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只是有些不滿,辛茂將既然知道此事,為何不派人通知一聲?
如今最大的問題是,皇帝為何突然劃掉他們的名字?
廊下食的時間,顯然不夠他們查出真相,群臣很快又進入大殿,朝會繼續。
接下來是殿外大臣奏報的時間,十幾件地方政務議論完畢後,杜復在殿外高聲喊道:「微臣杜復,有事啟奏。」
李治揮手道:「宣!」
杜復很快進入大殿,行過叩拜禮,隨即站起身,一邊肅然的開口。
「陛下,微臣要狀告戶部侍郎杜正倫,以權謀私,公器私用,包庇縱容親屬,欺行霸市,違法經商,行賄官員,形成一個龐大的商業利益結社,官商勾結,犯下滔天罪行,還望陛下明察!」
此言一出,群臣譁然。
韋思謙最先出列,沉聲道:「杜校書,你並非御史台官員,無彈劾百官之權。」
杜復道:「下官明白,故而下官是檢舉,並非彈劾。」
唐律有規定,官員如有犯罪行為,百姓和官員都可以檢舉。
百姓能得賞錢,官員則可以得到功勞,檢舉的情況越嚴重,功勞越大。
韋思謙又道:「那杜校書應該也知道,檢舉作假,會有什麼下場!」
最⊥新⊥小⊥說⊥在⊥⊥⊥首⊥發!
杜復道:「下官知道,不用韋中丞提醒。」
檢舉與彈劾不同,彈劾若是找不到明確罪證,一般也就被斥責幾句,最多降級。
檢舉若是找不到證據,又或者提供的證據不充分,便是誣告,罪加一等,有性命之憂!
李治瞥了杜正倫一眼,見他表情沉靜,一言不發,朝他問道:「杜卿,杜校書要檢舉你,你可有話說?」
杜正倫沉聲道:「官員若有違法之舉,同僚可進行檢舉,這是朝廷規制,臣無異議,願意接受任何訊問。」
這話表面聽沒什麼問題,然而卻潛藏著一層意思。
官員若犯罪,一般只有同僚最有機會知道。
杜復一個小小校書,怎會知道杜正倫違法亂紀之事?
戶部郎中陸敦信當即出列,問道:「杜校書,你身為弘文館校書郎,負責掌校典籍,訂正訛誤,倘若杜侍郎真犯了罪,你如何知道?」
杜復道:「白馬商社主人名叫杜隆,是杜侍郎的侄子,我是順著他,才查出杜侍郎的罪行。」
陸敦信道:「杜校書並非捕賊官,也非監察官,又為何調查白馬商社呢?」
杜復道:「我也是無意中發現他們暗中向官員行賄,故而調查。」
陸敦信道:「既然您發現白馬商社有問題,為何不向雍州府舉報,卻要私自調查呢?」
杜復滿頭大汗,頓時難以回答。
這時他才終於明白李義府的意思。
朝堂之上,並非拿著證據就能開口說話。
杜正倫根本不用出面,手下一名官員,憑著三言兩句,就把他難住了。
「怎麼不說話了,是心虛了嗎?」陸敦信步步緊逼。
李義府忽然出列,道:「陸郎中,杜校書檢舉之人,是戶部侍郎,你身為戶部郎中,是否應緘口為好?」
陸敦信微微一愣,果然退了回去,不做聲了。
杜復剛要鬆一口氣,工部員外郎崔漪又邁步出列,道:「下官認為陸郎中剛才的問話有理,還請杜校書回答。」
他是工部官員,李義府也不好再說什麼。
李敬玄出列道:「杜校書是來檢舉杜侍郎的,諸位同僚卻抓著細枝末節不放,不讓他開口,這是何意?」
他這是向李義府示好,才開口相幫。
盧承慶出列道:「既然杜校書在朝堂之上,檢舉杜侍郎,那麼其他人發現疑問,也可詢問,難道剛才的問題很難回答嗎?」
杜復見涉入之人越來越多,心中大急。
他知道這些人是想讓他主動坦誠與杜正倫的過節,到時便說他是為舊怨,誣告杜正倫。
可明知如此,也想不到辦法應對,因他調查白馬商社的目的,正是為了報復杜正倫。
這時,長孫詮出列道:「其實杜校書已經向雍州府舉報過了。」
崔漪看了長孫詮一眼,道:「哦,既然如此,杜校書等待結果便是,為何要在朝堂檢舉?」
杜復見這麼多人都在幫自己,心中略定,道:「因為雍州府調查太慢,下官又無意中發現此事與杜侍郎有關,茲事體大,故在朝堂上檢舉!」
