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笑道:「朕只是在做一種健身運動罷了。」
前陣子,鄭貴妃又染了風寒,幾乎只要季節交替,她就容易生病。
鄭貴妃因當年滑胎之事,身子骨一直不好,李治擔心再這樣下去,她遲早要早逝。
某一次孫思邈替李治例行診脈時,李治便向他請教,怎麼能夠改善鄭貴妃的體質。
孫思邈便說,鄭貴妃這種情況,僅憑藥物治療,效果有限,需得她自己加強身體鍛鍊。
因她身子太弱,一開始不建議劇烈運動,可以先用一些簡單的運動,增加她的體能。早晨鍛鍊,效果最佳。
李治思來想去,倒也想到一種法子。
當晚,李治便去了薰風殿,次日清晨,起床之後,將仰臥起坐教給了鄭貴妃。
也不知為什麼,鄭貴妃竟覺得仰臥起坐太過羞恥了,堅決要拉緊羅帳,
才肯嘗試。
李治教她做了幾次後,心想將此事普及開來,嬪妃們的體質都能得到很大提高。
在他言傳身教下,幾位嬪妃早上都開始了仰臥起坐鍛鍊,只有武媚娘無論如何,不肯嘗試。
她的理由很充分,她體質很好,不需鍛鍊。
李治也不勉強,每次來立政殿,早起之後,就讓武媚娘按著他的腳,自個練習仰臥起床。
他這招果然有效,到了今天早上,武媚娘按耐不住好奇,決定嘗試一遍。
故而王伏勝才會看到她滿臉赤紅,氣喘吁吁的模樣。
李治解釋幾句後,王伏勝恍然大悟,心想:「改日自己也要試一下這種鍛鍊法子。」
說話間,李治來到甘露殿正殿,剛坐下不久,王及善便過來了,向他匯報百濟之事。
李治聽了後,異道:「他們想要一萬件鎧甲?」
王及善沉聲道:「正是如此,不過從金燕傳來的消息來看,他們也只是想試一試,並未抱太大希望。」
李治點點頭,這個時期的甲胃比戰馬更精貴。
草原民族騎術精湛,卻總是被大唐吊打,一來是大唐將士確實生猛,二來也是占著甲胃的便宜。
甲冑製造不易,唐軍披甲率在百分之七十左右,尚不能完全覆蓋全軍,
哪有餘力給百濟人甲冑?
王及善又道:「陛下,金燕還傳來一個消息,倭國王子中大兄打算政變,推翻寶女王的統治。」
李治吃了一驚,道:「消息屬實嗎?」
王及善道:「應該不會錯。」將倭國侍衛逃到百濟的情況說了。
李治聽完後,沉吟不語。
寶女王和中大兄這兩個人,肯定是中大兄難搞一些。
因為寶女王死後,便是中大兄繼任倭國大王,也是他全力推行大化改新,學習大唐的先進位度。
他正要下達命令時,一名內侍入內,說道:「陛下,兵部郝尚書求見。」
李治命人傳他進來,不一會,郝處俊進入大殿,手中還拿著一本奏疏,
「陛下,營州急報。」
「呈上來。」
奏疏很快來到李治手中,翻看閱覽之後,李治微微一笑。
劉仁軌已經提前替李治作出決定,暗中派內領衛將消息告訴倭國女王。
李治原本就給了他專斷之權,此事宜早不宜遲,他自然不會生氣,朝郝處俊道:「給劉卿傳旨,就說朕已經知道了,他做的不錯。」
郝處俊應諾一聲,告退離開。
李治又朝王及善吩咐道:「讓鴻臚寺的人接待百濟使節,不要答應他們,這事讓朕再考慮一下。」
王及善應諾退下。
李治坐在龍椅上,沉吟片刻,吩咐道:「傳旨,召軍器監主官覲見。」
軍器監位於承天門街東街,與光祿寺相鄰,隸屬於少府監,是一個專職武器製造的部門。
歷朝歷代,軍器製造一直在經歷著複雜的流變。
