

李治搖頭道:「結果夫子落選,反讓稚子題名。」

薛仁貴道:「陛下,可要抓捕白孝傑?」

李治抬手道:「不,朕懷疑高有道被馬蹄傷手,也與此人有關。你派人去查一下高有道,瞧瞧他在做什麼。伏勝,你去調白孝傑這幾年的評級,朕要瞧瞧。」

二人各自領命去了。

李治也沒心思逛園子了,回到甘露殿,開始處理公務。

半個時辰後,王伏勝拿著白孝傑的評級過來,一最兩善,評級竟是「上下」。

而且他去年和前年的考評更高,都是「上中」。

由此可見,不僅戶部有問題,吏部問題更大。

李治吩咐道:「傳旨,調白孝傑入京,擔任戶部主事。」

王伏勝應諾道:「是。」

下午天黑前,薛仁貴也調查出高有道的消息。

高有道是江南湖州人,自從永徽三年來長安後,便一直待在長安。

他右手已殘,改用左手握筆,因生計窘迫,借住寺廟,平日以賣曲為生。

李治聽到此處,詫異道:「賣曲?」

薛仁貴道:「就是替藝館歌姬寫詩詞文曲,他文採好,寫的詩詞意境深遠,婉轉哀傷,很受歌姬歡迎。」

李治默然半晌,嘆道:「如此人才,竟淪落至此,可悲可嘆。他平日除寫詞外,還做什麼?」

薛仁貴道:「此人經常在酒樓買醉,渾渾噩噩,萎靡不振,只怕早已對仕途灰心喪氣。」

李治想了一會,道:「薛卿,你去找他,設法讓他振作起來,務必參加今年的科舉。」

薛仁貴拱手道:「臣領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