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唐,我妻武則天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61章 李治的全盤謀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361章 李治的全盤謀劃

七月下旬,關中地區連下了幾天雨,導致入關之路堵塞,糧價上漲,突破到了三十文一斗。

長安倉很快放糧,米價回落,倒也並未造成太大影響。

不過因氣候突然變幻,長安城很多人都染了風寒,楊夫人便是其中之一。

武媚娘聽說母親病了後,便來到武府看望。

「媚娘啊,敏之已經去了很久了吧?」

「母親,他才離開兩個多月呢。」

「唉,我怎麼感覺他都走了快有一年了。」

「母親不必掛懷,好好養病,等今年歲末他回京後,女兒讓他留在長安便是。」

「啊,那可太好了。」

「母親,您休息吧,三妹,照顧好母親。」

哎呀一聲,武媚娘推門出來了,沿著走廊快步而行,很快離開武府,坐著鳳琴朝皇宮返回。

正行之間,窗外忽然傳來張多海的聲音。

「殿下,賀蘭郎君派人送來急信。」

武媚娘掀開車簾,從張多海手中接過信,看完之後,問道:「狄仁傑是不是已經回長安了?」

張多海道:「回殿下,狄寺卿未曾回京。」

武媚娘微微皺眉。

從賀蘭敏之的書信中,狄仁傑已經破案離開萊州,應該比送信之人,先一步回到長安。

怎麼賀蘭敏之的信都到了,狄仁傑卻還沒回來呢?

