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貴與他相處的越久,越佩服他的能耐,幾乎各種大事,都找他商議。
「陛下,昆藏地區能慢慢趨於穩定,臣不敢居功,當以王將軍和文成公主殿下,居於首功!」
李治笑道:「他們有功勞,朕自然會嘉獎。你能謙虛自持,不與手下爭功,
這很好,朕沒有看錯你!」
薛仁貴長身一躬,道:「臣的一切都是陛下賜予的,只盼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務,回報陛下恩情。」
李治伸手將他扶了起來,道:「好了,再跟朕說說大食與天竺的情況吧。」
薛仁貴面色一正,道:「陛下,天竺形勢岌岌可危。」
李治忙問:「詳細說說,眼下到底什麼情況?」
薛仁貴抬頭看了一眼神龍殿牆壁上掛著的那幅大輿圖,只可惜上面只有吐蕃,並未標註天竺。
「陛下,臣還是先跟您說一下天竺內部的情況吧。」薛仁貴從袖中取出一份小些的地圖,解釋道:「這是王將軍親自測繪的天竺地圖。」
李治低頭一看,王玄策畫的不錯,果然是個冰淇淋形狀。
而且他還將印度西邊的大食國也畫了進來。
薛仁貴在地圖上畫了三個圈,道:「陛下,天竺地區,眼下分為三股勢力,
一股是欽陵占據的東北地區,與昆藏相鄰,他們已重新建國,依然取名吐蕃。」
李治道:「贊普是誰?」
薛仁貴道:「依然是芒松芒贊,不過這小贊普已完全被架空,權力由祿東贊的三個兒子掌控。」
李治點點頭,道:「以後咱們就叫它後吐蕃吧。」
薛仁貴應了一聲,道:「除了後吐蕃外,西北方向,還有一股天竺勢力,以信德國為首,另有很多小國臣服他們。」
李治盯著薛仁貴指的方向看了一下。
這個地方應該就是如今的巴基斯坦地區,由印度河孕育出的一眾國家。
信德國臨近海域,與大食國隔海相望薛仁貴道:「欽陵剛入侵天竺時,信德國王臣服吐蕃,後來見吐蕃被我大唐擊敗,便不再理會後吐蕃,自己當了盟主。」
李治道:「欽陵沒有討伐他們嗎?」
薛仁貴道:「後吐蕃的軍隊,大多是吐蕃子民,逃到天竺後,士氣低落,自保尚且不足,更難以主動出擊了。」
「最近這一年來,後吐蕃一直都在訓練士卒,恢復士氣,臣琢磨著,如果大食不選此時進攻的話,明年後吐蕃就會征討天竺其他地區。」
李治目光一閃,道:「大食人應該也是看到這一點,才選擇這時候進攻!」
薛仁貴道:「陛下所言極是。至於南方的天竺各國,都是一些小國,一盤散沙,不成氣候。」
李治目視著地圖的西北方向,道:「大食人要進攻天竺的話,應該選擇從信德進攻吧?」
薛仁貴道:「是的,信德國王極為器重一個叫因哈的波斯人,任其為國相。」
李治微微一愣:「波斯人?」
薛仁貴道:「是的,那波斯人暗中培養很多海盜,專門在海上劫掠大食國的商人,替國王獲得了大量財富。」
李治沉吟片刻,命人把卑路斯召了過來,朝他問道:「卑卿,你知道一個叫因哈的波斯人嗎?」
卑路斯愣了一下,搖頭道:「臣並未聽說此人。」
李治緩緩道:「他是一個波斯人,在天竺一個叫信德的國家,擔任國相。」
卑路斯嘆了口氣,道:「那就不奇怪了,當初我們波斯國滅亡時,很多波斯人漂洋過海,逃到天竺北部地區。」
李治笑道:「如果你再派人去找他,他還會認你這個王子嗎?」
卑路斯想了想,道:「他若知道臣有陛下支持,定會聽從臣的吩咐。」
李治點點頭,道:「甚好。」轉頭看向薛仁貴,道:「薛卿,你接著說吧。」
薛仁貴道:「臣和蘇將軍、王將軍商議過,倘若大食人從海路、陸路同時進攻天竺,信德國必敗。屆時,大食人以信德國為據點,便能迅速占據天竺全境!」
卑路斯聽到此話,吃驚道:「陛下,大食人準備進攻天竺了嗎?」
李治道:「是的。」