唐朝以前,軍械製造一直由負責百工技巧的中央九卿,少府統轄,
唐初時期,唐高祖將隸屬於少府監的鎧甲、弓弩二署,以及全國地方上的武器監和百工監合併,組成軍器監。
唐朝民風尚武,對民間持有武器持開放態度,就連府兵被徵調打仗,都是自帶兵刃。
只有鎧申、弓弩、騎槍這種重兵器,才由軍器監製造,戰時發放,戰後歸還。
後來大唐安定,天下戰事減少,軍器監地位下降,又被劃為少府監的下屬機構。
故而,軍器監主官的品級,要低於少府監,只有從四品,目前由一個叫歐陽通的人擔任。
歐陽通這個名字,李治也聽過幾次,他在長安城也算是個名人。
他出名並非他善於製造兵器,而是他事母至孝,其母徐氏病亡時,他居喪盡哀,被稱為朝堂之中,居喪最嚴謹者。
唐人最重孝道,歐陽通也因此受時人敬仰。
另外,歐陽通的父親是初唐四大家之一的歐陽詢,武媚娘就對歐陽詢的書法極為推崇,常臨摹他的書法。
歐陽通的書法雖及不上乃父,卻也相當有水準,這也讓他在士林中很有聲望。
當然了,李治對這些都不感興趣,他召見歐陽通,只想了解一下大唐的軍器儲備情況。
沒過多久,歐陽通來到殿內,朝李治見禮。
李治抬手道:「不必多禮,歐陽卿,朕沒記錯的話,你擔任軍器監,已有三年了吧。」
「回陛下,臣是在永徽十一年正月,從少府監調到軍器監,至今,有三年兩個多月。」歐陽通一絲不苟的回答。
他是一個典型的文人模樣,四十歲左右,身材顧長,頜下三縷長須,儀態豐美。
李治道:「那你應該對軍器監的各種軍械,都頗為了解吧。」
歐陽通道:「陛下想了解什麼軍械?」
李治道:「鎧甲。」
歐陽通略一沉吟,緩緩開口。
「回陛下,本朝共有:明光鎧、光要鎧、細鱗鎧、山文鎧、烏錘鎧、鎖子鎧、步兵鎧、皮甲、木甲、馬甲、白布鎧、皂絹鎧、布背鎧等十三種鎧甲。」
「這十三種鎧甲中,前六種是鐵甲,防禦力最強,中間四種是皮甲,防禦力次之,但更為輕便。」
「最後三種是布甲,將領平日上朝或者列儀仗時穿戴,並不具有作戰能力。」
歐陽通回答的言簡意,李治點點頭,又問:「眼下軍器監中,還有多少鎧甲存量?」
歐陽通道:「十六座庫房中,一共有十二萬左右的鎧甲儲備,另有二十多萬具鎧甲,分布在各州縣的兵器監、折衝府中。」
李治問道:「全國所有鎧甲加起來,共有多少套?」
歐陽通道:「大約四十三萬到四十五萬之間。」
李治暗暗點頭,大唐軍隊大約是六十多萬,四十多萬的鎧甲,與奏章上提到的七成披申率符合。
李治想了想,又問:「目前國家鐵礦分布,主要在哪些地方?」
歐陽通道:「多在江南,其中劍南道和江南道的鐵礦區,接近全國一半。另外,最近漠北新增了幾座鐵礦。」
李治見他業務熟練,心中頗為滿意,便道:「歐陽卿,百濟希望我大唐向他提供一萬具鎧甲,你以為此事如何?」
歐陽通沉吟了一會,道:「回陛下,軍政方面,臣不敢妄言,然而依微臣之淺見,府庫中優良鐵甲十分緊缺,不應供給外邦。如陛下需要,江南道有三千多套老舊鐵甲、皮甲,可供調用。」
李治點頭道:「甚好,朕知道了,你且退下吧。」
歐陽通拱了拱手,告退離開。
李治當即手擬了一道旨意,朝王伏勝吩咐道:「送到鴻臚寺去。」
王伏勝應諾而去。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