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對武家兄弟沒什麼好感,自然不會阻止,他將奏章遞給了于志寧。
「於公,這是皇后的表奏,你且瞧瞧。」
于志寧小心翼翼的接過,看完之後,忙道:「陛下,此事萬萬不可。」
李治笑道:「怎麼了?」
于志寧苦笑道:「知微並未受太重傷勢,怎能因這種小事,外放武氏兩位郎君。」
李治道:「於公不必擔心,皇后這麼做也是一種表態,不願親族過多影響朝政,和當初徐充容請旨外放徐齊類似。她既有此賢德之舉,何不成全她?」
于志寧感嘆道:「還是陛下慧眼如炬,皇后殿下賢德仁厚,對親族態度,頗有當年文德皇后的風采。」
李治當即命王伏勝將奏章拿到中書省擬造,又吩道:「召劉仁軌來甘露殿覲見。」
王伏勝應諾去了。
李治信步回到甘露殿,坐在御案後默默沉思。
最近西突厥的戰事已接近尾聲,他的壓力小了很多,開始琢磨著下一步計劃。
大唐最大的危機不在外部,而在內部。
河北地區。
首先,絕不能再因為朝鮮半島的戰事,影響到河北地區的民生。
在他印象中,泉蓋蘇文再過九年才死。
隨著他的死,高句麗分崩離析,兩年後就被大唐消滅。
所以現在也不必著急。
先用這九年時間,讓河北休養生息,到時再一鼓作氣,消滅朝鮮三國,不讓新羅摘了桃子。
當然,要想緩解河北地區的民怨,光憑減免三年稅收,肯定不夠。
這只是第一步。
李治最近一直在琢磨長孫詮的話。
河北最大的問題是役。
其實嚴格來說,役不僅是河北的問題,也是整個封建王朝的問題。
百姓們一年必須服一個月役,負擔沉重。
然而要想減免役,卻也並非草率可以做出的決定。
這個時期官府力量有限,一些大的土木工程,必須徵召民力來完成。
這也是生產力不足造成的。
那就只有一個辦法,讓官府出錢僱傭民力,完成那些大的工程。
可如此一來,國庫壓力太大,地方官府也更容易貪污。
所以役之事,急躁不得,需得慢慢籌謀,一步步嘗試。
正思索間,劉仁軌來到殿外求見。
李治傳他進來。
未幾,劉仁軌進入大殿,敘禮畢,李治問道:「劉卿,朕召你過來,是有件事想聽聽你的看法。」
劉仁軌道:「臣恭聽。」
李治道:「河北役沉重,導致百姓們連農事的時間都不夠,致使田地荒蕪,對於此事,你有何看法?」
劉仁軌沉吟了一會,道:「回陛下,役是我大唐稅制,租庸調製的重要一環,要想改變,需分外謹慎。」
李治點點頭:「朕知道,所以才問問你的看法。」
劉仁軌道:「河北役繁重,主要原因是折衝府太少,人口較多,登記在冊的民役數量龐大。故而一些大的工事,官員為方便起見,直接徵調河北民役。」
李治道:「這一點可能更改?」
劉仁軌道:「可以,只要陛下傳旨州縣,將雜役細分,規定一人雜役完成上限,如此可避免一人完成過多雜役。」
頓了一下,道:「這樣也有缺點,如果分散徵調民力,會導致工事完成時間增長。」
李治沉吟了一會,道:「增長就增長,總不能為圖方便,就專征一地民力。
」
劉仁軌道:「臣領旨。」
李治又道:「朕還有一個想法,可不可以在一個縣城,試行一種政策,讓官府不選擇徵調百姓,而是僱傭百姓。」
劉仁軌愣了一下,道:「陛下,這樣豈不是平白花費更多錢?」
李治道:「你可以換一個角度想,選擇僱傭的話,百姓就能自由選擇。忙碌之人,可以耕地,不耽農事。空閒之人,可應募完成工事,也能得到一筆錢。」
劉仁軌皺眉道:「這樣似乎並沒什麼變化。」
李治搖頭道:「田也耕了,工事也完成了,忙碌之人和空閒之人都在勞作都得到收穫,如何沒有變化呢?」
劉仁軌遲疑道:「站在百姓的角度來看,這樣確實更好,可朝廷就要多花一大筆錢。」
李治道:「這叫提高生產力,百姓們生產力提高,國家產出就增多,花出去的錢,會從其他地方收回來。」
劉仁軌皺了皺眉,道:「似乎也有道理。只是到底好壞如何,未必能盡如陛下所想。」
李治點點頭,道:「所以朕才想找一個縣城,先嘗試一下這種政策,觀察結果。」
劉仁軌尋思道:「若只是一個縣城,縱然出了問題,影響也不大。」
拱手道:「臣沒有異議,只不知陛下想在哪裡嘗試?」
李治想了想,道:「就在河北吧,長孫詮是被外放滄州吧,他所在的縣叫什麼?」
劉仁軌道:「滄州,魯城縣。」
李治道:「那好,就在魯城縣試點。」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