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唐,我妻武則天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64章 不是陛下您的旨意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眾人頓時大笑起來,氛圍一派輕鬆。

李治走到閻立本的椅子上坐下,抬手道:「都坐下說話吧。」

牆角擺著幾張椅子,三人各搬一張,在李治跟前落座。

李治目光先看向閻立本。

「閻卿,有件大事,朕一直讓戶部負責,不過僅憑戶部,難以獨自完成。朕就帶著盧卿、杜卿來找你了。」

閻立本道:「陛下是要屯田嗎?」

工部與戶部最大的交集,便在屯田之上。

李治目光看向盧承慶,示意他來說明。

盧承慶道:「閻兄,是這樣,從去年開始,陛下便在為長安城糧食發愁,並且制定了兩個計劃。」

「其一,便是開通三門峽水路,這你知道。如今三門峽水路已開,河道也在疏通,明年三月左右,就能行駛運河船,長安城的糧食危機也算解除。」

「不過這隻治標,並非治本。陛下得知關中地區可耕農田減少,主要原因,是秦嶺山脈被砍伐嚴重,導致土地荒蕪。」

工部下轄屯田司,閻立本對農事也很了解,聽盧承慶一番講解,很快明白了關竅。

秦嶺山脈是工部管轄範圍,山林水澤,都由虞部負責。

要想恢復秦嶺山脈的植被,繞不開工部,

閻立本道:「臣也聽說了秦嶺山脈的情況,很多山峰被砍禿,被附近百姓們稱為禿山。」

李治道:「所以朕希望你和戶部合作,讓這些禿山,重新恢復成蔥鬱的森林。」

閻立本遲疑道:「陛下有旨,臣必竭盡全力。只是臣擔心,如果禁止百姓砍樹,很多百姓難以過冬。」

杜正倫笑道:「閻尚書的擔憂,陛下早有考慮。這一年來,下官在河東建了很多石炭礦場,長安城也新建很多石炭倉,存儲大量石炭。」

「這些石炭由朝廷專賣,專供關中百姓,讓他們能夠用炭過冬,減少砍伐。」

閻立本默默想了一會,道:「陛下,其實真正造成秦嶺砍伐嚴重的,並非百姓砍伐。」

李治心中一動,道:「那是什麼?」

閻立本道:「被砍伐的樹木,大部分,其實都被拿去修建了房屋殿宇。」

李治道:「說具體點,是哪些人砍木頭,修建殿宇?」

閻立本道:「很多都是達官顯宦、名公巨卿,他們派人在秦嶺砍樹,在長安城外修建園林。」

李治道:「這好辦,朕下一道旨意,以後禁止從秦嶺取木修園,這種貪圖享樂的風氣,也該止一止!」

閻立本道:「其二,道教、佛門、襖教、景教、大食教等,也會取秦嶺之木,修築教場。」

宗教之人,總有辦法蠱惑上層貴族,利用這些人的財力,修建寺廟教祠,擴充影響力。

李治對此更不會容忍,大手一揮。

「以後禁止任何人取秦嶺之木,修建宗教廟宇。朕也會傳旨許尚書,讓他對長安城宗教,加強管理。」

閻立本點點頭,道:「還有最後一項,也是占用木頭最大的一部分。」

說到這,聲音忽然變低了。

李治道:「有什麼問題,儘管直言,朕都幫你解決!」

盧承慶似乎猜到閻立本想說什麼,朝他打了個眼色,搖了搖頭。

閻立本頓時不作聲了。

李治皺眉道:「怎麼,為何不說了?」

閻立本道:「回陛下,其實只要能減少上面兩項伐木用度,已經足夠,只要用上十多年,就能讓秦嶺山脈慢慢恢復。」

李治沉聲道:「最後一點你還沒說,朕既然要做,就會做的徹底,不必顧慮,儘管直言。」」

閻立本見此,只好低聲道:「陛下,最後一項伐木用度,都用來修建您的宮殿和寺廟了。」

李治愣了愣,道:「朕的宮殿和寺廟?朕什麼時候要修建宮殿寺廟了?」

閻立本道:「去年擴修昭陵行宮,今年一直在修建西明寺、大明宮,另外,明年一月,也會開始擴修溫泉宮。」

李治聽到最後,忍不住說:「誰讓擴修溫泉宮的?」

閻立本證了愜,道:「不是陛下您的旨意嗎?」

「朕怎麼不知道?」李治後背一涼。

杜正倫忽然道:「陛下,這事臣聽劉相提過,是李相提出擴修溫泉宮,好讓陛下修養身體,政事堂一致通過。」

李治頓時明白了。

七月時候,他已命高有道等人,幫他閱覽那些不重要的造書。

這道旨意,不僅政事堂通過了,高有道那幫智囊秘書團,也一聲不就通過了。

所以他並未看到誥書。

仔細一想,也很正常,對群臣們來說,皇帝身體最為重要。

有誰敢在這件事上唱反調,不僅有惹皇帝生氣的風險,也會受到群臣攻擊。

大唐國庫又不缺錢,自然麻溜的通過了。

李治深吸一口氣,道:「朕會傳旨,取消擴修溫泉宮。另外,大明宮、西明寺等修建工事,也都放下,一切以秦嶺山脈恢復為重。」

閻立本見皇帝有此決心,凜然道:「臣定全力以赴,完成此事。」

盧承慶道:「陛下,閻尚書既要負責三門峽收尾,也要負責碎葉城修築,負擔太重,臣舉薦一人,可給閻尚書當幫手。」

李治問:「誰?」

盧承慶道:「雲陽縣令,張文。」

張文灌是貞觀年間的進士,後來官至水部員外郎,因他兄長在戶部為官,不合大唐規制。

故被外放雲陽縣令。

劉仁軌整頓戶部時,張文瑾兄長也被查了,貶為地方縣丞。

所以盧承慶這時候舉薦他,正好合適。

張文灌在史書中也有幾分名氣,而且和狄仁傑一樣,有斷案之能。

李治當即點頭,道:「那就召張文入京,擔任虞部郎中!」

便在這時,王伏勝走了進來,低聲道:「陛下,剛剛傳來消息,崔相卒於家中。「

李治了,輕嘆一聲,道:「知道了,傳旨禮部,厚葬崔公。」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