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錢與倭錢不通用,各國之間流通的常用貨幣,通常都是金銀玉器。
而倭國盛產黃金白銀,故而駱賓王提出用金銀為賠償,非常正常。
這個數量看起來不多,然而唐朝時期,受限於技術不成熟,金銀產量非常低。
也因這個原因,唐朝時期的金銀格外值錢,五十萬兩黃金和白金,相當於五百五十萬貫錢,已經算是一筆巨款了。
駱賓王肅然道:「正是。」
李治道:「你知道我大唐金銀產量是多少嗎?」
駱賓王道:「本朝一年白銀開採量約為十八萬兩到二十萬兩之間,其中一半,都是出自信州上饒縣的大型銀礦。」
「黃金產量比白銀更少,只有十萬兩齣頭。」
李治道:「你這般要價,可相當於我大唐幾年的金銀產量了。」
駱賓王拱手道:「回陛下,我大唐的金銀來源,並不止來自地方礦產,更多的則是來自西域。」
「每年通過貿易,從西域地區,流入大唐市面上的黃金和白金,便達到了五十萬兩以上。所以這個數量,並不算多。」
李治點頭道:「倒也有些道理,那你知道倭國金銀產量和存儲量嗎?」
駱賓王遲疑了一下,道:「臣不知,不過從臣去東市調查的情況來看,倭人與我大唐貿易時,最喜歡用金銀,由此可見,他們金銀產量,很可能比我們要高。」
李治點了點頭,倭國的金銀礦,很多都是表層礦,利於開採,這個猜測應該不會錯。
他將目光看向李嶠,道:「李卿,你提出讓倭國賠償一百萬兩黃金,一百萬兩白銀,又有什麼講究嗎?」
李嶠拱手道:「回陛下,熊津港一戰,是倭人背信棄義在先,我軍雖大獲全勝,也有不少將士在此戰傷亡。」
「如今倭國主力元氣大傷,根本無力與我們抗衡,就算索要一百萬兩黃金和白銀,也於情於理,臣有把握讓他們同意!」
駱賓王道:「就只怕倭人拿不出那麼多金銀。」
李嶠笑道:「那也無妨,能拿多少是多少,剩下的可以將來慢慢償還。」
李治最後將目光看向趙持滿。
「趙卿,你提出索要一百萬兩白銀,一百萬兩黃金,還要求倭國割讓九州島,可有什麼說法?」
此話一出,李嶠和駱賓王都大吃一驚。
趙持滿拱手道:「陛下,我大唐此刻已有消滅倭國能力,唯一的難題是,倭國是一個海島國,他們以大海為屏障,我唐軍缺乏一個落足點。所以若是能拿到九州島,我們就能占據主動。」
李嶠道:「按照趙參軍之言,倭人更不會同意!」
駱賓王拱手道:「陛下,提如此要求,只會逼迫倭國,與我們殊死一戰。」
李治沒有吭聲,默默望著趙持滿。
趙持滿沉聲道:「陛下,微臣以為,此次談判,按照駱著作和李主簿的條件,倭人不會同意,所以必有一戰。」
李嶠揚了揚眉,道:「倭人答不答應,靠的是使節能力,趙參軍這話,說的太冒失了吧?」
趙持滿道:「我軍前戰獲勝,是在百濟地區,並非倭國。在倭人心中,大海依然是天險,他們並不覺得我們有能力,能在他們本土獲勝。」
「只要他們存有這種心理,就不可能做出太大賠償,故而談判難以成功。」
李嶠和駱賓王聽了此話後,對視一眼,都承認他說的有道理。
趙持滿道:「既然遲早還要有一戰,不如先將條件拉高,壓他們的心理底線,將來我軍打勝之後,更利於新的談判。」
李治點點頭,欣然道:「趙卿之言,甚合朕心,此次出使之事,朕就交由你負責了。」
趙持滿拱手道:「臣領旨!」
兩日後,趙持滿便和倭國使節一起離開長安,前往倭國談判。
趙持滿離開的第二天,李治便開始了新的布置。
這場談判正如趙持滿所言,目前不可能順利。
只有倭國的外部環境越來越惡劣,他們才有可能答應。
