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明一家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7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按《周禮》,每年春日,農曆二三月,皇帝去天壇地壇拜祭農神、祈求風調雨順。

皇后則在先蠶壇舉行「親蠶」大典,祭拜蠶神嫘祖,並採桑餵蠶,以鼓勵國人勤於紡織。

唐宋皇后的親蠶禮還是比較頻繁的,不過明朝就沒怎麼搞了。

張宛一聽,也來了興許:「怎麼個親法?」

一般說親蠶禮,有齋戒、躬祀先蠶、親桑、賜宴、治繭造服等一系列程序。

主要就是皇后和內外命婦採桑餵蠶,做做表率。

張宛可不覺得,皇后搞了親蠶禮就能提升自己多少威望。

畢竟照這個意思,參加的外命婦有品秩要求,文官命婦需高於四品,武官命婦要高於三品。

瞧瞧,這怎麼還重文輕武上了呢。

不過別管三品四品,這個級別官員的老婆,大抵是不會親自養蠶織布了吧。

而真正勞作的婦人,也是沒法子參加這個活動的。

張宛抬頭看著窗外,趙鳴那幾個大爐子還在呼哧呼哧燒著呢,趙鳴每日都還進來瞧瞧他這些寶貝。

她走到窗外,朝趙鳴喊了一聲。

汪直就瞧見,自家陛下就跟那啥什麼似的,皇后一喚、就樂顛樂顛過去了。

「什麼事?」

張宛說:「我想辦親蠶禮。」

「好啊。」

張宛在他耳邊說了幾句:「這能行嗎?」

「簡單簡單。」趙鳴拍著胸脯,「包給你辦的妥妥的,不過……」

「不過什麼?」

「你別光親蠶。」趙鳴撒嬌,「你也親親我啊。」

張宛:……

料峭春寒,如此倒是有了些暖意。

汪直悄悄退了下去,攏著手走出西苑,獨自一人走在空曠的宮道上。

他回來了,他又回來了。

走了幾步,迎面碰上了許呈。

許呈如今可是新貴了,見過青雲直上的,沒見過這麼直的。

他連升的級數,兩隻手都數不過來。

可見冥冥之中,都是命數啊。

「汪大人。」

汪直笑了笑:「都是同僚,一同侍奉主子,許指揮使何必如此客氣。」

許呈還年輕,年輕又貴,自然是風頭無限好。

不過,他也不是半老徐娘了。

對他來說,十六歲、是闖蕩的年紀。

二十歲,是闖蕩的年紀。

如今三十多了,照樣是闖蕩的年紀。

「日後,還得大家和衷共濟。」

第48章 親蠶禮 二 蠶寶寶:怎麼回事,今天不……

皇后要搞親蠶禮, 於禮於理都要大操大辦、大辦特辦。

畢竟,明朝自立國起就重視桑、棉、麻的種植。

凡民田五畝至十畝者,栽桑麻、棉各半畝, 十畝以上倍之。

因此,桑棉麻的種植遍及全國, 為紡織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校料。

不過,這次對參加親蠶禮的外命婦, 品秩上的要求沒有, 但得真的會織布。

「織布?如今、哪還需要我們自己織布?」

「難道,皇后就會自己織布?」

漢朝的皇后,還真會織布呢。

在宋元之前, 織布確實是和耕種一樣是日常技能。

一匹布, 寬二尺二, 長四丈。一個普通的織女大約能日產

一匹。

但宋元之後, 棉紡普及,織業逐漸從手工向產業化發展。

制絲和機織也分開了,織戶都是從市場上直接買絲棉原料的。

去籽的攪車、彈棉的彈弓、紡紗的紡車, 也極大提高了紡織效率。

所以明朝大戶人家的閨秀, 十指不沾陽春水,女紅也許會一些,織布真是難說了。

在這裡, 織女還真就是一份工作了。

「織布?」張宛自嘲,「織布,我確實不會。」

想來張皇后本人也不會。

但我就是寬以待己、嚴已律人,怎麼了?

「再說了,我自己不會用手織,未必就不能織。」

宮女:……不愧是皇后, 這話就是聽著深奧啊……

正月一過也快到春天了,宮裡也要裁製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