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安撫武皇后
高有道入宮之後,直接前往甘露殿面聖。
穿甘露門,來到甘露殿,卻得知皇帝今日還並未過來,正在立政殿逗弄小公主。
高有道只好先來到偏殿,與盧照鄰、杜易簡幾人會面。
二人見他回來,都很喜悅,杜易簡又問起他這次公幹,到底所為何事。
安西的戰爭已經結束,高有道便沒有隱瞞,據實跟他們說了。
郭正一和元萬頃聽到與西域戰事有關,也都放下筆,側耳傾聽。
眾人聽完後,都稱讚裴行儉謀略過人。
便在這時,內侍來報,皇帝已經回到了正殿。
高有道當即起身,命內侍通傳一聲。
少頃,皇帝宣他覲見。
高有道來到正殿,敘禮畢,將安西的情況全部跟李治匯報了。
李治身體前傾,聽得很是仔細。
雖說裴行儉已經上奏將此事跟他說了,但一些具體細節,卻一筆帶過。
況且通過高有道,他也能判斷裴行儉上奏中,是否有誇大之詞。
高有道的敘述大致和裴行儉吻合,李治點了點頭,道:「高卿,這趟辛苦你了。」
高有道拱手道:「臣按照陛下的指示,在安西仔細查探民生狀況與西域情況,有兩件事,想向陛下匯報。」
李治道:「講。」
高有道道:「第一點,臣在庭州探訪時,發現庭州刺史崔知辯擔任刺史期間,積極幫助百姓解決困難,民間風評極佳。」
李治點點頭:「此人去年考評就是上下,看來今年應該也能有個不錯的考評,實為各州刺史典範。」
高有道接著道:「臣要匯報的第二件事,與西突厥有關。」
李治奇道:「你說的是碎葉城外的五弩失畢部?」
高有道道:「正是,臣聽說西突又不安分,強占了西域其他國家的土地正在悄然壯大。」
李治問:「裴行儉可知此事?」
「那臣就不知道了。」高有道低下頭。
雖然西域小國百姓說裴行儉知道此事,並且偏突厥人,但此事並未得到證實。
高有道不願用這種模稜兩可的信息,指責一位剛剛立下軍功的將軍。
李治沉吟了一會,道:「這事朕會派人調查,你還有別的事情要匯報嗎?」
高有道拱手道:「臣探訪的只有這兩件事。」
李治笑道:「那好,你一路辛勞,且回去休息,朕准你一日沐假,後日再上衙吧。」
高有道謝了恩,告退離開。
今日的奏章並不多,按照經驗,李治一個時辰內,就能全部處理完畢。
然而當他翻看到一份閻立本的奏章時,眉頭皺了起來。
他緩緩起身,步離開了甘露殿,沿著千步廊,一路向北而行,腦中思緒紛飛。
距離他離開長安城,只剩下一年左右的時間了。
隨著這個時間臨近,他漸漸感受到一些令他不安的徵兆。
就比如閻立本剛才的那份奏章,他提議給太子李弘加幾個老師。
像這樣的奏章,最近已有好幾份了。
要麼提議彈劾東宮某一位屬官,要麼提議給太子增加老師。
表面上似乎是為太子好,其實是太子最近讓大臣們不大滿意,他們不敢直斥太子,只能將矛頭對準太子身邊的人。
群臣不滿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質庫所的事。
這事李治也知道,因李弘過於仁厚,下令返還那些抵債不還之人的抵押物。
結果沒過多久,其他人得到消息,都去質庫所借物不還。
這種情況下,用不了多久,質庫所就會無法經營。
李弘畢竟是個孩子,也許慌了神,趕忙下令,超過時間不還之人,抵押物不再返還。
治理天下,最忌諱朝令夕改。
李弘這種行為,不僅讓大臣們不滿,連百姓們也不承情,民間風評,瞬間轉壞。
這本是一件小事,孩子性格天真單純,況且李弘從小就比一般的孩子善良。
然而李弘畢竟是太子,這件事又發生的太過突然,令李治覺得不對勁,
儲君原本就是一個高危職業,任何有野心的人,都會盯著這個位置。
要麼是想搶奪這個位置,要麼是想通過對付儲君,引起朝堂混亂。
歷朝歷代,被廢掉的太子數不勝數。
遠的不提,就說開唐以來,太子李建成、太子李承乾,都沒能落到好下場。
就連李忠也是個剛剛被廢的太子。
所以任何事情,只要與太子產生關聯,背後很可能就沒那麼簡單。
眼下有他在,他還能幫李弘頂住這些大臣的壓力,讓李弘不受此事影響。
然而一年之後,他離開長安,又遇到類似的情況,李弘是否還能承受住朝野的壓力呢?
這一刻,李治深切體會到一個父親的無奈。
他已隱隱察覺到,長安城平靜的水面之下,有一股勢力,已經將矛頭對準了李弘。
李治雖有懷疑對象,卻並無任何證據。
況且此事很可能牽扯到他其他兒子,讓他心中非常煩悶。
他甚至產生過念頭,放棄頭疾的治療,繼續坐鎮長安,讓李弘能夠安然成長但理智又告訴他,過於呵護李弘,反而會讓他失去鬥爭能力。
若是自己因頭疾早逝,李弘又沒有能力鎮壓局面,便會引發大亂子。
這正是帝王之家的無奈,享受至高權利的同時,也因權利爭奪,難以避免骨肉相殘。
正思索之際,一名內侍從遠處走來,朝王伏勝附耳說了幾句話。
李治正覺煩悶,便開口問道:「伏勝,怎麼了?」
王伏勝忙道:「陛下,臣手下的人,已查出來,質庫所之事,確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把此事炒得人盡皆知。」
李治軒眉一揚:「是誰?」
王伏勝低聲道:「臣無能,對方手腳利落,將涉事之人全部處理乾淨,臣無法查出幕後之人。」
李治心中一沉,道:「這說明他們提前就猜到司宮台會去調查,才能早一步應對。」
能對朝堂如此熟悉之人,自然也是朝堂上的人。
王伏勝低聲道:「陛下,有動機對付太子之人,不會太多,是否直接從有嫌隙之人查起?」
李治沉默了一會,搖頭道:「那樣只會讓長安城風聲鶴喉,人人自危。若是長安城因此亂起來,這樣的事只會越來越多。」
王伏勝遲疑了一下,道:「皇后那邊,似乎也在調查此事。」
李治摸了摸額頭,頓時感到頭疼。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