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唐,我妻武則天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61章 李治的全盤謀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李治問:「何事?」

王伏勝道:「好像是倭國人已經查出軍械被劫之事,並且找到證據,倭國使節想要求見陛下。」

武媚娘目光一凜,側頭看向李治。

若是倭人能證明不是他們劫的軍械,李治便沒有出兵的理由了。

李治卻很平靜,問道:「狄仁傑回京沒有?」

「還未回京。」

李治道:「那就告訴戴至德,朕這幾日很忙,沒空見倭國使節!」

王伏勝應諾退下。

武媚娘隨李治返回後宮的路上,思緒便沒有停下過。

李治既然下定決心要打倭國,那麼就不應該派狄仁傑去調查此事。

否則調查結果不是倭國,反而會壞事。

那就只剩下一種可能。

狄仁傑早已得到李治的命令,帶回的調查結果,一定是李治想要的。

從賀蘭敏之的消息來看,狄仁傑出了一次海就將案子查清楚,這速度未免太快了。

若是狄仁傑並非為了查出真相,那就說得通了。

這時,兩人已經穿過玄武門,回到了後宮。

李治轉頭看了她一眼,道:「媚娘,你這一路上,都在想什麼?」

武媚娘輕輕道:「妾身在想,就算狄仁傑查出此事是倭國所為,要想攻打倭國,還有一個難題。」

李治目光微閃,盯著她道:「你怎麼知道,狄仁傑會查出此事是倭國所為?」

武媚娘笑道:「若非如此,陛下就不會派他去了。」

李治捏了捏她的手,無奈道:「媚娘,朕好像什麼都瞞不過你。」

武媚娘抿嘴一笑,道:「那是因為陛下並不打算瞞妾身。」

李治道:「那你說的難題又是什麼?」

武媚娘正色道:「陛下,朝中武將以李為首,邊關武將以劉仁軌為首,只怕他們都更希望攻打高句麗。」

大唐實力雖強,然而皇帝與將領若不能一條心,戰爭也可能遇到失敗。

就連文臣之中,也有很多人更希望打高句麗,若是打倭國的話,糧草調度上,也可能出問題。

李治表情卻很平靜,道:「那依你之見,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武媚娘觀察著他表情,笑道:「陛下既胸有成竹,何必還要為難妾身呢?」

李治微微一笑,朝王伏勝道:「傳旨,召李入宮。」

一個時辰後,臨近黃昏時,李來到寢殿。

李治並不說明召他入宮的目的,命人擺開棋局,與他對榻而弈,武媚娘則站在一旁觀看。

李似乎心事重重,棋至中局,「啪」的一聲,將一枚黑棋落在了棋盤上。

這一步棋並不高明,甚至可以說是失誤。

李治頓時看到機會,連連落子,攻勢凌厲。

李一時手忙腳亂,被動防守。

兩人下過很多次棋,雖說有輸有贏,但李每次都是遊刃有餘。

像這次這般,李出現重大失誤,可以說是頭一次。

李如此心不在焉,也是有原因的。

他上午剛剛收到劉仁軌的回信。

劉仁軌並沒有接受他的提議,還寫信暗示他,皇帝已有全盤安排,讓他切勿妄動。

李一時無法判斷,皇帝是真的有了計劃,還是劉仁軌故意推脫。

而且他剛剛得到消息,倭國使節已經對外宣布,他們已經調查出劫掠大唐三千鎧甲的國家。

這個國家正是蝦夷!

眼下局勢逐漸脫出掌控,由不得他不擔心。

別的事他可以不管,唯有遼東戰事,是他心中的一根刺,他怎麼也放不下。

就在他走神時,李治落下一子,道:「李公,您輸了。」

李低頭一看,原來他的一條大龍不知不覺,已被皇帝給圍住了,再無生路「陛下棋藝又有精進,臣認輸了。」李拱手道。

李治道:「並非朕有長進,而是李公心有煩惱,無法專注於棋局。」

李嘆道:「陛下慧眼如炬,老臣確實有些擔心。」

李治微笑道:「李公有何困惑,不妨向朕明言,也許朕能幫李公解除煩惱呢?」

李望著李治泰然自若的神態,腦中又想起劉仁軌那封信,暗道:「難道陛下真的已有全盤計劃?」

他深吸一口氣,道:「陛下,臣聽說倭國已經找到證據,證明軍械之事,是蝦夷國所為。」

「蝦夷乃極北苦寒之地,又是海島,縱然打下,對我大唐也無益處。倘若不打,則有損國家威信。臣正是為此而煩惱。」

李治緩緩道:「李公之言,朕深以為然,攻打蝦夷只會徒耗國家錢糧,而便宜倭國。」

李問道:「那陛下可有應對之策?」

李治道:「朕派狄仁傑前往萊州調查,狄仁傑已經派人回信,軍械被劫,是倭國所為!」

李微微一驚,道:「真是倭國所為?」

李治笑而不語。

李眼中精光一閃,頓時明白過來,狄仁傑早已經和皇帝做好了局,讓結果指向倭國。

然而攻打倭國,似乎也並非明智之舉。

李治見他眉頭緊皺,接著解釋道:「李公,你不妨想一下,如果我們查出的結果是倭國,倭人會有什麼反應?」

李想了想,道:「必定極力辯解吧?」

李治道:「他們自己查出是蝦夷,我們查出是倭國,這種情況下,朕如果逼著倭國自證清白,他們會怎麼做?」

李遲疑道:「陛下準備如何讓他們自證清白?」

李治眯著眼道:「很簡單,他們只要能從蝦夷國,找到被劫掠的三千唐甲,

這就是鐵證,朕自然相信他們了。」

李細細一想,眼中開始閃著亮光。

要想在蝦夷國找到三千軍械,只有一種辦法,出兵攻入蝦夷國境內。

皇帝這是逼著倭國攻打蝦夷國。

如此一來,既能懲罰蝦夷國,也不必勞師遠征,還能削弱倭國,稱得上一石三鳥。

李治道:「李公覺得,咱們逼迫倭國的話,他們會不會出兵攻打蝦夷?」

李眉頭舒展,捻須微笑道:「他們要麼與蝦夷開戰,要麼與我大唐開戰,

臣相信他們會做出明智選擇!」

李治笑道:「如此,李公還有憂慮嗎?」

李站起身,拱了拱手,感慨道:「陛下深謀遠慮,老臣佩服。」

李治道:「等狄仁傑返回後,朕會召開臨時朝會,召集各國使節,到時候,

還望李公配合狄仁傑,將嫌疑指向倭國。」

李拱手道:「老臣義不容辭。」告退離開了。

武媚娘剛才一直默默聽著,並不插嘴,待李走後,才問道:「陛下,倘若倭國真的攻打蝦夷,咱們豈不是沒有攻打倭國的口實了?」

李治眼中閃著冷光,道:「那是你還不了解他們。等著瞧吧,他們絕不會攻打蝦夷。」

如今的大唐朝堂,都有種感覺,覺得倭國並不敢真的為了扶餘義慈,跟大唐開戰。

然而李治卻很清楚,他們如果倭國不肯攻打蝦夷,那麼以李為首的將領們,也找不到理由,再阻止李治出兵倭國了。

武媚娘感覺對李治的謀劃,已大致瞭然,然仔細一想,似乎還有很多細節不明。

正當她仔細思索時,王伏勝走了進來,欣喜道:「陛下,狄寺卿回京了。」

李治深吸一口氣,道:「很好,傳旨下去,明日在甘露殿召開臨時朝會,邀請各國使節,共商軍械被劫之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