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的受教育範圍窄,生產隊的技術員才能去公社學習。
後者傳遞的知識有限,拍電影的成本太高了,所以能夠讓農民看著學的內容也少。
而且電影必須得在光線暗淡的地方播放,基本都是晚上。
這樣的環境,農民即便想學習,也沒辦法做筆記。
光靠耳朵聽,腦袋記,囫圇吞棗,真正能掌握的內容有限。
所以,寫信人表示在這二者的啟發下,想到了另一個傳播知識途徑更為有效的方法—其留劉五鈴耙拔兒物—廣播。
給出來的理由也非常簡單。
經過多年的建設,現在農村各個大隊都有廣播。公社無需為廣播教學格外購置器材,可以節約大筆額外支出。
另外一條就是,廣播教學的效果,經過紡織三廠工人夜校廣播學員的論證,成果斐然。
甚至有不少外地學員都寫信到工人夜校,感謝廣播教學為他們備戰高考提供的幫助。
鑑於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將廣播教學引入日常教學之中,定能發揮出其獨特的優勢與價值。
畢竟培養一位合格的新教師,起碼需要三年時間,才能師範畢業。
可由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來錄製教學錄音,花費的時間要少很多。
而且這樣,也能促進教育公平,縮小城鄉教學之間的差距。
這是新時代的送教育下鄉。
「說說看吧。」革委會主任敲了敲桌子,「大傢伙了對這個提議,有什麼想法?」
招生辦的負責人點頭:「我認為這個辦法很不錯。尤其是城鄉教育差距這一塊。今年高考,農村生源考上大學的,占比不到20%的下放知青,達到了80%。」
眾人都狠狠吃了一驚。
這已經是在農村師資力量,得到了顯著提高以後的結果。
等到現有的大批農村教師離開,後果肯定會更加不堪設想。
定向培養鄉村教師,又需要時間。
在這種現實條件下,通過廣播進行教學,的確是縮小城鄉教育師資水平的好辦法。
但是抓教育這塊的分管領導,不得不開口提醒說得熱鬧的幹部們:「從小學到高中,九個年級呀!我們廣播有這麼台嗎?還是一天分九個小時,每個小時講一個年級的課?」<="<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