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各樣鮮亮的料子,都送到了皇后張宛這邊、讓她挑選。
話說張宛小時候,她媽還真的帶她去買布做過衣服,但現在專門賣布的店,已經是看不到了。
就算有,也是昂貴的私人定製。
所以現在的小孩子完全沒有買布這個概念,只有買衣服。
張宛摸著新送上來的料子:「這是哪一家的?」
「殿下,這是杭州織造進獻的。」
「花樣倒是不錯。」
大明在江寧、蘇州、杭州三地,都設有專供宮中織品的皇商。
宮裡派提督織造太監管理,織造各項衣料及制帛誥敕彩繒,供宮廷祭祀頒賞之用。
除此之外,兩京都設有內外織染局,南京還設有供應機房。至少有幾萬人,都是為了供應皇室。
看來,貪官污吏固然猖狂,皇帝更加是大明最大的蛀蟲啊。
張宛要是不當這個皇后、還真不知道。
宮中貴人的衣物都是只穿一次的,並不浣洗,每天都穿新的。
「一次性衣服?」
這麼奢侈?!
不光如此,每日每次方便,用的居然是名貴絲綢。
這種絲綢由四川獨有的野蠶吐絲製成,經過重重工序才製作而成,專供皇帝上廁所使用。
其質地細膩,觸感柔滑,每一卷手紙都代表著獨特工藝和皇帝的尊貴身份。
不用問,肯定也是一次性的了。
趙鳴和張宛這樣的窮慣了的,縱然窮人乍富,也是真受不了這種。
「瘋了瘋了!拿這個擦屁股,能擦出黃金來不成?趕緊換掉,不是已經有紙麼?」
「什麼?紙是用來寫字的、當手紙褻瀆了……你聽聽、你這說的是人話嗎?」
趙鳴下旨,說如此手紙太過於奢華,以後不必再進貢了。
他自覺是一件好事,反正肯定不是壞事吧。
沒想到,當地的官員卻奏稱,說——聖上詔書到後,川中野蠶竟不再吐絲結繭了!
趙鳴:???
——村民中多有以此為業者,皆流離失所,衣食無繼,懇請皇上收回成命,以救萬民!
好傢夥,他不用這手紙,老百姓都要餓死了。
如此種種,在宮中真是每日都要上演。
這王朝到了中後期啊,果然個個何不食肉糜。
就算是人要衣裝、佛要精裝,也應該知道一個度吧
「殿下。」宮人來稟報,「齋戒都準備好了。」
親蠶禮的第一步便是齋戒,以示誠心。
第二步是躬祀先蠶,吹拉彈唱等一系列祭祀的流程。
如此幾日後,重頭戲來了,便是是親桑。
皇后先行採桑三條,以桑授蠶母。命婦也都是都如此。
按說到了這一步,親桑就算是結束了,然後就是賜宴命婦和治繭造服。
蠶吐絲結繭需三個月,所以等到三個月後,欽天監會擇吉日讓織婦在宮中織布。
織出的布會送尚衣局織染,用來做祭服,或是犒賞蠶婦。
看著時間差不多了,在場的都等著吃飯了。
不料皇后突然停住了,對著面前一個用紅布蓋住的大物件,又行了個禮。
這東西一直就擺著,她們進來的時候也奇怪,不知道是什麼?就是不好開口問罷了。
「天子親耕、王后親蠶,是為了鼓勵國人勤於紡織。」
張宛清了清嗓子,「今日在座的各位,都會紡織,本宮身為皇后、母儀天下,也應當作為表率。」
說著,那塊紅布被取下,露出裡面一個挺大的機器來。
既然大家都織過布,自然看出這是紡紗機。
不過和常見的紡車不太一樣。
紡車古已有之,家庭紡車一般都是手搖腳踩,紡車的錠子數目一般是二至三枚,最多五枚。
南宋的時候,也出現了錠子數目多達幾十枚,利用水力驅動的大紡車。
這種大紡車,一晝夜可紡一百多斤,在南方能適應大規模的專業化生產。不過北方倒是推廣的少了。
張宛說:「這是本宮發明的,張宛紡紗機。」
不是珍妮紡紗機了,這裡的機器由她命名。
她介紹說:「這是垂直紡錠,這是滾筒,這是傳送皮帶,這是可移動的張力杆,各位走近一點、可以看得更清楚。」
說著,她一遍操作一遍說:「這種紡紗機,可以一個紡輪帶動八個豎直紗錠,一次能夠紡出八根紗線,效率足足提高了八倍。」
「我們先……再……然後……最後,重複上述過程,就能將粗紗紡成細紗了。」
前些日子,趙鳴給她吭哧吭哧造這玩意兒的時候說:「工業的雛形,大多都是來源於紡織業。」
「因為紡織業重複的動作最大?」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