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良漪將摺子合上,對譚萬年道:「第二條呢?」
「……」譚萬年從猶疑中回過神來,「第二條,臣提議在以越州為中心的十州,重啟青苗法。」
木良漪微頓,問道:「你可知世人對青苗法[1]的評價是什麼?」
「臣,知道。」譚萬年硬著頭皮回答道,「漁利百姓,危害天下。」
「既然如此,重啟此法目的何在?」
木良漪的語氣並無變化,譚萬年卻雙腿一軟,跪了下去。
「啟稟娘娘,青苗法由本朝文常公開創,是他提出的一系列革新變法中的一環。微臣在入仕之前,便曾細細研究過變法,想要找出它失敗的原因。」說著說著,譚萬年竟於無形中生出了一些底氣跟勇氣,於是眼神也逐漸堅定起來。
「依臣看來,青苗法之所以最終以失敗告終,錯不在變法本身,而在於『人』以及『地。』」
「青苗法施行的初衷,意在抑制民間高利貸款,賑濟民產,從而提高稅收,充盈國庫。文常公在地方任知縣時曾試行此法,取得了巨大成功。後期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沒有考慮到現實情況而輕易將其推行至全國施行。究其原因,其一,並非所有地方都有足夠的青苗錢發放給百姓,常平倉的數量也不足。其二,各地轉運使經常私自挪用本該用於青苗錢的儲金。其三,施行過程有心之人故意化簡為繁,官商勾結,致使法不能施。」
「以上幾點,都是當初推行變法時所忽略的主要弊端。而臣用硃筆畫出的這片區域,一來物產富足,常平倉數量足夠,官府有足夠的儲金做青苗錢。二來吏治相對清明,官員當中做實事者較多。三來臨近永安,可時常派督查官前往巡視。如此,便可避開上述種種弊端,為青苗法施行夯實根基。」
「最後,最重要也是決定此法是否能成功施行的一點,用人。」譚萬年道,「微臣斗膽請求娘娘與陛下下旨,將此十州重新劃分歸為一處,選出一名既熟悉當地風土又懂經濟干實事的能臣統管十州轉運,從而才能真正將青苗法推行下去。」
他自己都沒有發現,說到最後,他的語氣早由小心翼翼變得堅定果決,甚至帶了些慷慨鏗鏘之力。
木良漪安靜且認真地聽完,未置可否。只對譚萬年道:「你的奏章本宮會認真觀看,待看完之後,再召你詳談。」
雖然提議沒有直接被接納,但是木良漪的態度已經能夠讓譚萬年欣喜非常——提議沒有被一口否決!
他覺得自己像是一匹迷途的馬,恍恍惚惚胡亂奔跑了二十多年,終於遇到了真正懂他的御馬之人。
這種感覺讓他覺得自己一下子年輕了好多歲,似乎重回往昔,與那個滿懷希望與抱負的自己來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視。
「是!」譚萬年顫抖著聲音道,「娘娘有何疑問,微臣隨時聽候召見。」
「你的奏章上所述內容雖然完備,但還是缺了一些東西。」木良漪道,「『地』你已經畫出來了,但『人』呢?」
譚萬年聞言愣了片刻,聽到木良江的咳嗽聲,才恍然驚醒,確定木良漪當真是要他來推薦人選。
「娘娘,這……」他簡直受寵若驚,「是微臣疏漏,微臣知罪。微臣這就回去,將一應細則補充完整。」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