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年少那會兒身邊就有湯若望、南懷仁這樣的西洋傳教士,這些傳教士傳播的西洋知識完全打破了儒家的神話。
儒家學說講的是天人相應、天授神權,皇帝是天道之子,天地之間的天災都與皇帝的德行息息相關。
西洋學講的是天地運轉有一定規律,太陽東升西落,月有陰晴圓缺,這都是自然規律不受世人影響。
傳教士又說人生來就有罪,來到人間是贖罪……
好吧,這一條直接扔了,你跟皇帝說他身來自帶原罪,他看你是想找死。
反正自由受西洋學那一套影響,皇帝還真不吃儒家那一套,年少時還躍躍欲試想要更改應試的試題。
這個因為阻力太大,他親政不久又加上三藩虎視眈眈等原因放棄了。
按照正常邏輯來說,人都是喜歡享受不喜歡折騰的動物。
皇帝會繼續沿用儒家那一套牧民之法來用,而不是自己瞎折騰。
因為這套法子用了兩千年太好用了,百姓也習慣了這種馴養。
西洋學說雖然更加針對宇宙本質,世間真理,可到底是一門新學說,真冒險用了,不一定比現在好。
各種不確定,外圍制約,社會運轉慣性,都會排斥改革。
可偏偏這個時代出現了一個意外,讓皇帝知道了未來的歷史發展。
儒家那套很好,卻有時間限制,頂多兩百多年,下一個王朝會吸取前者的教訓再次升級學說。
可問題是皇帝並不想大清變成儒家學說升級的工具,他縱容寶音壯大,又處處限制這種膨脹,要求在自己掌握之中,何嘗不是想給大清找另一條出路?
明面上看格物學院,不,現在的皇家理工科技大學是靠著實力爭取來的功勞,從而登上了帝國舞台。
實際上誰能說沒有皇帝私下裡的推動?
江南不少學者看不透這一點,就算是當世大儒也只能看出這片土地在發生劇烈的變化。
這種變化前所未有,因為沒有前面的經驗,他們也看不清這種變化會將這個帝國帶往哪個方向。
伴隨著皇家理工科技大學的招生GG帶來的鬧騰,不少名士大儒都將學生召回。
「朝廷變動太大,尚且不知在搞什麼動作,這段時間你等留在學院讀書,莫要隨意外出遊學。」
對韃靼朝廷滿懷敵意的名士這樣交代弟子。
也有嗅到劇烈變革的人想要親自去京城走一遭,江南距離京城太遠,傳遞過來的信息都不明確,需要他前往京城才能獲取更多消息,撥開迷霧看到真相。
這人正是當世大儒黃宗羲,他徒子徒孫眾多,在江南地位非比尋常,經歷亂世改朝換代他看破了一切,認為應當限制君主權力,主張天下之法替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本來對於韃靼朝廷他並不感冒,但近幾年他明顯察覺到京城那邊的變化。
最醒目的就是律法,似乎又朝著他所期盼的方向在變。
到如今他更加確信,京城那邊有人在攪動風雨,他不認為是皇帝。
眼下的韃靼皇帝雖然看著聰明,年幼時也離經叛道,可擺脫不了儒家制定的那套權力遊戲,只要他想成為明君,就必須接受儒家的那一套學說。
當初董仲舒將這一套學說售於漢武帝,哪怕漢武帝沒有採用,之後的帝王還是走上了這一條道路。
因為是非功過都掌握在儒家的筆桿子下。
天下何人不是儒?
可現在不一樣了,京城明顯有人不吃儒家這一套,將西夷的技引了過來,試圖打破儒家的這套防守。<="<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