盧承慶正要反駁,忽聽李治開口道:「杜復,你要檢舉杜正倫,可有證據?」
杜復忙道:「臣有檢舉書在此,請陛下聖閱。」
王伏勝很快呈了上來。
李治閱覽完之後,凝視著杜復,道:「這些大多都是臆測之詞,僅憑這些,你就要檢舉朝中四品高官嗎?」
杜復臉色大變,急忙道:「陛下,只需……」
李治揮手道:「不必多言,來人,將杜復帶下去,關押大理寺。狄卿,朕把他交給你了,以誣告罪論處!」
狄仁傑拱手道:「臣遵旨。」
大殿中的執戟金吾衛上前,將杜復拖了下去。
群臣都沒料到皇帝是這種反應,相互間打著眼色。
于志寧忙道:「陛下,能否將檢舉信,給臣看一下?」
李治淡淡道:「都是些虛無縹緲的猜測,不必看了。朝會繼續。」
半個時辰後,朝會結束。
李治從側門離開大殿,剛出兩儀殿,便朝王伏勝吩咐道:「召狄仁傑、于志寧、薛仁貴覲見。」
李治回到甘露殿,坐在龍椅上,重新翻看著杜復那封檢舉信。
不多時,薛仁貴、狄仁傑和于志寧都來到了殿內。
李治沒有任何廢話,將檢舉信遞給王伏勝,道:「三位愛卿,請看一下這封檢舉信。」
于志寧最先看,看完之後,一臉詫異,遞給了薛仁貴,狄仁傑最後看。
信中一共有兩方面內容。
第一方面和易寶會有關。
檢舉書上記載了三場易寶會。
在易寶會上,白馬商會的執事,與三名豪奴進行了交易,那三名豪奴的主人,全都是工部官員。
白馬商會每次交易的東西,都是一個黑色盒子。
檢舉信上還標明,每次交易完後,工部就會給白馬商會批下一個工事項目。
三場交易完後,白馬商會得到一座銅礦的開採權、一座鐵礦開採權、以及一片草場的使用權。
另一方面,信中詳細介紹了白馬商會的情況。
短短几年,這個商會已經成為大唐最頂級的商會。
馬匹、毛皮、寶石、石炭等……
只要是漠北能夠做的買賣,它全部涉足,而且都越做越大。
大唐其他地區,其實都有抑制商人的政策。
只有漠北不同,李治為了開發漠北,對商人並不設限,甚至允許他們發展私軍,對付地方部落。
正是在這樣的政策下,再憑著漠北這塊沃土,白馬商會已經在漠北地區,發展為一座巨型商會。
商社民團數量,就有兩千多人,皆是騎兵。
商社還僱傭了大量鐵勒人為長工,所有工人加起來,超過一萬多人。
待三人全部看完,于志寧最先開口道:「陛下,這封檢舉信的內容真實可信,只要稍微調查,便可證實。」
李治道:「朕知道。」
于志寧不解道:「那您為何要將杜復關起來呢?」
李治道:「薛卿,你有什麼看法?」
薛仁貴沉聲道:「他們已經有了造反的能力。」
此話一出,于志寧和狄仁傑都吃了一驚。
李治緩緩道:「不錯,他們有人有馬,還有鐵礦,完全可以私做兵器,組成軍隊。」
于志寧急忙道:「陛下,杜氏根基都在長安,老臣以為,他們應該沒那個膽子謀逆。」
李治緩緩道:「朕也不相信洹水杜氏會造反,但以防萬一,此事需慎重處置。」
于志寧聽皇帝這樣說,點了點頭,不再反對。
漠北地域遼闊,這樣一股力量若是生亂,解決起來會非常麻煩。
李治道:「薛卿,你立刻去一趟燕然都護府,調動燕然軍,控制住白馬商社,這是以防萬一。」
薛仁貴拱手道:「臣領旨。」
李治接著道:「狄卿負責暗中調查白馬商社和洹水杜氏,在薛卿控制住漠北情況之前,要暗中調查,不得打草驚蛇。」
狄仁傑道:「臣領旨。」
李治道:「於卿,你儘快制定好新律,這次的白馬商社案是個典型,朕希望按照大唐律令,公正審判,免得造成商人恐慌,影響漠北將來的發展。」
于志寧忙道:「老臣遵旨。」
李治揮手道:「好了,你們都去辦事吧。」
三人齊應一聲,一起告退離開。
(本章完)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