卑路斯急道:「陛下,不能讓他們成功,否則大唐也會被他們給包圍了!」
李治抬手道:「稍安勿躁,薛卿,眼下面對天竺國的局勢,你有什麼對策嗎?」
薛仁貴道:「天竺最大的問題,是內部分裂,若能讓天竺三大勢力,聯合起來,應能抵禦住大食人。」
李治心中一動,這跟他腦海中剛冒出的一個想法,不謀而合。
薛仁貴道:「臣的意思是,咱們大唐做個東道,邀請三家首腦,前往昆藏議和,摒棄前嫌,共抗大食!」
李治道:「如何說服三家呢?」
薛仁貴道:「天竺南部一眾小國的國王,與王玄策將軍非常熟悉,王將軍自言有把握說服他們。」
卑路斯趕忙道:「陛下,臣願意前往信德國,面見因哈,讓他勸說信德國王,來昆藏議和!」
李治點點頭,道:「如此有勞卑卿了。剩下的只有後吐蕃了。」
薛仁貴不做聲了,他也沒有把握能夠說服欽陵等人,來昆藏談判。
李治沉思片刻,心中已有計較,朝薛仁貴道:「薛卿,你先回去休息吧,剩下的事,朕自會安排。」
薛仁貴拱手告退。
王玄策的地圖被薛仁貴留了下來,李治拿著地圖,遞給王伏勝,道:「送去翰林苑,讓翰林官畫一份等比例的大輿圖,掛在神龍殿。另外,再召長孫詮覲見。」
距離歲末只剩四天,明天就是官員們放假的日子。
長安城各大權貴的府邸門外,皆是一派門庭若市的興旺氣象。
新城公主的府邸便是如此。
長孫無忌來到公主府時,只見府門之外,車水馬龍,冠蓋如雲,都是來拜訪長孫詮的。
這種景象似曾相識,當年趙國公府外的情景,比這有過之而無不及。
長孫無忌既感欣慰,也有幾分感傷。
他繞到公主府後門,命僕從敲了敲門,開門的竟是長孫詮。
「大兄,您來了。」長孫詮拱手道:「本該我去您府上拜見,可想著您的吩咐——..」
長孫無忌一抬手,道:「這樣更好一些,你不用多說。」
一個月前,長孫無忌便告訴長孫詮,以後不要去長孫府見他,若有事找他,
告訴一聲,他自會來公主府見面。
長孫詮將他迎入府中書房,親自給長孫無忌倒了茶。
長孫無忌笑道:「聽說吏部傳出消息,陛下已經擬好旨意,將你調入雍州府任長史,年初朝會上,就會宣布了。」
長孫詮拱手道:「這都多虧了大兄。」
長孫詮今年做了不少大事,幫助狄仁傑破獲百濟細作,又在契丹的戰後治理上,進言了幾個良策,被皇帝採納。
很多人都猜到他年初會升官,只是沒想到,他升遷如此之快,直接從萬年縣首官,升為雍州府副官。
而且這個副官的權力和首官相當,和一把手沒什麼區別,這升遷速度,怎不令人羨慕?
長孫無忌道:「說吧,找我什麼事?」
長孫詮道:「剛才陛下召我入宮,表面上誇我今年考核不錯,實際上,卻和我提到一件事。」
「何事?」
長孫詮道:「陛下忽然和我提起天竺的情況—.」將大食即將攻打天竺的情況,與長孫無忌說了。
「陛下似乎想聯合三家,在昆藏都護府談判,共抗大食,有兩家似乎已經能夠說服,只剩下後吐蕃了。」
「後吐蕃?」
「就是欽陵等吐蕃殘部,他們已重新立國。」
長孫無忌捻須道:「陛下是想讓祿東贊說服他的幾個兒子,故而通過你來告訴我,讓我去找祿東贊。」
長孫詮道:「應是如此。」
長孫無忌擺了擺手,道:「你自己去就行了,老夫就不去了。」
長孫詮愣道:「小弟可沒把我說服祿東贊。」
長孫無忌微笑道:「不必說服,此事對後吐蕃也是有利的。你只需將情況和祿東贊說明,不用你勸,他自會主動提出!」
長孫詮欣然道:「如此最好,小弟這就去拜訪他。」
正如長孫無忌猜測,祿東贊得知天竺眼下情況後,當即寫下書信一封。
李治命卑路斯帶著書信,前往昆藏都護府,與王玄策、蘇定方等人,籌辦三家會盟之事。
戰爭雖從未停止,不過距離大唐本土,已經越來越遠。
長安城也在一片和平之中,度過了新的一年。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