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唐,我妻武則天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78章 曲江池群芳薈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這個時期,長安城最流行的就是拓枝舞,故而她獲得的喝彩聲,遠勝於剛才的胡旋舞。

第五個獻舞的又是唐女,此女剛走上高台,便見周圍男子都瘋狂的呼喊。

「天水仙哥!是天水仙哥!」

李治微感奇怪,那女子和武媚娘一樣帶著面紗,根本看不清容貌,為何如此受歡迎?

「喂,兄台,那天水仙哥是什麼人?」他朝身邊一名男子問。

那男子看了他一眼,似乎十分驚訝,道:「你連天水仙哥都不認識?莫非是外地人?」

李治咳了一聲,道:「在下是長安人,不過平日很少出門。」

在長安城中,很少出門的男子都是在家中寒窗苦讀,為了考取功名。

那男子頓時對他多了幾分敬重,微笑道:「這天水仙哥是一位奇女子,去年末,才從天水來到長安,精通各種舞蹈和樂器,據說容貌秀美,不遜色於鄭氏那位三娘子呢。」

鄭氏三娘子李治也見過,容止確實美,看來此女確實不一般。

那男子又道:「這位天水仙哥與別的花魁不同,生性高傲,對達官顯貴,也不假以顏色,據說她是為了找一個人,才來到長安。」

李治問:「找誰?」

那男子搖頭道:「那就不清楚了,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她的背景很不簡單。」

李治問:「何以見得?」

那男子道:「你想啊,在平康坊那種地方,再驕傲的花魁,面對那些權貴子弟,也只能曲意迎逢。天水仙哥卻對他們不屑一顧。」

「據說有一次,一個姓覃的世家子弟,花重金請平康坊坊正帶路,去北里找那天水仙哥,結果她連坊正面子也不給,將兩人拒之門外。」

坊正雖只是一個大吏,權力卻很大,尤其是負責平康坊這種富庶的里坊,不僅需要手腕能耐,還要有很深的背景。

在平康坊這一畝三分地,得罪三品以上的朝中大員,未必會有事,但若是得罪坊正,通常都沒有好下場。

原因也很簡單,三品大員未必會跟你一個小老百姓計較。

坊正卻不同,他需要樹立威信,才能管理好里坊,否則人人都敢挑戰他的權威,那他的官也做不長。

兩人對答間,天水仙哥已經開始起舞,她跳的是西涼樂舞,融合了唐風和胡風,確實舞姿動人。

不過李治現在對天水仙哥本人的興趣,已經超過了她的舞,朝那男子問:「那後來呢,平康坊正報復她沒有?」

那男子頗有一心二用的能耐,一邊欣賞舞蹈,一邊回答李治的問題。

「當然沒有,甚至還對她很客氣呢,所以大家才猜測她背景很深,平康坊正也不敢得罪她。」

李治點了點頭,正要問天水仙哥在哪座青樓,忽然猛地驚覺,側頭瞥了武媚娘一眼。

她看起來似乎正在專心致志的欣賞天水仙哥的舞蹈,然而她的眉毛卻挑的很高,顯然情緒不太好。

李治微微一笑,不再多問,也欣賞起天水仙哥的舞姿。

只見她的舞姿在不斷變化,時而柔曼典雅,映襯著騰躍之態,時而鴻驚燕飛,烘托著驚雷之勢。

這時,李治另一邊,有兩個男子望著天水仙哥的舞姿,如痴如醉,忘乎所以。

一人感嘆道:「唉,真美啊,只怕已不遜色於宮中那些嬪妃娘子了,我要能見她一面,這輩子算值了。」

另一人似乎還保留幾分理智,點評道:「美則美矣,不過肯定比不上宮中那位貴妃殿下,據說貴妃殿下的舞,才是真正的仙舞。」

「那倒也是,滎陽鄭氏隨便一女子,都是罕有的美人,貴妃殿下是滎陽鄭氏第一美人,自然不凡。聽說皇后殿下比貴妃殿下更美,也不知她的舞姿又如何?」

那理智男子低聲道:「嘿嘿,這你就想錯了吧,皇后殿下美則美矣,卻並不擅蹈舞。」

「你如何知道?」

「嘿嘿,我一個遠房表兄可是在宮中……」

兩人雖喝醉了,也不敢大聲議論宮廷之事,聲音越來越低,漸不可聞。

不過因離的近,前面那些話,還是傳入李治和武媚娘的耳中。

李治瞥了武媚娘一眼,見她臉色比剛才更加難看,便道:「媚娘,咱們回去吧。」

武媚娘點點頭,低聲「嗯」了一聲。

兩人很快坐著馬車,朝皇宮返回。

一路之上,李治故意說了些笑話逗她開心,武媚娘情緒似乎恢復了些,和李治有說有笑。

然而當回到皇宮,她與李治分手,回到立政殿後,一張臉頓時陰沉了下來。

她一言不發的坐在榻上,似在沉思,殿內下人們都屏氣凝神,大氣也不敢喘。

李顯原本還準備進來請安,剛邁步進入殿內,就察覺到不對勁,急忙轉身,一溜煙就跑了。

過了好半晌,武媚娘終於開口了,朝張多海道:「去把眾藝台和教坊司的名冊,給吾拿來。」

張多海急忙答應了,飛一般離去,不到兩刻鐘,又飛一般回來了,滿頭大汗。

武媚娘拿著名冊,又取了玉筆,一邊翻看,一邊在上面勾畫,有時候,一次勾一整頁。

不一會,她便在上面勾了兩百多個名字,吩咐道:「傳吾旨意,明日讓這些人,辰時之前,全部在彩絲殿侯見。」

張多海領命去了。

對李治來說,這次的上元節等會,不過是小小消遣,放鬆一下心情罷了。

他並沒有注意到,自己那位自尊心極高的皇后,因為此事,受到很大的刺激。

杜正倫之事也已經解決,李治如今的精力,又回到倭國上面。

倭國使節這次來大唐朝拜,送上貢品,李治也答應派人前往倭國,跟他們談判,只要談得攏,就可以不打倭國。

如今已過了上元節,各國使節都開始返回本國。

鴻臚寺也傳來消息,倭國使節似乎也打算返回了,他們希望帶著大唐使節一起回倭國。

關於戰爭賠款的事情,李治極為看重,這是消滅倭國的一個重要環節,在使節人選上,他非常慎重。

一個優秀的外交官,是能夠憑著一張嘴,為本國謀求最大的利益,其重要性,不亞於一場戰爭。

最好的人選自然是張柬之,他能言善辯,又不卑不吭,尤其是他對蠻夷態度,甚合李治脾胃。

不過這次出使的是倭國,一個毫無底線的國家,李治並不想讓張柬之冒險。

除張柬之外,李治一時也想不到好的人選,故而他最終下了一道旨意,讓官員們毛遂自薦。

危險有時候也是機遇,李治希望借這個機會,發現更多的年輕人才。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