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敬宗喃喃道:「五年,也不知老夫還能不能再活五年。」
李敬玄道:「許兄不在朝堂,正好可以在家安心修養。彥伯那邊,小弟自會照應周全。」
許敬宗望著李敬玄,感慨道:「敬玄,這次多謝你了。」
李敬玄正色道:「你我之間,何必說這些話。若不是你幫忙,我也不可能那麼快掌控禮部,讓科舉順利進行。」
許敬宗點點頭,不再糾結,說道:
「還請老弟幫我轉告彥伯,只要他熬過這五年,將來這五年的經歷,將成為他人生最寶貴的東西。」
李敬玄道:「一定轉到。
3
許敬宗身子往榻上靠了靠,問道:「這次科舉的頭甲是誰?」
李敬玄道:「一個叫譚陽的河北寒門。駱賓王也中了,第八名。」
許敬宗道:「這不奇怪,以他的才能,進前三甲都是有可能的。」
李敬玄道:「陛下今年降低了詩詞類的權重,否則他很有機會進前三甲。另外,前十之中,有七名都是寒門出身。」
許敬宗感慨道:「寒門出身的學子本就更能吃苦,陛下給他們提供了向上渠道,他們能不拼命讀書嗎?」
兩人都非望族出身。
尤其是李敬玄,名義上是趙郡李氏,其實和李義府一樣,都是寒門出身,顯赫之後,聯宗於趙郡李氏。
所以李敬玄對眼下的情況,是樂於見到的。
「許兄,皇后殿下已經做了安排,明天孫思邈會來府上給你治病,等他離開後,就會對外宣布,你的癲病治好了。」
許敬宗感慨道:「讓皇后殿下費心了。」
李敬玄微笑道:「這說明當初許兄帶著我們,支持皇后,是一個正確的選擇。袁公瑜、侯善業他們若是再有些耐心,等上幾年,也許不會落此下場。」
許敬宗微微側頭,顯然不願再提這個話題。
李敬玄道:「情況就是這些,許兄還有什麼想問的嗎?」
許敬宗道:「最近邊關情況如何?尤其是昆藏地區和營州?」
李敬玄笑道:「許兄,你既然已經賦閒在家,何不安心靜養,這些事就別操心了。」
許敬宗感嘆道:「以前老夫坐朝時,總想能在家休養,不理政事。可在家中這段日子,卻始終放不下朝中之事。老夫現在才明白,長孫無忌為何留在長安了。」
李敬玄沉默了一會,道:「昆藏情況不太好。吐蕃人一走,信德國和南天竺諸國,都向大食人投降了。」
許敬宗心中一凜,問道:「朝廷準備如何應對?
李敬玄嘆道:「暫時沒有任何動靜,也不知那些武將,向陛下提了什麼意見,
許敬宗想了想,擺手笑道:「不必急,政事上,那幫子將軍雖提不出什麼好主意,可在軍事上,他們還是要比你我更擅長一些。」
李敬玄沉默不語,心中顯然並不認同。
許敬宗又問:「營州那邊有什麼消息,百濟局勢如何?」
李敬玄道:「我去問過郝處俊,聽他說,在我大唐支持下,扶餘福信在百濟的地位,已經越來越穩固了。」
二月時節,長安城萬國朝會的情況,便以極快的速度,傳到了遼東各個地區道琛和金燕的使節團還未返回百濟,福信便先一步收到了消息。
他當即廣發告示,又派人四處宣傳,將長安城發生的事,告訴百濟子民知道。
一開始還有人表示懷疑,不相信福信派出的使節,能在長安城獲得這麼大的禮遇。
後來慢慢有回國的百濟人證實了這一點,國又派來使節拜訪福信,百濟國的子民才終於相信了此事。
一時間,福信的威望不斷上漲,又有兩個中立的郡將,向福信表示效忠。
等到了二月中旬,金燕和道琛返回百濟時,兩人受到了百濟子民熱情的接待福信把兩人請入王宮,親自設宴,為兩人接風洗塵。
參宴的只有四人,除福信外,便只剩下黑齒常之、道琛和金燕。
這三人也是福信最信任的人。