李治先給內領衛傳達了兩個命令。
第一,在長安和遼東兩地,散播謠言,說倭國遍布黃金白銀,是一塊富裕之地。
其實這也不算謠言,倭國確實有大量金山銀山,只因地處海島偏僻之地,知道的人不多罷了。
在長安傳播此事,大唐商人就會大舉進入倭國,既能繁榮海貿,也能加深兩地之間的聯繫。
商人雖是由利益驅使,但從歷史軌跡來看,不同地區文化的聯繫,最先都是由商人作為橋樑連接。
等倭人與唐人熟悉,將來統治倭國,受到的抵抗便會弱一些。
這是長久之策。
在遼東傳此流言,則是為了引起遼東各國,對倭國產生貪念。
高句麗、新羅、靺鞨等國,都能通過海路,前往倭國。
如今倭軍主力受重創,短時間難以恢復元氣,這些國家,必不會放過占便宜的機會。
就算他們現在不動手,可以先埋下一顆貪婪的種子。
等將來大唐出兵倭國時,他們就會一擁而上,像豺狼一樣,一人咬上一口,將倭國撕成碎片,就像對付契丹一樣。
第二,則是下令營州,將投降的倭國士兵,編入唐軍,將來進攻倭國時,這些本土帶路黨,便能起到巨大作用。
時間一轉,來到二月,謠言已經在長安傳開。
這一日,李治剛聽王及善匯報完畢,便見張多海來報,說武媚娘請他去一趟彩絲院。
最近武媚娘頗有些神秘,來找李治的次數也很少,李治正覺得奇怪。
當即邁步來到彩絲院。
彩絲院是一座兩層環形殿宇,殿內為打通的六邊形大廳,上下貫通,通達寬闊,是鑑賞大型歌舞的最佳所在。
大唐宮廷舞隊每年十二月份彩排歌舞,都是在彩絲院進行。
李治邁步進入一樓大殿,四處一看,只見殿內布置的富麗堂皇,彩綢高懸屋頂,碧紗纏繞樑柱。
地上鋪著一塊巨大的紅絲地毯,北面有一個觀台,分三層,最高層有八尺多高。
李治游目四顧,卻看不到武媚娘人影。
這時,張多海來到一旁,笑道:「陛下,請上二樓觀舞。」
李治心中一動,聽他的意思,武媚娘是要向自己獻舞。
不過一般欣賞舞蹈,直接在一樓觀台便可,她為何讓自己上二樓?
李治懷著疑問,拾級登梯,很快來到二樓。
二樓與一樓貫通,只有靠牆處,有一條圓形環廊。
站在廊上,雖可居高臨下,將舞蹈隊列看的更清楚,但卻無法欣賞舞者細膩的姿態,並非賞舞之佳處。
正狐疑間,只聽一陣樂響,一群舞姬魚貫而入,進入大廳。
僅僅入場,就用了好半晌,因為人數太多了,超過兩百多人,這比一般的宮廷樂曲,還要宏大。
這些舞者戴著金黃色的帽子,身穿五色畫衣,其中最靠前一人服裝與旁人略有不同,身材高挑,輕姿曼妙,正是武媚娘。
隨著樂曲韻律,這些舞者像穿花蝴蝶一樣,翩翩遊走,柔美中不失雄健,剛柔並濟,有一種奇異之美。
鼓點聲忽然一停,這些舞者也都站住不動了。
李治瞳孔一縮,怔怔望著下方的舞者。
原來她們竟組成了一個「聖」字,這竟然是「字」舞!
鼓點再起,舞者們再次動了起來,很快又組成一個「超」字。
鼓點聲一共變了十六次,這些舞者也組成了十六個字。
聯合在一起,赫然是:聖超千古,威靜四方,皇帝萬年,寶祚永昌!
李治看完後,感慨不已。
不愧是武媚娘整出的歌舞,柔美之中,蘊含著一股雄渾氣勢,令人心情激盪。
不一會,武媚娘快步上到二樓,一邊喘著氣,一邊凝望著李治。
「陛下,妾身所獻歌舞,比之曲江池舞者如何?」
李治哈哈一笑,道:「皇后大才,她們怎能與你相比?」
武媚娘微微一笑,那日上元節憋的一口悶氣,這才得以通暢。
(本章完)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