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唐,我妻武則天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39章 大唐的經濟制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張柬之卻彎腰拱手,道:「多謝相公美意,不過在下有些事要找李相。」

上官儀愣了一下,側頭朝李義府看了過去,只見他也正朝這邊望著。

張柬之原本就是李義府的門生,如今李義府失勢,他卻能不離不棄,也算得上有情有義。

上官儀想到此處,便沒有著惱,朝張柬之道:「也好,那你去吧。」

張柬之又行了一禮,轉身朝李義府走了過去。

來到李義府身邊,見他臉色蒼白,勸慰道:「李相,世事變幻,難以測度,

守住本心,淡然處之,相信過上幾年,陛下會重新啟用您的。」

李義府沉聲道:「不,這次是我識人不明,罪有應得。陛下沒有將我逐出朝堂,已是寬宏大量了。」

張柬之對此事知道的並不完全清楚,正要詢問。

李義府道:「柬之,這事你不要多問,知道了沒有多少好處。」

張柬之點點頭,果然不問了。

李義府望著他,微笑道:「無論如何,我至少沒有看錯你。柬之,以後你在朝堂上,要多加小心,尤其是提拔下屬,定要擦亮眼睛。」

張柬之拱手道:「在下謹記。」

李義府忽然轉過頭,目光看向橫街方向,只見蕭嗣業正從遠處走了過來。

張束之順著他目光看過去,不由微微一愣。

蕭嗣業此時的模樣,與李義府竟有八九分相像,面色陰沉,臉色蒼白,神情鬱郁。

李義府是因為受袁公瑜牽扯,受無妄之災,即將被罷相。

蕭嗣業又是因為什麼,露出這副表情?

「蕭尚書這是怎麼了?」張柬之異的問。

李義府皺了皺眉,沒有說話。

因為袁公瑜的緣故,他對案情知之甚深。

原以為是許昂策劃此事,可後來虞氏被殺,狄仁傑又抓捕了韓王,讓他知道此事並沒那麼簡單。

最近大理寺似乎又調查起蕭府,所以他琢磨著,此事可能與蕭府也有關係。

此時瞧見蕭嗣業的模樣,也證實了這一點。

皇帝肯定懷疑上蕭嗣業,故而蕭嗣業擔驚受怕之下,精神抑鬱,這才變成這樣。

瞧蕭嗣業這個樣子,十有八九和他一樣,只是受到無故牽連罷了。

李義府此時頗能體諒蕭嗣業的處境,產生一種同病相憐的心情。

值得慶幸的是,因為袁公瑜的認罪信,皇帝並未懷疑到他,他的處境比蕭嗣業好一些。

李義府收回目光,感嘆道:「他也只是個可憐人罷了。」

西北角方向,狄仁傑和李元芳也正在打量蕭嗣業。

「狄寺卿,你這次終於錯了一次吧,瞧蕭嗣業那樣,怎麼可能是幕後之人?

」李元芳笑道。

狄仁傑凝視著蕭嗣業,緩緩道:「人可以偽裝,證據卻不會。除非有確鑿證據證明此事與他無關,否則不能排除他的嫌疑。」

李元芳道:「可咱們已經將蕭府查了個遍,也對蕭至忠幾人訊問過,還上了刑,並未有任何可疑之處啊!」

狄仁傑道:「你別忘了,咱們這次要對付的可是敢刺駕的人,哪有那麼容易讓我們抓到破綻?」

李元芳心中一凜:「那倒也是。」

兩刻鐘後,鐘鼓聲響,上官儀站在朱雀門外,高喊:「入朝!」

正日大朝會,規矩比平常更嚴格一些。

在京官員、各地都督刺史、各國使節,都按照嚴格的順位入朝。

道琛和金燕作為百濟正副使,也在人群中排隊。

唐朝京官最先入門,外官次之,他們外國使節則走在最後頭。

道琛此時非常愉快,因為大唐將百濟的位置,剛好排在新羅前頭。

他警了一眼身後的金法敏,見他臉色鐵青,心中更痛快了,朝金燕笑道:「有些人啊,嘴裡念叻著不來大唐朝拜,結果卻還是來了,真是說話如放屁!」

新羅王金春秋自從聽說大唐與百濟搭上後,便如在喉,晚上睡覺都不痛快他最大的目標便是收復百濟,統一三韓。

如今百濟內亂,正是天賜良機,大唐卻要橫插一腳,阻止他的抱負,怎不令人生氣?

