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川既然決定了進入官場,立志為大安貢獻自己的一份力,把商稅重新收上來,就絕不可能是他的終點,他也不會滿足於這一步。
大安立朝百餘年,安穩的日子慢慢滋生了不少弊病。
尤其大安上上任皇帝是個昏君,先帝又是個優柔寡斷的性子,底下官員貪腐者眾多,世家大族侵占土地,每年能收上來的農稅都在變少,普通百姓的生存空間被擠壓。
如今京城瞧著欣欣向榮,地方上卻隱患不少。
如果繼續任由這樣的情況發展下去,終有一日百姓們被壓迫到極點,天下都會亂起來。
當今聖上有意改變這樣的現狀,因為陸川順利解決了京城商稅收不上來的問題,他曾問計於陸川。
聖上不是開國太祖,手上沒兵,也沒有魄力讓天下士族重分土地。
他雖然不像先帝一般優柔寡斷,但也做不到殺伐果斷。而且聖上極重名聲,只想讓後世史書寫他為明君,決不敢擔一個暴君的名聲。
如此以來,土地改革就不能用簡單粗暴的辦法,需要用柔和的計策讓士族把土地重新讓出來。
「這樣會有用嗎?」謝寧看了陸川完善過的計劃書,發出他的疑問。
陸川靠在椅背上,一副輕鬆的姿態,謝寧倚在桌子旁,手裡拿著陸川寫好的計劃書。
陸川輕笑:「有沒有用,總得實踐過後才知道。」
謝寧眉宇間帶著愁緒:「土地就是那些世家大族的根基,我覺得想要挖他們的根基,沒那麼容易。」
隋唐以前,世家的根基是書籍,只要有書籍,再窮困落魄也能稱之為世家,有被舉薦為官的可能。
自從隋唐開始推行科舉後,寒門子弟也有了當官的機會,到了,貧寒出身的學子更多。
及至大安朝,朝廷在各個省份設立了州府國子監,不僅是農籍,商籍的人也可以參加科舉。
書籍早已不是世家不可外傳的根基了。
現在世家大族的根基就是他們家族名下的土地,每年收上來的租子不少,用收來的租子又買田地,如此循環下來,土地越來越多,家族也就越來越富。
而百姓,也會越過越艱難,慢慢從佃戶變成大家族的奴僕。
而糧食也是拿捏武將的利器。
謝寧還記得,以前在北疆的時候,當時還是先帝在位,北疆苦寒地貧,即便屯了軍田,仍然是杯水車薪,需要朝廷撥糧撥餉。
十幾年前和戎人在北疆的最後一場大戰,朝中大臣意見不同,旨意遲遲不決,導致北疆糧食告急。
軍隊被朝廷掣肘,而朝廷又被那些世家大族所掣肘,武官始終低文臣一頭。
這也是謝寧之前被區區一介進士退婚,還不敢發作的原因,因為他們武官得求著他們。
文臣有恃無恐。
若是陸川的計劃能挖掉世家的根基,他們永寧侯府也不至於如此窩囊了吧。
想到這,謝寧看著陸川的眼神中不免帶上了期盼。
陸川給他解釋自己的計劃:「世家大族侵占土地能夠越來越富的最大原因,就是他們名下有很多佃戶。」
「普通百姓因為各種原因賣了土地,為了生存下來,不想做奴僕就只好去做佃戶,賺取一家人的口糧。」
「如果我們的計劃,能夠讓那些佃戶不用依附世家大族生活,他們的土地將無人種植,手裡有再多的土地也無用。」
「高產的糧種是非常關鍵的一環,所以朝廷要大力發展科技,利用器具開發更多的荒地,減少人力的投入。」
「一旦減去世家大族的土地,種植出來的糧食也夠天下的百姓吃用,朝廷就不會再被世家大族所掣肘。」
多在當地建設工廠,剩餘的勞動力進入工廠幹活,有地的百姓能靠種植賺錢,有工作的百姓靠工錢過活,百姓們的生活才能真正好起來。
至於世家大族名下的土地無人種植,那是他們的事情,真需要就花高價請人來種植。
在陸川前世,建國之後,國家領導人給所有的農民都分了土地的使用權,所有權仍然在國家手中,這就避免了大地主的產生。
到了後來,人人都能吃飽肚子,和種地相比,進工廠打工反而更輕鬆一些,農民漸漸拋棄了土地,到外地去打工。
農田土地已不是人人追求的東西,就是因為工業化吸納了很多工人,他們不用在地里刨食,也能養活自己。
若是沒有現代化的機械,一個人擁有幾十畝幾百畝的土地,請人種地只會虧到破產。
按照陸川的計劃,農業和商業雙管齊下,讓百姓吃飽肚子,徹底拋棄世家大族的田地。大力發展商業,加速工業化的進程。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