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允知上去撒嬌,請先生無論如何替他像陛下表達決心。若是他能去外頭當知州,必定千方百計替陛下守好疆土、收攏人心,收攏的不止是夏國百姓的民心,還有北邊中原的民心。
陳素被他折騰得不輕,無奈地嘆息:「還想著收服北地百姓,你的口氣當真不小。」
他都不好意思跟陛下吹。
宋允知不聽,先生不好意思他卻好意思得很,遂繼續纏著他先生,慢慢地磨著。
陳素拿宋允知一向沒什麼辦法,被他一通歪纏後,雖然覺得外放不大好,但是還是跟陛下回稟了。
回話時,陳素還在觀察陛下的神色,想著若是陛下覺得不妥,便立馬給他弟子找補。他弟子還是個孩子呢,又因為一心替陛下分憂,即便官兒要的大些了也在情理之中,反正陳素是能夠理解的,希望陛下不要生氣。
皇上聽罷,倒是沒有什麼外放的情緒,反而默默思索了良久,久得陳素心中都生了幾分不安。這是應呢,還是不應呢?
當初陳素並未給予明確的回應,眼下皇上的態度也是似是而非。等到從殿中出來後,陳素心中仍摸不清陛下是何想法。
事實上,皇上真的只是在猶豫。並非是糾結給宋允知做知州,他身為皇帝,破格任用狀元郎有什麼不妥的?若是宋允知當真能做得一番功績,才更加能凸顯出他的慧眼識人。但若是不行……這無疑是一場豪賭。
皇上遲疑幾日,尚未有定論。
宋允知也結束了假期,隨新科進士們先去了翰林院熟悉公文。他曾問過先生授官一事,奈何先生也沒辦法作答,宋允知心裡記掛著此事,在翰林院待得也不痛快。
翰林院的人正好看他也不是很喜歡,他們喜歡的是鍾離,鍾離跟齊聿才更符合翰林院的選人標準——溫文爾雅,謙遜有禮,標準的書生文人。哪像那個宋允知,整日囂張跋扈,若是有尾巴,必能翹到天上去!
因在翰林院得罪了些人,宋允知不出意外被排斥了。
最受陛下看重的狀元郎,卻也不是人見人愛,新科進士看多了宋允知的冷遇,也聽到了不少翰林學士對宋允知的苛責,原先對他少年天才的艷羨也所剩無幾了。哪怕高中狀元,有些事情也不可以勉強。相比起來,還是榜眼在翰林院人緣更好,屢次得到上峰誇獎。
翰林院的那些大人明擺著是要提拔鍾離的,跟著宋狀元,日後不一定能混出名堂來;可跟著鍾榜眼,好歹能在上峰面前混個眼熟。
是以沒多久,兩個團體迅速分化,鍾離身邊圍著的新科進士便越來越多了。
國子監這邊的四個人都在替宋允知著急,恨不得代替他去跟鍾離打擂台。這傢伙平時爭強好勝,這會兒真被外人欺負,反而一言不發了。
他們國子監的人,豈能受這種委屈?
最後連江亦行都覺得忍無可忍,堵住了一散值就準備往家跑的允哥兒,詢問他究竟是怎麼想的?
宋允知糾結一番,憋出了一句:「我正在努力,可能過段時間才能顯效。」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