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鳳鳴朝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95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六鎮突如其來的反叛,給北庭造成了不可逆的重創。

最初,尉遲太后只是想借這個由頭,整治朝中與軍中沉積多年的腐敗亂象。

紇豆陵和去歲守虎牢關,有功於朝,哪怕是功過相抵,太后也並未想要他的性命。誰知紇豆陵氏半點委屈都不肯受,糾集族部先發制人,這才致使廣莫門之亂。

而後,北臣在這場大清洗中人人自危,各懷機心的異黨之人互相構陷,自詡耿直的御史颱風聞言事。

這一牽連,卷進的人如滾雪球越來越多,愈演愈烈。等太后與國師反應過來,想要叫停,已經晚了。

遠在六鎮的軍戶聽聞朝中主將謊報軍情,聯想到這些年他們應徵出戰,陣亡撫恤金卻一年比一年低,就囂鬧起來。北郡的主事對這些軍戶看輕慣了,既沒上報中樞,也沒在第一時間安撫軍戶情緒,反而以武力鎮壓。

就在矛盾激發之際,又不知是打哪傳出的風聲,將當日朝會上,紇豆陵和聲稱要拒收那兩萬兵俘的話,吹到了六鎮將士的耳朵里。

都是當兵的人,我以性命報家國,君卻以草芥視吾等,怎能不兔死狐悲?

於是徹底寒了心,叛逃的叛逃,自立的自立。

至此六部元氣大傷,北郡譁變生亂,朝廷內外交困,完全脫離了尉遲太后的初衷。

而詭異的是,朝中蒙受這樣大的損失,仍舊沒查出是誰通敵泄露了軍中機密。後來還是皇太子說了一句話,如同當頭一棒:

「有沒有可能,也許那圖紙根本沒有泄露,而是玄人想出的克制之法?」

國師聞言悚然。

他設計的鐵雲梯,可謂參考了尉玄百年間的大戰經驗,耗費近一年心血才製造成功。如果這樣都能被敵國在朝夕間參透,不是太可怕了嗎?

「謝含靈。」尉遲太后眼眸微眯,塗著鮮紅口脂的唇間輕輕道出這個名字,召來諜子問,「建議放回俘虜的,是那南庭謝含靈的主意?」

金陵派出的探子能探聽到洛陽的變故,洛陽也有專門的間諜機構,滲透於江左,混跡於市井。

雖不說對南朝國事了如指掌,但收集坊間流傳的各種逸聞不是難事,多少能拼湊出一些南邊的動向。

何況那位良策頻出、不可一世的謝家女郎,毫無低調的意圖,就連北尉也聽說過她的鼎鼎大名。

得到諜子肯定的回答,禁宮內陷入短暫的沉默。

上一年青州被玄人奪取的慘痛經歷,還恍如昨日,那場「北伐」,也是由謝瀾安首倡。

細細回想,大尉的這兩場大敗,都是謝瀾安在金陵入仕之後才發生的……尉將突然被南朝的後起小將看透排兵布陣,也是在謝瀾安去年離京走了趟荊州之後。

尉遲太后掌政多年,權臨天下,很少神化什麼人。

可她也具有敏銳的政治嗅覺,拼湊著前因後果,尉遲太后不得不生出一個念頭:如果大尉這一敗再敗,一亂再亂,都在謝瀾安的謀劃之內,那這個人便太可怕了。

她甚至還那麼年輕!

國師顯然也想到了同樣的事。

他聽說,此女還在江左實行什麼策舉制,廣攬天下英才。若拋卻立場不談,以考試取才的任官法,其實也適用於北尉日漸被貴族部落分權把持的朝堂。

但即便是他,也沒把握能在三年五載間,壓制貴族拔舉寒士。

謝瀾安卻能在世家林立的江左別開生面。

「國師,」太子不大信,「世上真有這樣算無遺策的人嗎?」

拓跋昉深邃的眉骨棱動,欽賞的目光伴隨著殺機,給予八字評價:「其智如鬼,不類凡人。

太子遽然彈指,指甲間的玄玉棋子打散一片壘起的白子,骨碌碌落了一地,卻無人責怪他。

一子錯,滿盤皆落索麼……這個十歲小兒眼底閃動異芒,恨恨地咧開嘴角:可如果他身邊有這樣出風頭的臣子,他恐怕容不下呀——南邊的那位皇帝,比他也大不了幾歲嘛。

自那日後,從洛陽宮傳出一句話,據說是北尉太后親口所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