她按下心中疑問,吩附隊伍加快速度回宮。

半個時辰後,鳳駕回到太極宮,武媚娘先回立政殿更衣補妝,這才前往甘露殿。

來到寢殿之外,卻得知李治並不在殿內,而是去了禁苑。

武媚娘又來到禁苑,從禁苑內侍口中得知,皇帝去了長樂宮。

長樂宮原本是秦朝時期的興樂宮,漢滅秦後,在蕭何建議下,劉邦在興樂宮基礎之上,重新修建此宮。

長樂宮一直都是漢朝太后的住所這座宮殿曾被赤眉軍焚毀,隋朝時期楊堅下令重修,列為離宮。

此地東臨滬河,北靠渭河,風景優美,是一處絕佳的宮殿,唐高祖和唐太宗都曾在這裡住過。

然而李治卻很少來這裡。

不僅是長樂宮,禁苑中的其他宮殿,李治都很少前往,他更喜歡禁苑中山丘林木。

所以武媚娘聽說李治去了長樂宮後,非常意外。

這座長樂宮各宮殿和門樓的名字,依然保留漢朝時期的舊名。

武媚娘從最西邊的霸城門進入長樂宮,很快在殿北一座大屋前,看到了王伏勝等侍從。

這說明皇帝就在屋子裡。

武媚娘來到屋外,朝王伏勝道:「王大監,陛下可在殿內?」

王伏勝點點頭,輕聲道:「陛下獨自在殿內,不讓任何人打擾呢。」

意思就是,武皇后最好也別進去。

武媚娘自然不會聽他的,輕輕推開門,進入殿內,王伏勝也無可奈何。

這間屋子是漢朝太后的寢殿,名為長信宮。

武媚娘進屋之後,發現李治竟然坐在台階上,望著殿內一盞宮燈出神。

武媚娘輕手輕腳的走了過去,來到旁邊時,側頭打量著李治。

李治只覺一股幽香傳來,頓時驚醒過來,側頭一看,道:「媚娘,你怎麼來了?」

武媚娘在他旁邊的石階上坐下,觀察著他的表情,道:「陛下,您怎麼了?」

李治笑了笑,道:「沒什麼,朕原本是想去未央宮的,經過長樂宮時,順便進來瞧瞧,結果想起一些事情,就入了神。」

武媚娘點點頭,站起身,在屋子裡轉了一圈,似在打量屋子的結構。

李治問道:「媚娘,你知道這裡曾經住過誰嗎?」

武媚娘伸手撫摸一根朱漆房柱,說道:「漢朝許多太后,應該都曾住在這裡吧?」

李治道:「最有名的一位是誰呢?」

武媚娘側頭道:「孝文竇太后?」

李治點點頭,道:「正是如此,朕曾在漢書中,看到一則有趣的記載。據說漢武帝剛剛繼位時,想要加強皇權,施行新政,啟用了儒學大家趙縮和王臧,你知道後來發生什麼了嗎?」

武媚娘既知李治喜歡歷史,自然不會忽略這一塊,漢書她已看了三遍,對此事知之甚詳。

「那位竇太后不動聲色,暗中派人收集趙縮和王臧罪證,然後雷霆出擊,罷免兩人,還將年輕的漢武帝訓斥一頓。」

李治感嘆道:「不錯,這位竇太后手腕非常高超。也正是她的壓制,才促成了後來的漢武帝。」

武媚娘回到他身邊,伸手放在他肩膀上,問道:「下今日來漢朝舊宮,是因為想到了漢武帝嗎?」

李治拍了拍她的手背,道:「媚娘,你真聰明,朕來這裡,確實是想緬懷一下漢武帝。」

漢武帝這個人,最大的功績便是對外擴張,將漢朝的疆域擴大了兩倍以上。

李治以前並不清楚開創與收復的區別。

如今他自己做了皇帝,才明白這其中需要多麼寬廣的胸襟和氣。

為什麼朝中武將,都支持攻打高句麗,卻反對攻打倭國?

原因就在於,一個是開創,一個是收復。

高句麗大部分土地,原本就是漢朝疆土,在每個人心中,只不過收復舊地而已,沒有心理上的那種障礙。

漢朝既然統治過,大唐同樣也能統治。

倭國就不同,群臣們總覺得倭國土地貧瘠,打下來沒有益處。

然而真是如此嗎?

當然不是。

倭國土地以山地丘陵為主,確實不適合種植糧食,然而卻有著大量的金礦、

銀礦、銅礦、藥材、海產。

中原王朝從未統治過倭國,根本不清楚其具體情況,故而下意識,便會覺得是不毛之地。

漢朝以前,估計漢朝的官員們,也都覺得朝鮮半島、南越、雲貴地區是不毛之地。

然而當漢朝統治之後,後世朝代,便不會再嫌棄這些地方,都把收復舊土,

當做自己的責任。

這很正常,未知之事,容易令人不安。

李治雖決定對倭國動手,心中同樣不安。

這跟攻打吐蕃不同。

在李治看來,吐蕃原本就是中國的一部分,心理沒有任何障礙。

然而攻打倭國,卻是完全未知的,若是不小心像蒙古一樣,遭遇暴風雨,導致全軍覆沒,又該如何?

就算真打下來,倭人肯定會反抗激烈,說不定打下沒多久,唐軍就被驅逐,

又該怎麼辦?

李治正是因這些不安,才來到漢朝舊宮,想感受一下漢武帝開疆擴土的雄心,讓自己平靜下來。

武媚娘雖不明白李治的心思,卻也瞧出他心有憂慮,反手握住李治的手,柔聲道:「陛下,無論您想做什麼,妾身都會全力支持您。」

李治深吸一口氣,道:「媚娘,朕已經下定決心了,為我大唐再開一塊疆土,以解千年之患!」

武媚娘心念電轉,道:「九郎,你指的並非高句麗吧?」

李治道:「不錯,朕要打下倭國!」

武媚娘微微一驚,張口欲言,很快又閉了回去。

李治微笑道:「你放心,朕也知道此事絕不會比攻打高句麗容易,朕會耐心謀劃,仔細準備。」

武媚娘想了想,道:「九郎,你是想利用這次的軍械被劫之事,對倭國開戰嗎?」

李治道:「不錯。」

這時,王伏勝輕手輕腳的走了進來,拱手道:「陛下,鴻臚寺戴寺卿求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