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歪歪扭扭,像是一群蝌蚪。
「這是什麼文字?」張柬之問。
阿邊麻呂道:「這是蝦夷字。」
張柬之皺了皺眉,鴻臚寺內,並無官員懂得蝦夷字。
阿邊麻呂卻早有準備,朝留著辮髮的靺鞨使節看了過去。
「靺鞨外使,在下沒記錯的話,你們靺鞨與蝦夷曾經聯盟對付過肅慎國,你應該出使過蝦夷吧?」
靺鞨使節略一遲疑,出列道:「不錯,本人確實看得懂蝦夷文字。」
阿邊麻呂遂將信遞給了他。
張柬之來到靺鞨使節旁邊,仔細審視著他表情。
靺鞨使節看完之後,說道:「書信上所寫的內容,確實和倭國使節所說一致。」
張柬之忽然指著其中一處地方,道:「請問靺鞨使節,這幾個文字,代表什麼?」
靺鞨使節道:「士兵。」
最⊥新⊥小⊥說⊥在⊥⊥⊥首⊥發!
張柬之又指了幾處地方,靺鞨人都迅速回答,這些詞語,也都在阿邊麻呂剛才敘述的內容之中。
張柬之暗暗點頭,見並無破綻,不再多言。
狄仁傑忽然邁步出列,問道:「阿邊外使,我想問一下,那支蝦夷人潛藏的那座荒島,是不是叫黑鯊島?」
阿邊麻呂心中一凜,道:「不錯,狄寺卿也查到此島?」
狄仁傑並不回答,繼續問道:「那些蝦夷人是不是因為所帶物資不足,曾經派人去過中尖島,補充飲水和食物?」
阿邊麻呂皺眉道:「那我就不知道了。」
李治適時問道:「狄卿,你說的中尖島是什麼地方?」
狄仁傑朗聲道:「回陛下,中尖島是萊州與百濟之間的一座商業島……」
自開唐以來,萊州與遼東半島之間,商貿不斷發展著。
大唐只禁止商人與高句麗貿易,並不禁止商人與新羅、百濟、倭國之間的商貿活動。
商業促進繁榮,在一大片東洋群島之上,產生很多商業島。
這些島嶼就像客棧一樣,為行船的商人,提供補給。
島上的商人,來自各個國家,這裡沒有律法,沒有官府。
島商在利益驅使下,會推舉一名島主,由島主維持著島上規則,大家共同賺取財富。
而「中尖島」便是其中一座商業島,其島主是一名蝦夷人。
李勣聽到此處,邁步出列,問道:「狄寺卿,這名蝦夷人,莫非與此事有關?」
狄仁傑道:「不錯,我從那名蝦夷人口中,得到一個重要的信息。」
李勣道:「什麼信息?」
狄仁傑道:「據那蝦夷人說,四月中旬,某個深夜,有一支神秘船隊,停在了中尖島。」
張柬之道:「四月中旬,正是我大唐軍士運送軍械前往百濟的時候,時間上吻合!」
李勣問道:「那支船隊有多少人?」
狄仁傑道:「根據那蝦夷人的說法,船隊人不多,大約五六十人,但他們購買的飲水和食物,卻非常驚人。」
李勣道:「也就是說,他們背後還有一支更大的隊伍。」
阿邊麻呂搶著道:「一定就是那幫襲擊唐軍的蝦夷軍隊!」
李勣突然望著他,道:「阿邊外使,你怎麼看著有些驚慌啊?」
阿邊麻呂語氣確實有些焦急,因為他腦海中忽然產生一種可怕的念頭。
聽到李勣問話,他定了定神,勉強一笑,道:「在下哪有驚慌?李公說笑了。」
李勣淡淡道:「那就稍安勿躁,聽本朝狄寺卿講完。」
阿邊麻呂只好不吭聲了,然而心底那股可怕的念頭,卻越來越強烈了。
狄仁傑繼續道:「他們買完東西後,又給了那蝦夷人一筆錢,讓他不得泄露對方的行蹤。」
李治道:「狄卿,別賣關子了,那群人到底是什麼人,告訴大家吧?」
狄仁傑緩緩道:「根據那蝦夷人的說法,他們雖故意裝作蝦夷人,穿著蝦夷人服飾,但身形卻非常矮小,這是掩蓋不住的。」
阿邊麻呂又驚又怒,叫道:「不,不是我們幹的,是那蝦夷人在撒謊,故意誣陷我倭國!」
李勣用尖銳的目光望著他,森然道:「阿邊外使,狄寺卿並沒有說是你們,你這是不打自招了嗎?」
阿邊麻呂咬牙道:「本國國民身材略矮,世人皆知。皇帝陛下,蝦夷人與我們是世仇,一定是他污衊我們!」
張柬之道:「按照阿邊外使的說法,剛才那封信的事,也可能是你們污衊蝦夷人!」
阿邊麻呂急道:「不,那封信是真的,絕無虛假!」
狄仁傑道:「陛下,那名蝦夷人此刻就在承天門外,可召他入殿,與阿邊外使對質!」
李治道:「准奏。」
少頃,蝦夷人來到大殿,朝李治行了一個叩拜禮:「蝦夷中郎,拜見大唐皇帝陛下。」唐語竟頗為流利。
狄仁傑道:「蝦夷中郎,這裡有一封信,是你們大首領蝦夷男鹿,寫給另一名首領的,你且看一下。阿邊外使,把信給他看一下吧。」
阿邊麻呂側頭望著蝦夷中郎,恰好對方也看了過來,眼中還帶著一絲嘲弄的意味。
阿邊麻呂此時已經明白過來。
蝦夷人這次的計劃,一共有兩步,第一步是劫掠大唐軍械,第二步便是讓眼前的蝦夷人誣陷倭國。
誰能想到,一向單純愚蠢的蝦夷人,這次竟能想出如此歹毒的連環計?
「阿邊外使?」張柬之冷冷催促道。
阿邊麻呂深吸一口氣,朝李治道:「皇帝陛下,此人定是蝦夷男鹿所派,留在中尖島,誣陷我倭國!」
李治道:「空口無憑,你讓朕如何相信你?」
阿邊麻呂大聲道:「還請陛下再給我們一點時間,我們一定找出更有力的證據,證明是蝦夷人所為!」
李勣拱手道:「陛下,此事已拖延太久,若是再等下去,勢必讓萊州將士心寒!」
李治道:「那依李公之意,該當如何?」
李勣沉聲道:「應立刻出兵,征討倭國!」
阿邊麻呂急道:「陛下,切勿中了蝦夷人的詭計啊!」
李治沉吟不語,似乎頗為猶豫。
狄仁傑道:「陛下,臣倒有一個法子。」
「哦,什麼法子?」
狄仁傑道:「此案最有力的證據,是那三千軍械,倭國若是能在蝦夷國找到那些消失的三千軍械,那便證明,此事是蝦夷人所為!」
(本章完)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