後來有大臣告訴他說,大唐並未派使節前往百濟,冊封扶餘福信。

新羅君臣一番商議,都覺得大唐皇帝是擔心新羅不滿,這才不敢隨意冊封。

在太子金法敏的建議下,新羅對外放出消息,倘若大唐要收百濟為屬國,新羅便不再臣服大唐。

換句話說,就是告訴大唐皇帝,小弟你只能選一個,到底是要百濟還是新羅,你看著辦吧。

如今百濟混亂,實力遠不如新羅。

大唐要想對付高句麗,新羅才是最好的幫手。

所以新羅君臣都覺得,大唐皇帝肯定會選自己。

結果沒過多久,大唐的使節便前往百濟,承認了百濟屬國地位,冊封扶餘福信為百濟王。

金春秋得知後,大為惱怒,便對外宣稱,今年不去大唐朝貢,而是派遣使節前往高句麗和倭國,互通友好。

結果到了歲末,新羅的使節還是出現在了長安城,使節首領又是太子金法敏金法敏原本就因此事心中悶,聽到道琛冷言冷語,再也忍耐不住,怒聲道:「你們百濟馬上就要消失了,得意什麼?」

道琛並不理他,只朝金燕問:「你可聽到犬吠之聲?」

金燕笑道:「聽到了,還有些氣急敗壞呢。」

金法敏額頭青筋暴起,已經快忍不住動手了。

忽聽前面有人用唐語喊道:「後面的小國,安靜點!」

金法敏大怒,道:「我是新羅太子,你是哪一國使節,敢在我新羅面前稱大國?」

那使節沉著臉,道:「本人吐蕃使節,悉若!」

金法敏頓時不敢做聲了。

吐蕃雖然被大唐打敗,趕到了天竺,但聽說最近又與大唐重歸於好了。

當年的吐蕃,可是能與大唐、大食分庭抗禮的強國,名聲響亮!

如今雖然衰弱不少,但也就這幾年的事,在諸國心中,吐蕃依然不能輕易招惹。

一旁的金仁問拉住金法敏,低聲道:「兄長,別忘了咱們此行目的。」

金法敏點了點頭,借坡下驢,不敢嗆聲了。

他們這次來到唐朝,是因為原本跟他們海路通商的耦人,突然不再賣馬給他們了。

新羅地理位置惡劣,本土無法生產良馬,周圍能夠買馬的只有兩處地方,一個是耽羅國,一個是高句麗。

高句麗與新羅敵對,自然不可能賣馬給他們。

耽羅是百濟屬國,只向百濟供馬,更不可能賣給他們。

新羅無奈之下,只能走海路,向和大唐買馬,雖然海路危險,不能買太多,卻是新羅最重要的馬匹來源。

眼瞧著遼東半島馬上要大戰,倭國、大唐都插手進來,新羅自然要做好充足的戰備工作。

幾個月前,金春秋便下令,讓負責海運的大臣,從大唐和勒耦多買馬匹,以備大戰。

誰知,大唐突然下了禁令,不向新羅賣馬。

新羅對外宣稱,不像大唐朝貢,他們不賣很正常。

結果又過了不久,鞋人也突然不肯賣馬給他們了。

金春秋一問,才知是營州都督劉仁軌突然向耦下了嚴令,不准給新羅供馬。

契丹被滅還不到兩年,人哪敢違抗唐人的命令,只好終止了這項交易。

金春秋聽了後,惱怒之餘,也終於感到害怕了。

他趕忙派遣金法敏和金仁問出使大唐,盡力修復兩國關係,解決一下馬匹禁運的問題。

既然有求於唐人,金法敏再生氣,也只好憋在心裡,一言不發的跟在百濟使節後頭,穿過了朱雀門。

進門之後,沿著承天門大街一路向北,很快來到承天門。

便在這時,遠處過來一名胖胖的唐人,來到一眾使節跟前,高聲喊道:「百濟副使金燕何在?」

金燕認得那人是皇后身邊的內侍張多海,趕忙道:「小女便是金燕,貴人有禮了。」

張多海笑眯眯的道:「皇后殿下有旨,召金燕副使覲見。」

此話一出,各國使節紛紛動容。

他們朝拜大唐這麼多年,還是第一次見大唐皇后將副使請了過去。

這個百濟副使到底是什麼人,竟然能得到大唐皇后青睞?

悉若朝身邊副使問道:「百濟是哪個國家,怎麼從未聽過?」

副使道:「跟新羅挨著,體量差不多的小國,以前臣服高句麗,跟大唐作對,也不知何時,歸附唐朝。」

悉若點點頭。

一時間,各國使節相互竊竊私語,都在討論著百濟國。

不少人甚至朝著道琛客氣的打起招呼。

金法敏瞧見後,又是惱怒,又是羨慕。

道琛喜出望外,積極與各國使節友好交流,發展外交。

金燕則跟著張多海朝東而行,從長樂門入宮,朝著立政殿而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