福信還沒有開始喝酒,卻仿佛已經醉了,滿臉通紅,朝著道琛、金燕笑道:「兩位此次一番出使,竟讓兩名郡將臣服於我,稱得上居功甚偉,我敬你們一杯!」
飲畢,道琛道:「大王,此次出使長安,臣可不僅獲得了大唐皇帝的支持,
還與勒、室韋強化了關係。」
福信笑道:「我知道,勒已經派使節過來了,向咱們表示友好。」
道琛道:「我們回來的路上,順道去了趟勒,拜見了勒酋長,乞乞仲象,他告訴我們,新羅想要買他們的馬,已被他們拒絕,為表示友好,他們願意向本國提供最好的戰馬!」
福信大喜,道:「太好了,耽羅王那個王八蛋,殺了我派去的使節,說只願向義慈供馬,我正憂愁呢,左王就替我解決了麻煩。」
黑齒常之忽然道:「兩位不在國內時,還發生了一件大事。」
金燕問:「何事?」
福信接過話頭,道:「說來你們可能不信,上個月,有一名倭人闖入熊津港,說要見我。」
道琛吃了一驚,道:「倭人?大王,倭人狡猾,您可要小心啊!」
福信眯著眼道:「他就一人,我有何懼?左王有所不知,這個倭人,給我帶來了一個好消息!」
道琛問道:「哦,什麼好消息?」
福信笑道:「他告訴我說,他本是筑紫朝倉宮的一名侍衛,效忠於寶女王。
結果因為聽到一個秘密,受到中大兄王子追殺,希望我能庇護他!」
道琛聽得一臉糊塗,道:「他聽到什麼了,中大兄竟要殺他?」
福信哈哈一笑,道:「中大兄那小子,竟然想要政變,謀害寶女王,你們說這是不是一個好消息?」
道琛大喜,道:「倭人內訂,對咱們百利而無一害啊!」
福信仰首朝著虛空禱告,道:「大唐幫我,倭國內訂,這一定是光明佛在保佑我成為百濟王,我亦絕不辜負光明佛的指引!」朝著虛空拜了幾拜。
金燕等他禱告完畢,問道:「大王,那名倭人呢?」
福信笑道:「當然是宰了,還留著作甚。」
金燕想了想,道:「大王,何不把這個消息告訴寶女王,一樣能讓倭國內訂。」
福信皺眉道:「若是告訴那老女人,她就有可能在爭鬥中獲勝了。便是她一力主張幫助義慈,插手百濟之事,何必讓她知曉?」
金燕道:「可就算中大兄成功了,也不一定會撤兵。寶女王和中大兄相比,
大王更願意面對哪一個對手呢?」
福信陷入了沉思。
道琛道:「公主說的有理,寶女王雖可恨,卻只是個女人。那中大兄長期在國內改革,雄心勃勃,這種敵人更為可怕!」
福信道:「黑齒將軍,你覺得呢?」
黑齒常之道:「大王,無論告不告訴寶女王,對我們都有利,何不把這個消息告訴大唐?」
福信愣道:「告訴大唐做什麼?」
黑齒常之道:「左王說了,大唐皇帝不喜倭國,既是如此,讓大唐皇帝做決定,他可以選一個對大唐更有利的結果。」
福信道:「這對咱們有什麼好處?」
黑齒常之道:「一來可以更加交好大唐,二來,可以借這個機會,找大唐要一批軍械。」
福信目光一閃,道:「要得到嗎?」
黑齒常之道:「不試一試,怎麼知道要不到呢?」
道琛道:「黑齒將軍想要什麼,戰馬嗎?」
黑齒常之沉聲道:「我們這裡並非平原,戰馬的作用不如鎧甲,大唐人製造的鎧甲,最為堅實耐用,若是能要到一萬套鎧甲,我們擊敗義慈軍的勝算,就大得多了!」
福信大喜,道:「不錯,若有一萬鎧甲,組成一支鐵甲軍,義慈絕不是我們對手!」
道琛遲疑道:「一萬鎧甲,可不是小數目,只怕大唐不肯給。」
福信笑道:「就像黑齒將軍說的,試上一試,總不會吃虧,少一些也無妨。
左王,公主,只能勞煩兩位再跑一趟長安了。」
兩人對視一眼,行了一個百濟禮節,齊聲領命。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