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賭上國運
李勇一路來到甘露殿,通報之後,進入殿內,只見李治坐在榻几旁,手中翻看著一本書。
「孩兒拜見父親。」他跪地叩首道。
李治抬手道:「起來吧,今日又入宮看你阿娘嗎?」
李勇道:「是的,孩兒剛才已經向阿娘請安過了。」
李治嗯了一聲,向他問了幾句生活上的事,當問起李孝時,李勇遲疑住了。
「怎麼了,他在外面惹了什麼事嗎?」
李勇低聲道:「沒有,二兄沒惹事。」
李治道:「他已經有幾個月沒入宮了,前陣子他母親染了風寒,他也不入宮瞧瞧,也不知平日在忙些什麼。」
李勇低著頭,沒有做聲。
李治見他低頭不語,似乎與自己生分了,不由嘆了口氣。
他平日要忙的事太多,再加上身邊的兒女也越來越多,根本顧不到每一個兒女。
以前他還會盡力嘗試,維繫著與每一個兒女的親情,後來發現太累了,也顧不過來,還不如順其自然。
「好了,若是沒什麼別的事,就退下吧。」他揮了揮手。
李勇應諾一聲,告退下去了。
李治繼續翻看著手中的書籍。
這本書是長孫無忌編了好幾年的史書,暫時只有一部分,記錄的是魏普之後,南北朝分裂的那段歷史,名為《南北書紀》。
其實初唐時期,便有很多史官,編著過南北朝時期的歷史。
比如姚思廉的《梁書》、《陳書》,令狐德的《周書》,李延壽的《南史》、《北史》。
不過這些史書都是天下初定時所編,成書較早,並不詳細。
如今天下承平數十年,很多民間古籍都被翻找出來。
長孫無忌執政時期,便利用職權優勢,得到了大量珍貴的孤本遺作,翻閱之後,才知南北朝時期,還有很多隱秘的歷史,被後人疏漏。
他當時便萌生立書之心,只不過放不下權力。
後來被削爵為民,才終於得到空閒,查漏補缺,在前人基礎上,再加上自己的一些理解,終於寫下這部《南北書紀》。
李治翻看之中,也覺受益良多。
這並非全書,長孫無忌的目標是寫下一部囊括前朝所有時期的史書,這需要大量時間和精力。
他這麼急著上呈這本書的一部分,其實也是知道在朝中樹敵太多,想憑著書之功自保。
無論他目的如何,這本書確實很有價值。
等在朝堂公布此書後,不用李治開口,便會有令狐德、敬播等老臣,主動替長孫無忌請功。
李治繼續翻看著書中的趣事,忽然,王伏勝走了進來,低聲道:「陛下,幾位大將軍都已到了神龍殿。」
李治點點頭,用一塊龍紋玉佩當書籤,夾在中間,換了身衣服,朝著神龍殿而去。
進殿之後,只見薛仁貴、李、尉遲恭和程知節都已經在殿內等候著了。
李治走到上首坐下,接受四人見禮「諸卿不必多禮,今日請四位過來,是為了商議一下倭國之事。」他抬了抬手。
幾人聽了後,不由相互交換眼神。
倭國已經派王子過來了,又請大唐使節過去了,顯然是打算攻打蝦夷。
還有什麼可討論的呢?
