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足三千人的面試,全部做完一遍,一個星期的時間就已經過去了。
這一輪篩去了1200人。
後續的面試、實操又先後篩掉了470/320人,又有30人因為個人原因放棄入職,最終,醫院的全職醫護人員數量被固定在了1080這個數字上。
這批醫護在一個月內陸陸續續到崗,總算是將醫院的基礎架構給撐起來了。
截至此時,醫院的人手已經足夠日常使用,並且還會有一定數量的醫學院教師、實習學生可以隨時補充到隊伍中來。
短時間內,已經足夠星空醫院的需求。
對外招聘的醫護們入職的時候已經是第二批志願者全部入院一個月後,而這個時候,招生辦的工作人員撤回去休息了才半個月,又要開始忙碌新學年招生的工作。
第二批志願者入院之後,第一個安排就是全員體檢。
額外多出一百人的體檢需求,對於當時的星空醫院來說還是一個不小的工作量。
為了避免志願者們因為等候時間過長,所以這次體檢的先後順序全部都是由抽籤決定,至於抽籤順序,則是由到達醫院辦理住院手續的時間來決定。
因為這個辦法,志願者和家屬們倒是沒有什麼意見。
而等到所有人的體檢結果全部出來的時候已經過去了一個星期。
這一百名志願者大體上進行過兩次分類。
第一次是按照年齡性別體型來分的,其中30歲以下青少年占比20%,30-50歲壯年占比50%,50-80歲中老年占比30%,每個年齡段中的男女人數各半、各類體型所占據的比例也是相同的。
第二次則是按照病程分類,初期、中期、晚期三個階段的人數也是基本相等。
這樣一來,臨床試驗所能夠得到的結果也就更加具有普濕度。
一百人的體檢全部做完後,就進入到了前期的調養階段。
不是所有人的身體狀況都適合立刻做手術的。
他們中有人過於瘦弱,有人過於肥胖,有人的基礎疾病藥物與治療藥物稍有衝突需要調整……
再加上病程發展速度、病情嚴重程度。
最終,才形成了一張手術安排表。
經過第一輪的臨床試驗之後,楊初作為最重要的主刀醫生已經對於技術算是比較熟練了,但是想要把一門技術推廣開來,他一個人會顯然是不夠的。
不說別的,哪怕他每天做兩台手術,在手術室里待十幾個小時,二輪臨床也要兩個月才能把手術做完,三輪人數至少一千,這要排到哪年哪月去?
所以,楊初也在培養助手。
但即便是有助手幫忙,最開始的時候也需要楊初多盯著幾分,後期才能夠慢慢放手。
從原本的一天兩台、幾乎手把手教,到後來的一天四台、主盯關鍵點並隨時準備托底搶救,等到所有志願者手術全部結束的時候,已經是一個月後。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