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如不升官呢!
第284章 冰封
江南杭州,本是江南水鄉,如今卻是冰封一片。
林大頭從屋子裡出來,身上裹得嚴嚴實實的,手裡拿著鐵鏟,準備出門去鏟冰。
他妻子王氏叫住了他:「他爹,要不你再等會兒,我給你煮個土豆,吃了再去也不遲的。」
林大頭正扣著雨衣扣子,頭也不抬道:「不用了,家裡糧食少,還是省點吧,我去干兩時辰活兒,到了中午就有東西吃了。」
這是林大頭去鏟冰的第三天,前兩天出門前都吃了一個土豆,但昨天王氏清點糧食,消耗得太快了,不節省點恐怕撐不過這個冬天。
王氏有點擔憂:「鏟冰可是力氣活兒,你不吃點東西能行嗎?」
林大頭終於扣好了雨衣扣子,爽朗一笑:「能行,那裡有熱水,多喝點熱水就行了。」
說完林大頭就拿著鐵剷出門了,王氏嘆了一口氣,轉身把孩子們叫起來,她們也要去作坊里搓毛線了。
現在日子雖然艱難,比不上從前,但好歹能活得下去,她已經滿足了。
江南是魚米之鄉,林家以前有十幾畝田地,地里的產出不僅夠一家人嚼用,時不時還能吃上肉,家裡的孩子也能送去學堂讀書。
可自從去年冬天,運河被冰封住,江南一帶大降溫後,這日子就過得一天比一天艱難。
去年熬了一個冬天,還好朝廷普及了火炕,不然他們全家人都得被凍死。可就算是家裡起了火炕,一冬天下來,買煤的錢都花了家裡的大半積蓄。
好不容易熬過了漫長的冬天,一家人勞心勞力把地耕了,插上秧苗,辛苦了好幾個月,眼瞅著準備豐收,偏偏一場洪水襲來。
洪水不僅淹沒了稻田,還淹沒了他們的家,還好官府組織他們提前轉移到山上,一家人才能活下來。
洪澇持續了半個月才慢慢褪去,田裡的水稻早已被泡爛,原本在村里還算富裕的林家,一下子變得生活困難起來。
不過這並不能打倒吃苦耐勞的百姓們,百姓們很快就重整旗鼓,向朝廷借了種子,搶在冬天來臨之前播種第二季。
命運並沒有眷顧他們,洪澇過後就是乾旱,他們的秧苗剛插下去沒多久,就因為乾旱而變得枯黃,任憑大家怎麼努力,沒水就是沒水了。
一整年顆粒無收,反而搭進去了不少種子和人力,饒是百姓們心態再好,看著家裡空蕩蕩的米缸,也忍不住發愁。
江南就是大安的糧庫,大安每年的糧稅,光是江南一地就占了三分之一。
如今因為災害,糧庫一粒米都沒有,百姓們生活艱難,差點就要當流民去乞討了。
林家亦是如此,一家人餓得瘦骨嶙峋,家裡的兩個孩子更是瘦得看得見骨頭,若不是官府賑災,他們怕是已經不在這世間了。
官府一開始按人口每人發放了十斤糧食後,就不再管他們了。
不過官府會發布活計,家裡有餘力的人家,可以到官府那裡領活兒干。
最讓林家人高興的是,他們去幹活了,官府發的不是銅板,而是糧食或者布料煤炭鹽等必需品。
百姓們誰都知道,災害過後,糧食是最容易漲價的,手裡就算有銅板,也買不到多少糧食。
於是林大頭報名了清理河道的活計,干一天活,能選擇換一定量的糧食或者一定量的煤炭。王氏也帶著兩個孩子去做了些她們能幹的活兒,一家人這才有一點兒餘糧過冬。
進入冬季後,煤炭價格上漲,百姓們必須要做官府指定的活計,才能夠換得到煤炭。
剷除官道兩旁的冰,是最近官府新發布的活兒,還包吃一頓飯,不少人搶著都要去干。
林大頭身上的雨衣,就是官府給他們發的,江南下的是雨夾雪,落到身上會打濕衣服,於是便給他們發了雨衣。
這雨衣聽說是用橡膠做的,一點兒也不漏雨,比蓑衣方便多了。
林大頭出門後,王氏也領著家裡的兩個小孩,到鎮上的毛線工坊去幹活。
毛線工坊是今年才開的,做工之後可以發糧食和毛線,雖然是劣質粗糙的毛線,也足夠讓他們保暖了。
今天做完工,就能攢夠工分換三捲毛線團,正好給當家的織一件毛衣。
杭州府衙里,劉揚正在統計府庫里的糧食和煤炭,這些糧食都是從北方運來的土豆。
劉揚在湖廣的政績很突出,在陸川的舉薦下,升官到杭州當知府。
他是今年春季來到杭州的,還沒任滿一年,杭州就出了這麼多災禍,要不是有報紙提前宣傳,當地百姓怕是要把他當災星了。
木橙拿著報紙走了進來,問劉揚:「庫房裡的土豆和煤炭還有多少?大概還能撐多久?」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