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非鄭氏女不娶!
李治走到沙盤前,只見沙盤西邊一座小城池上,插著一支棋子,上面寫著「高昌國」幾個字。
李治感慨道:「侯君集一生最大的成就,便是滅了高昌國,只可惜,卻不能端守自持,最終身死族滅。」
武媚娘忽然道:「陛下,侯君集並未滅族,他還有一個兒子在朝中任職。」
李治訝道:「這怎麼可能,他犯的是謀反大罪,他兒子應該都被緣坐處死才對?」
「只因侯君集臨死之前,向先帝提出一個請求,希望先帝寬恕他的妻兒。」武媚娘解釋道。
李治皺眉道:「先帝同意了?」
武媚娘道:「先帝當時在朝堂上提起此事,有心赦免侯君集最小的兒子,讓他留一支香火,卻遭到群臣反對。」
「群臣覺得侯君集犯的罪名太大,他的兒子必須處以絞刑,否則不足以威懾後人。」
李治聽到此處,已洞悉武媚娘的用意。
侯君集的情況,跟許敬宗有幾分類似。
武媚娘故意帶他參觀此船,提到侯君集,便是想要替許敬宗求情,讓他留下一支香火。
他不動聲色的道:「那後來呢?先帝用的什麼理由,寬恕侯君集兒子的呢?」
武媚娘道:「因為群臣反對,先帝遲遲沒有下決定,褚遂良便向先帝提了一個建議。」
「褚遂良說,侯君集的兒子,雖眼下對朝廷並無貢獻,不代表將來沒有貢獻。只要能證明他是個人才,就可將他留下,為國效力。」
李治聽了後,暗暗好笑,這個理由太過牽強,不過是褚遂良為了討好李世民的說辭罷了。
「那用什麼法子,證明侯君集的兒子是個人才呢?」他並未過多置評,繼續詢問。
「當時恰好臨近科舉,褚遂良便提議,讓侯君集的小兒子參加科舉,若能通過,證明其才,便留他一命。」
李治忽然道:「此事朕怎麼從未聽說過,媚娘,你是從哪裡知道這些的?」
武媚娘笑道:「陛下還記得妾身昨日去了哪裡嗎?」
李治恍然道:「元舅告訴你的?」
「正是呢,聽他說,侯君集的兒子是待罪之身,先帝讓他在獄中參考,知道此事的官員不多。」
「他考中了嗎?」
「考中當科第九名。先帝便下了旨意,將侯春白流放十年。流刑服滿,再回京做官,將功贖罪。」
李治算了算時間,道:「如此算來,那侯春白已結束流刑,在朝中為官了?」
「他於永徽四年回京,如今在秘書省擔任正字。」武媚娘回答。
李治點點頭,沒有多說什麼,離開船艙,來到艙外舷道,抬頭望著水面。
武媚娘跟了出來,側頭觀察李治的表情,心中暗暗納悶。
按理來說,話題到這裡後,李治應該會聯想到許敬宗的情況,從而談論起許彥伯。
到時候她再幫許彥伯說兩句話,便可效仿先帝,讓許彥伯也參加科舉。
許彥伯年紀雖小,文采卻不錯,已能幫許敬宗代筆,參加科舉的話,中舉機會很大。
「媚娘,你瞧,從此處看梅林,別有一番景致。」李治的思緒似乎已經飄到其他地方。
武媚娘心不在焉的「嗯」了一聲。
李治忽然指了指遠處一片飛檐樓閣,道:「媚娘,那是蓬萊殿吧?」
武媚娘看了一眼,道:「嗯,是的。」
翔螭舟一路向南,很快來到司寶庫。
李治命人將船靠到了岸邊,放下跳板,下了船,朝武媚娘笑道:「媚娘,朕要去薰風殿聽聽曲子,你要不要一起去?」
武媚娘搖了搖頭。
「那朕走了。」李治負著雙手,邁步朝宮道而去。
走了十幾步,回頭一看,只見武媚娘仍然站在河岸邊,凝望著自己,臉上似乎帶著幾分幽怨。
李治回到她身邊,笑道:「對了,媚娘,朕想效仿先帝,讓許彥伯也參加科舉,給他一個機會,你覺得如何?」
武媚娘怔了怔,嗔道:「好啊,陛下原來早看出來了,故意戲弄妾身。」側過身子。
李治握住她手,笑道:「誰讓你對朕不老實。既然想替許彥伯求情,直說便是,何必繞這麼大彎子?」
武媚娘面色微紅,暗道:「都怪長孫無忌出的破主意,害我被陛下取笑。」
其實她怪錯了人,若不是賀蘭敏柔出賣了她的秘密,李治也不會想到她今日的一切行為,暗藏深意。
「好了,別生氣了,其實你想的這個法子不錯,利用侯君集的事,堵住大臣們的嘴。只是媚娘,以後可以對朕更誠實一點。」李治捏了捏她肩膀。
武媚娘側頭看了李治一眼,笑道:「陛下既這樣說,那妾身還有一事,想向陛下匯報。」
李治道:「你說。」
武媚娘道:「今日上午,楊才人來找妾身,說三郎的開府之事,禮部還沒有辦好。」
李治邁步緩行,沉吟道:「自從許敬宗不在後,禮部辦事確實有些拖沓,別說三郎的事了,連科舉的準備工作,都沒有做好。」
武媚娘道:「陛下,您還記得李敬玄是怎麼入仕的嗎?」
李治想了想,道:「好像並非科舉入仕,也不是憑的門蔭。」
武媚娘道:「他是馬周舉薦入仕,當時馬周舉薦他的一個說辭,就是誇讚他博覽群書,精通禮制。」
李治心中一動,道:「你是想舉薦李敬玄擔任禮部尚書?」
武媚娘道:「妾身確有此意。」
李治皺了皺眉,沉吟不語。
武媚娘側頭看了他一眼,道:「陛下剛才還說讓妾身誠實,如今妾身坦誠直言,陛下是不是又覺得妾身過於干涉朝事了?」
李治愣了愣,心中頓時一陣感慨。
人的心思真的很奇怪。
武媚娘繞一個大圈子,費盡心思替許彥伯求情,自己得知後,卻並不會覺得不高興。
然而當武媚娘直截了當的插手人事任命,又讓他覺得不太舒服。
他搖了搖頭,擺手道:「也罷,科舉將近,就讓李敬玄擔任禮部尚書,不過他若是管理不好,朕一樣要換人。」
武媚娘笑道:「多謝陛下。」
李治和武媚娘又在梅園逛了一陣後,方才回到甘露殿,手擬兩道旨意,命王伏勝送到中書省。
第一道是允許許彥伯參加科舉,第二道則是任命李敬玄為禮部尚書。
李敬玄的任命,沒什麼波瀾,中書省很快便通過了。
然而許彥伯的事,卻讓大臣們都吃了一驚。
兩省的首官們,緊急召開會意,商議此事。
除了于志寧和李勣外,幾位宰相和六部尚書,都聚在政事堂,一臉嚴肅的商議此事。
盧承慶沉聲道:「許昂犯的是十惡之首,謀反大罪,陛下卻下旨讓他參加科舉,不知是何用意?」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