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曲江池群芳薈萃
暮色下沉,城門已閉。
若在平日,暮鼓聲已經響起,宣告著一天已經結束,長安城百姓們也自發返回里坊。
然而今日不同,暮鼓聲竟消失了,只有各大寺廟之中,傳來陣陣暮鐘聲。
從天空俯瞰,長安城各門各戶的人家,都提著燈籠,從家中走了出來,仿佛一天才剛剛開始。
這也難怪,唐朝假日眾多,卻只有上元節這一日,不受宵禁所制,人們自然要享受這難得的一個夜晚!
有人開始享受節日,也有人開始賺錢。
大街兩旁,早已擺滿了地鋪,賣著繽紛多彩的各式燈籠。
這些人大多都不是行商,只是利用上元節這個商機,發一筆小財罷了。
長安城主街道上,人流涌動,導致李治的馬車也行走的格外緩慢。
李治卻並不在意,拉開車簾,盡情享受著街上的熱鬧和喧囂。
其實他是想在街上走走的,只可惜王伏勝和王及善死命勸諫,說今日人太多,容易出現突發危險。
李治便也不再難為他們,反正坐在車中看也是一樣。
旁邊的武媚娘手持一柄金剪刀,正在專心致志的裁剪一隻紙燈籠。
馬車漫無目的的行在大街上,突然間,李治聽到車邊兩個人的對話。
「斗舞?在哪裡斗?」
「當然是在曲江池。平康坊第一花魁王小仙、康國舞姬瑤茹、還有那位最近才聲名鵲起的天水仙哥,都要參加呢!」
「那還不去瞧瞧?」
「哈哈,走,今日定要一飽眼福!」
李治聽到此處,吩咐道:「去曲江池。」
武媚娘抬眼掃了他一眼,似乎也聽到了剛才的話。
李治笑道:「媚娘,你對斗舞可感興趣?」
武媚娘道:「妾身看不看無所謂,九郎既想去看,去便是。」
李治咳了一聲,道:「媚娘,你裁剪的是只龍嗎?」
武媚娘道:「是的,再有一會就剪好了,九郎稍待片刻。」
大半個時辰後,馬車來到芙蓉園。
芙蓉園是皇家園林,只有特殊的日子才會對外開放,今日恰好開放,故而園內人特別多。
曲江池之上,儘是樓船畫舫,每隻船上都掛著各種形狀的燈籠,燈火輝煌,有如一棵棵火樹銀花。
曲江池南岸,有一座望春閣,與北岸的紫雲閣對江而望。
這座紫雲閣與太極宮的紫雲閣結構類似,但其下方,有一個三丈多高的台座,故而更顯得奇偉壯麗。
紫雲閣是皇家建築,並不對外開放,百姓們也只能站在望春閣之上,瞻仰一下皇家的氣派。
兩樓之間,有一片寬闊水域,上面停泊著七八艘畫舫。
這些畫舫與別處畫舫不同,最頂端都架著一個一丈高的木台,四周插著彩旗,掛著燈籠,每根彩旗上寫著一個名字。
此處正是斗舞之所,而每一根彩旗上的名字,便是參加斗舞的人選。
李治和武媚娘以前來過芙蓉園,每次去的都是紫雲閣。
故而這次他們去瞭望春樓,上到最頂樓。
雖沒有紫雲閣居高臨下,將四周一切風景盡收眼底的優勢,但聽到周圍百姓歡聲笑語,議論紛紛,別有一番樂趣。
此時斗舞已經開始,第一個跳舞的是一名男子,名叫石伽,是石國人。
他跳的舞曲,名為「胡騰舞」,只見他繞圈急行,舞步變化多端,時而剛毅奔放,時而柔軟瀟灑。
與女子舞蹈相比,此舞更加雄健明快,迅疾如風,以急速多變的騰跳、踢踏、旋轉為風格特點,表現出一種豪健、狂放的特點。
一曲跳完,眾人不住稱好。
第二個跳舞的依然是胡人,是一名女子,名叫康柔,是一名康國人。
這些西域舞者,都是西域各國君王所派,將文化傳播長安,增強本國在長安城的影響力,從而促進兩國關係。
康柔跳的舞蹈赫然是胡旋舞,也就是安祿山最擅長的舞蹈。
胡旋舞講究以輕盈、快速的舞步,高速旋轉,而且必須在一塊叫作「舞筵」的小圓毯子上碾轉騰踏,不能出去。
那毯子直徑只有一米左右,由此可知此舞難度。
不過,也不知是康柔水平不行,還是胡旋舞此時知名度不高,她跳完之後,喝彩聲並不多。
李治覺得康柔與石珈各有千秋,卻不知旁人為何這般反應,便問武媚娘。
「媚娘,你覺得這曲胡旋舞如何?」
武媚娘此時戴著面紗,鳳眉微皺,沉吟了一會,道:「此舞甚怪,妾身以為,比不上剛才的胡騰舞。」
李治聽她用怪來形容,頓時明白了。
古人接觸的舞蹈不多,故而對新出現的舞蹈,會出現一種觀望排斥的心態。
他則不同,早已在後世見過各種類型的舞蹈,所以接受起來更加容易。
第三個斗舞的終於是唐人,而且是一名容貌極美的女子。
她一出場,還未行舞,周圍便是一片人聲鼎沸,由此可見,大唐人依然更支持本國舞姬。
那女子名叫王小仙,是平康坊有名的花魁,她跳的舞蹈名為《春鶯囀》。
武媚娘忽然瞥了李治一眼,眼角帶著笑容。
不怪乎她如此,因為此舞是李治所創,準確來說,是唐高宗命樂工白明達所作。
《春鶯囀》是一種柔舞,風格以舞袖、運腰、求輕、重柔為核心,有如一朵蓮花,在水面上蕩漾搖擺。
這位王小仙跳的雖不錯,也就後宮舞姬的平均水平,比不上楊才人,更比不上鄭貴妃。
其他人的眼光自然沒李治那麼高,紛紛歡呼喝彩,聲勢遠勝方才。
接下來斗舞的又是胡姬,名為瑤茹,她跳的舞蹈李治也很熟悉,正是拓枝舞。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