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所有制度最初能被發明出來就一定有它存在的意義,總不可能是弄出來逗樂子的,先不提隨意販賣親爹其他兒子這種笑話有多離譜,嗯,這種也確實是說出來搞笑的,我們笑笑就行了。而對於古人來說,嫡長子繼承制的優點就在於其穩定性,並不全是他們思想僵化的原因。
這麼說可能還不夠直觀,我們拿史實舉例,就說歷史上那些搞宮變和造反登上皇位的,除了少數幾個,哪一次不是死的血流成河?不光損害組織架構的穩定性,還損害人力和生產力,搞大了就是動搖國本的事。】
「說的是啊,江山社稷豈能容得下被這麼折騰?」有殿中老臣撫著花白的鬍鬚,輕聲點評了一句。
所以說真不能怪他們總是上書要皇帝早立太子,道理都是一樣的,誰也不能保證皇帝會不會某一天出點什麼事,早點把二把手定下來,除了可以安大家的心以外,也能避免意外發生的時候,權利交接上萬一出什麼問題。
還有人面露古怪,嫡庶神教是什麼教?販賣親爹其他兒子?真要有誰敢幹出這種手足相殘的事,逐出家門都是輕了,後世人也當真是奇怪,說古人封建,但怎麼所思所想比他們這些所謂古人還封建?
【就例如黎太宗,他就是搞宮變登上皇位的,殺兄屠弟且為樂,開了個壞頭。所以這也就是他被一些人詬病的原因,導致後世子孫一個兩個都想效仿他來個宮變繼承制——當然我們也都知道,這也是一群菜雞,好的不學,學壞一出溜。
而且你要說立賢,怎麼個立賢?這個說法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標準,有些人甚至可以為了站隊指鹿為馬,對著他們家傻的流口水的殿下睜眼說瞎話誇他賢德,這就是黨爭奪嫡的開端,所以這個口子才輕易不能開。
而只要將繼承人的選擇釘死在嫡長上,首先就占了一個名正言順的正統二字,那自然是萬眾歸心,其他心懷鬼胎的人想要動搖都輕易沒有辦法,這也就達成了皇權更替的穩定性。】
天幕講的通俗易懂,下面不少人跟著點頭,確實就是這樣,皇權更迭最好就是不要有太多起伏。
也有些人為天幕的形容忍不住噴笑出聲:「這後世人說話還真是讓人忍俊不禁。」什麼傻的流口水,雖然足夠形象,但這也太……
【所以話說到這裡,大家也都該明白了趙王的作案動機:沒有了兩個哥哥,那皇帝首先考慮的肯定得是他啊!】
第4章
所有心思具都被說中,五皇子低著頭感受來自上首處皇帝冰冷審視的目光,整個人簡直汗如雨下,一時竟連為自己爭辯一二都做不到,舌頭就跟打結了一樣,一片空白的腦子裡只剩下兩個字——
完了!
三皇子很幽怨,他前頭兩個兄長去世的早,皇帝如今名義上的長子就是他,根據天幕所言,估計未來之所以會讓他繼位就有這個原因在內,他要是真能把下面的弟弟都發賣了倒還好呢。不,這麼做有點過了,下面的弟弟也不全是那種悖逆之徒,只是他要是真有這種權利,估計也能震懾住這些兄弟,而不是最終落的一個被害死的下場,甚至連害他的那個人是誰現在都還不知道。
皇帝聽了一耳朵兒子做的蠢事,壓著的氣實在憋不住,直接抄起桌上的酒樽就向五皇子擲了過去,他年輕時是個能百步穿楊的主,如今年紀大了也不算差,準確的砸中了五皇子的頭,伴隨著頭破血流,皇帝憤怒的聲音響徹大殿:「看看你這蠢貨做的好事,都青史留名了!」
五皇子跪地俯首,絲毫不敢頂嘴:「兒臣……兒臣罪該萬死。」
皇帝並沒有因為五皇子的順從而改變態度,只是深深的看了這個兒子一眼,隨即派出人手,去五皇子的府上搜尋。
五皇子整個人頓時如同一灘爛泥般癱軟在地上。
其他人見此紛紛瞭然,看來這個時候五皇子就已經偷偷在搞他那個詛咒人的事業了。
其餘皇子均惶恐不安,生怕下一個點名的就輪到自己,不過也有些人覺得自己必不可能犯下五皇子這樣的蠢事。再說有人做陪襯,這下自己的機會不就來了嗎?什麼立長立賢的,那都要看情況,說不準那個宣太宗就是自己呢?做人就是要有夢想!
天幕自然不會理會下方的暗潮洶湧,自顧自的繼續講道。
【事實證明趙王想的可太美了,那點兒小動作根本就瞞不過精明的皇帝,小人沒扎多久就被查出判圈禁,直到後來孝宗繼承皇位,把他放出來,後續這才封了趙王。
不過都說了菜雞互啄,犯蠢的自然不可能只有趙王一個,這裡又有一則,說某日皇帝過壽辰,後來被封平王的十皇子殷閭和被封晉王的十二皇子殷闥素來不睦,得知弟弟準備了一份很出彩的壽禮,內心不忿,在即將獻寶之時將侍從支開把兩人的壽禮換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