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唐,我妻武則天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11章 太宗的苦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311章 太宗的苦心

李治坐在龍椅之上,一臉凝重的望著蔣王。

「七兄,你剛才說什麼?」

蔣王道:「陛下,散播盧照鄰流言之人,是鄧王李元裕!」

李治望著他肥胖的身軀,沉聲道:「你是怎麼知道的?」

蔣王道:「臣聽說了盧照鄰的流言後,便一直在暗中調查,這才查出此事與鄧王有關。」

李治眯著眼道:「七兄對此事,倒格外的上心啊。」

蔣王低下頭,道:「不瞞陛下,臣的生母與常山的生母,是一起入宮的宮人,後來又一起普封美人,所以臣一直在暗中關注著她。」

李治道:「既是如此,往年你來長安時,怎麼不見你去瞧常山?」

蔣王道:「臣沒臉去見她。」

李治道:「為何?」

蔣王嘆道:「常山病重的那十幾年,我親眼瞧著她變得越來越消瘦,卻無能為力,於是不敢再去看她。」

「那她病好之後,你又為何不去看她?」

蔣王咬牙道:「臣當年以為她必死無疑,心中已放棄了她,如今哪還有資格,再去見她?」

李治凝視著蔣王,總覺得他神情有點不對勁。

「你既然對她有愧,更應該跟她好好道歉,走,朕陪你一起去見她。」他招了招手。

蔣王略一猶豫,拱手道:「臣領旨。」

二人一起來到公主院,見到了常山公主和新城公主。

因常山公主即將出嫁,新城公主這幾天也都待在公主院,陪伴著姊姊。

常山公主瞧見蔣王后,呆了一呆,霧時間,眼中蘊滿了淚水,隨即撲到蔣王懷裡。

李治見常山公主對蔣王的態度後,心中那絲疑慮也就消去,拉著新城公主來到外室,讓兩人可以單獨說話。

李治向新城公主問起常山公主和蔣王的事。

新城公主看了里室一眼,扁了扁嘴,道:「我其實也不是很清楚,我與七兄見面不多,關於他的事,都是從阿姊那裡聽到。」

李治擺手道:「無妨,你就把常山和你說的,告訴我就行。」

新城公主道:「兄長,其實阿姊小時候很可憐,當時她才五歲,生母就被打入冷宮,父親也不疼她,一個人在宮中孤苦伶仃的。」

李治點點頭,從唐高宗記憶來看,他對這個妹妹就沒什麼感情。

新城公主接著道:「阿姊生母位份低,又被打入冷宮,別的兄弟姊妹都不理她,只有七兄會經常找她玩,還給她吃好吃的。」

李治道:「她有沒有說,為何七兄會找她玩呢?」

新城公主思索著,道:「好像是因為阿姊的阿娘與七兄的阿娘是好姊妹,兩人關係一直很好。」

李治點點頭,這和蔣王的說法一致。

新城公主道:「對了,聽阿姊說,七兄的阿娘也死的很早,還是突然暴斃。」

李治心中一凜,問道:「是何時暴斃的?」

新城公主道:「貞觀十年,跟母親同一年死的,當時是崔老太妃管理後宮。」

李治心中一沉。

蔣王的生母暴斃而亡。

崔老太妃不過管理後宮幾個月,就病勢沉重,回到蜀地後便死了。

常山公主的生母,則被打入冷宮。

這三件事之間,似乎隱隱藏著某種聯繫。

要想理清這背後的邏輯,必須更詳細的了解貞觀十年還發生了哪些事。

貞觀十年的時候,唐高宗只有九歲,記憶模糊,蔣王李惲卻已經十二三歲了,應該知道一些。

想到此處,李治起身來到內殿。

抬頭一看,蔣王搬著一張椅子坐在床榻對面,正在和常山公主對坐說話。

「兄長,您瞧,這是您離京前,送我的那罐石蜜,我都捨不得吃,快放壞了才吃的,這罐子我一直留著呢。」常山公主手中拿著一個小木罐。

不知為何,蔣王瞧見那木罐後,竟露出幾分驚恐之色,匆忙起身。

「你喜歡吃,我下次入宮時,再幫你帶一點便是。妹子,我還有點事,先走了。」