李治目光從四人臉上掃過,將他們表情盡收眼底,心中暗暗搖頭。
大唐將領對倭人太輕視了,四人都是身經百戰的將領,卻絲毫沒有察覺到倭國的陰謀。
這就難怪白江口之戰,大唐陷入以少打多的局面。
估計唐軍根本沒想到,倭人會出動如此多的軍隊,與大唐正面為敵。
話又說回來,劉仁軌能在那種情況下,以少打多,依然將倭國主力消滅,不得不說大唐水軍確實強大。
他甚至有種感覺,自己就算沒有這般大費周章的布置,唐軍直接跟倭人正面作戰,也能大獲全勝。
他趕忙將腦中的胡思亂想扔飛,接著道:「你們就不覺得奇怪嗎,倭國直接出兵攻打蝦夷便是,為何還要派王子過來,將姿態擺這麼低—」」
李治將說服武娘的一套又掌了出來,
除薛仁貴外,其他三人都是老狐狸,聽了後露出思索之色。
李眯著眼道:「陛下懷疑倭人有什麼陰謀?」
李治道:「你們再想想,倭人在九州練兵,顯然是要跟我們大戰,如今為何如此怯戰?」
尉遲恭沉聲道:「確實有點不對勁。」
李治道:「還有,那倭國王子出使之後,卻不返回,依然逗留大唐,如此反常,必有問題。」
李沉聲道:「陛下,倭人如果有什麼陰謀,卻又故意示弱,顯然是為了讓我們掉以輕心,再突然突襲!」
其他幾人紛紛點頭。
李治站起身,走到輿圖旁邊,道:「你們覺得倭人會突襲哪裡呢?」
程知節指著百濟東邊,道:「定是熊津港!」
李心中猛地一驚,暗道:「陛下派兵入駐熊津港,難道就是為了引倭人來攻?」
李治接著道:「那他們會選擇什麼時候動手呢?」
尉遲恭道:「蠻夷都知我大唐歲末慶典時,各地都督、刺史都會返回長安朝賀,留下空虛。他們定會選擇此時動手!」
程知節笑道:「那咱們就將計就計,故意讓劉仁軌和孫仁師回京,讓他們放鬆警惕。」
李抬手道:「不必如此,往年這二人都不會回京,今年驟然回京,反惹人生疑。」
程知節點點頭,表示同意。
李治抬頭望著輿圖,道:「諸卿以為,他們這一戰會如何打呢?」
四人都盯著地圖看了起來。
過了好半響,尉遲恭道:「如果我是倭人,會分兵兩路,一路直接攻打熊津港,另一路從白江口登陸,從陸路攻擊熊津港。從而形成兩路夾擊之勢!」
白江口是熊津港南方一處入海口,由扶餘義慈控制。
程知節道:「別忘了還有扶餘義慈的百濟軍。」
尉遲恭道:「不,他們不會將作戰計劃告訴扶餘義慈,只會在適當時候,讓他們配合。」
他沒有多解釋,但眾人都明白了。
唐軍的軍械,就是因為扶餘福信泄露,導致被劫。如今百濟混亂,沒人信得過他們了。
李治目光緩緩移動,見其他幾人都沒有做聲,顯然都同意尉遲恭的說法。
李治問道:「那依諸位將軍之見,我軍該如何應對呢?」
又是尉遲恭最先開口。
「陛下,咱們也可以兵分兩路,一路對付白江口的倭軍,一路對付攻打熊津港的倭軍。」
「白江口水勢狹長,江口由寬變窄,只需調遣萊州水軍,堵住出江口,便能將倭人困在其中,再用火攻之策,倭人必敗。」
李治心中一凜,這個作戰方法,正是劉仁軌擊敗四萬倭軍的法子,尉遲恭竟然隨口就提了出來。
尉遲恭接著道:「熊津港之戰,可先故意詐敗,放棄港口,引倭人上岸,再讓營州水軍堵住港口,水路夾擊,必可全勝。」
李治暗暗點頭,尉遲恭雖然看起來魯莽暴躁,然而在討論行軍作戰時,卻展現出細膩的一面。
「諸卿以為如何?」他看向其他幾人。
程知節道:「陛下,臣以為尉遲黑郎的作戰計劃,沒有問題。」
李點頭道:「老臣無異議。」
薛仁貴道:「附議。」
李治一巴掌拍在地圖上,道:「那好,就按照尉遲卿的計劃執行!」
十二月中旬,寒風凌冽,如刀一般刮在人的臉上。
中大兄站在高崖之上,凝望著遠處正在集結的軍隊。
這時,有兩個人沿著陡坡,走上了高崖。
一人正是中臣鐮足,另一人是個古銅色皮膚的漢子,此人雖然身材矮小,卻極為壯碩,穿著一身緊身鯊皮衣,仿佛一塊黑石墩子。
「殿下,軍隊已集結完畢,阿倍比羅夫已去向大王稟告了,您還有什麼要交代的嗎?」中臣鐮足問。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