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逃向公寓大門,慌亂之中試了好幾次才找准鎖孔。他穿過昏暗的門廳,跑上樓梯,門房的住處亮起了燈,朝向門廳的窗格打開了,老人的聲音沿著樓梯井顫顫巍巍地傳上來,「沃格爾先生?是您嗎?」
萊納沒有回答,用力摔上門。
——
萊納最終還是向科里亞報告了這件事。這是報復嗎?人們可能這麼想,但我不這麼認為。萊納並不恨安德烈,至少不是以「傳統」的方式去恨他。我們不能忘記這是只籠養的小鳥,需要時刻記住是哪只手在餵他飼料,更別提同一隻手還握著鞭子。萊納次日一早就往玻璃工藝品店打了電話,詳細講了安德烈的行蹤,化名,酒店房間號碼,完全略去河邊的對峙和錄音的部分。科里亞似乎並不知道「金色鵜鶘」里的事,也許是裝的,又或者大鵜鶘當晚收了別人的錢。
克格勃很快就行動了,早上十點剛過,一個喬裝成清潔工的波蘭女人敲響了「卡爾·費爾森」先生下榻的客房,她抱著一疊洗好烘乾的蓬鬆毛巾,毛巾下面藏著一把半自動手槍。敲門三次得不到應答之後,偽裝的清潔女工從圍裙里掏出皮質工具包,撬了鎖。
窗戶開著,這是她留意到的第一件事,窗簾在早晨清冽的冷風裡飄動。床單整整齊齊,沒有睡過的痕跡,床底下也沒有東西。她放下毛巾,依次檢查了衣櫃、床頭櫃和浴室,什麼都沒有發現。床頭櫃有挪動過的痕跡,她摸了摸背面,手指觸到了一小截黏糊糊的膠帶。她撕掉膠帶,沒有多想。
牧羊人就像來時一樣迅速地走了。不難推斷他已經在飛往倫敦的途中,很可能又換了一本護照。再過幾個小時,錄音帶就會安全送到軍情六處,由蘇聯司辛勞的姑娘們轉錄和校對,打出一份整齊的文本。這些文本接下來會被撕成小片,像麵包屑一樣餵給相關的使領館或者情報站。往後一年裡,將會有好幾個外交官以這樣或那樣的理由被召回,每一次調動之間都相隔三四個月。不能一下子堵住克格勃所有的耳朵,必須讓他們慢慢、慢慢地變聾,把責任歸咎給壞運氣,而不是軍情六處。
霍恩斯比委婉地拒絕了安德烈的要求,行動處處長一次都沒有說「不」,然而每次當安德烈提起麻雀,他都讓下屬「給我幾天時間」,「略微等一等」,「不是不可能,只是需要合適的時機」,「要是下個月局勢穩定,說不定有機會」。可那是1961年,柏林的「局勢」只有糟糕和更糟。不管人們剛開始對年輕的甘迺迪總統抱有什麼期望,現在看來他就和前任一樣,對柏林危機束手無策,甚至——一些報紙尖銳地指出——加速了失控。
東柏林像一隻正在流血的動物,一邊哀嚎,一邊撕扯傷口,於是流失更多的血。什麼人都在往西邊逃,以前是醫生、工程師、作家和律師,現在是理髮師、二手書商人、售貨員和六十多歲的老夫婦。一度傳出了軍隊正在囤積建築物料的流言,一堵牆要建起來了!人們惶恐地低語,分割東西柏林的牆!黨書記烏布利希不得不用他那怪異的尖細聲音[3]澄清:沒有這回事,「沒有人想建一堵牆」。如果說這句話有什麼效果的話,那就是讓人更害怕了。到了六月,維也納峰會前夕,我們一度以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真的要來了。我這一代人的思維方式已經永久被戰爭改變了,停火十六年,我還依舊覺得戰爭隨時會重新開始,漢斯又該抓起他的國防軍制服,戍守毫無意義的炮台。有時候我甚至希望最壞情況快點發生,你明白嗎?要是你花了很長時間懼怕某種東西,到最後你會祈禱它趕緊到來,一次過結束這種令人痛苦的不確定性。
安德烈最後一次去見霍恩斯比是在6月2日,維也納峰會前兩天,再次得到了模稜兩可的答案,「等峰會結束再說」。安德烈不打算等下去了,他去了一趟車站,取走了寄存在儲物櫃裡的手提箱,這個手提箱在柜子里躺了好幾個月,已經累積了一小筆高於平均值的租金。這次沒有人給他安排飛機和護照了,很難找到實體記錄,但我想他應該買了渡輪票,先到了布列塔尼,從那裡坐火車到巴黎,之後轉到柏林就很容易了。他又回到了柏林,他那不是家鄉的家鄉,他的曠野和劇場。他將要和萊納·沃格爾一起謝幕。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