轉過身時,蔣王這才注意到李治不知何時進來了,正目不轉睛的望著他。

蔣王臉色更加慌亂,拱手道:「陛下,臣先告退了。」

李治點了點頭,目視著蔣王腳步匆忙的離開了屋子。

常山公主見他就這樣走了,臉上露出失落的表情,隨即強打精神,朝李治道:「九兄,多謝你帶七兄來看我。」

李治在蔣王剛才的位置坐下,笑道:「沒什麼,盧照鄰的事我問清楚了,都是流言,你不必擔心。」

常山公主盯著他看了一會,微微一笑,道:「那是小妹想多了。」

新城公主這時走了進來,一臉奇怪的道:「七兄怎麼匆匆忙忙走了?」

李治笑道:「興許是有什麼事吧。」

三人坐下來,說了一陣閒話,李治有意無意的詢問著蔣王的事情。

基本都和新城公主說的差不多。

聊了一陣,武媚娘忽然派人請李治過去。

李治來到立政殿,在榻上落座後,朝武媚娘問道:「媚娘,找我何事?」

武媚娘神色鄭重的道:「陛下,妾身剛才從秦業那裡聽說了些往事,琢磨著,可能與鄧王有關。」

李治精神一振,詳細詢問起來。

貞觀十年,長孫皇后逝世,太宗皇帝悲痛欲絕。

然而對後宮不少嬪妃們來說,這是一件好事,尤其是有子的嬪妃,於是一場爭鬥,悄無聲息的在後宮醞釀。

太宗也察覺到此事,便請來了崔老太妃。

這個舉動非常怪異,就算太宗多麼敬重崔老太妃,哪有皇帝主動把後宮交給長輩管理的?

更何況這個長輩並非皇帝生母,也非皇太后。

有聰明的嬪妃,比如韋貴妃,從太宗的舉動之中,瞧出了太宗的苦心。

他顯然是擔心某個嬪妃掌管後宮之後,生出野心,想要繼為新皇后,甚至幫兒子謀奪儲君之位!

太宗請來崔老太妃,就是想告誡後宮所有嬪妃,滅了爭寵心思,踏踏實實,

安分守己。

不少嬪妃讀懂了太宗的意思,失望之餘,也退出了這場爭鬥。

然而在權力和欲望面前,並不是所有人都能保持清醒,依然有嬪妃繼續暗中爭鬥。

這其中斗的最狠的兩個人,分別是陰德妃和楊淑妃。

她們倆身份都不簡單。

陰德妃的父親,名叫陰世師,是隋朝時期的長安留守。

李淵攻打長安時,陰世師殺了李淵的兒子李智雲,還挖了李家祖墳。

陰氏稱得上李氏的仇人。

這種身份下,陰妃依然能升為四夫人之一,足見太宗對她的寵愛。

另一位楊淑妃則是楊廣的女兒,前隋公主。

這兩個女人因為身份的緣故,在宮中過的並不順心,心中都暗藏著改變現狀的心思。

陰妃的兒子是五皇子李佑,楊妃的兒子是三皇子李恪,都很受太宗寵愛。

如今皇后已死,兩女都懷著扶自己兒子上位的心思,故而貞觀十年的後宮爭鬥,便是以兩人為主。

陰妃心機深沉,很早便瞧出皇后身體不好,暗中在為爭寵做準備。

她很早就在身邊挑選出兩個美貌婢女,侍奉太宗,既能讓太宗覺得她大度,

也能發展自己勢力。

那兩個婢女便是李惲和常山公主的生母,王美人和趙美人。

皇后一死,陰妃立刻發力,想謀奪管理後宮的權力,誰知太宗將崔老太妃請了回來。

接下來的幾個月,後宮變成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場,嬪妃暴斃、宮人內侍頻繁失蹤。

那個時候,每天清晨,都會有內侍去宮中每一口井中檢查,看是否有宮人戶體。

王美人便是暴斃於那個時候。

到了十二月,崔老太妃臥病在床,無法理事,向太宗請求返回蜀地,臨走之前,建議太宗將趙美人打入冷宮。

崔老太妃回到蜀地後,一個月都沒能挨住,便病逝了。

李治聽到此處,問道:「崔老太妃是否中毒?」

武媚娘道:「妾身也問過秦業,根據他的說法,當時崔老太妃病重時,很多御醫都看過,並未發現中毒。」

李治又問:「王美人暴斃,也沒有發現中毒嗎?」

武媚娘面色凝重,道:「應該是的,若是中毒了,御醫肯定能發現的。」

李治眉宇間多了幾分困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