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明一家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2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薦紳以文章政事、行誼氣節為常,求田問舍之事少,而營聲利、畜伎樂者,百不一二見之。」

就是說正德嘉靖之前,咱們南京的還都是正經人、乾的多是正經事。

意思就是,嘉靖之後,這大明的世道就不行了,大家就都不正經了。

至於怎麼個不正經法,自行想像。

這打牌定然也算是不正經的一種吧。

趁著洗牌的空蕩,秦紘看了看一旁的兵部尚書,兵部尚書又看了看徐俌。

徐俌不得已說話了:「陛下。」

趙鳴正嘩啦啦洗牌呢,一時沒聽見。

徐俌只好又看向秦紘,秦紘想著自己一把年紀了,屢次上疏請求退休,皇帝都不批准。

這下好了,一世英名,老了還栽在這些事情上。

「陛下。」他說,「臣有罪。」

趙鳴碼牌呢,頭也不抬。

「打牌就打牌,提什麼有罪沒罪的事兒。」

秦紘:「臣確實有罪。」

他想跪下來行禮請罪,可簾外的汪直卻朝他微微搖了搖頭。

秦紘一想,只好定住了。

趙鳴碼著牌說:「什麼罪,具體說說。」

「黃冊庫失火,臣作為南京戶部尚書,難辭其咎。」

「這都是猴年馬月的事了,早就完結,不必再提。」

秦紘心中苦笑,他倒是不想提,但皇帝能放過他麼。

自從去年,皇帝派東廠的人來南直隸,接著核查黃冊的名義,把諸多田畝重新測量。

他就知道聖上的意圖了,不過是引而不發罷了。

東廠清查的圖冊,他自然看不到。

但他心裡有數,南直隸素來富饒,不然也不會廣出進士。

這十幾年來,土地兼併、農民失地實是不可避免。

洪武四年,太祖皇帝頒布《農民田產永不入典》法令。

這道法令規定,農民土地不得典當給地主,違者嚴懲。

為了確保嚴格執行這一政策,各地也設有「農田所」,專門處理土地糾紛。

官員必須定期下鄉巡查,防止土地兼併發生。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政策終究淪為一紙空文。

還有一些客觀原因,比如百姓若是真的需要救命錢,你能不讓他們抵押或買賣土地?

這不是看著他們活生生餓死麼。

田地一旦賣出,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想再買回來,那就是難如登天了。

還有許多地主家族通過各種手段侵占土地。

一為「圖侵」,就是利用官府登記不清的漏洞,將他人的土地登記在自己名下。

一為「詐認」,即利用農民交不起賦稅的機會,以代繳賦稅為由,強行占有其土地。

更有甚者,勾結衙門書吏,篡改土地契約。

總而言之,有產者、田越來越多。沒田的、那就越來越沒。

作為南京戶部尚書,縱然秦紘看不到東廠清查圖冊,他也是心中有數的。

趙鳴問:「多少?」

「兩成。」

「不止。」

秦紘一驚:「難道有三成?!」

「不止三成吧。」

看數據,是三成。

但數據都有三成,那肯定就不止三成。

徐俌忍不住說:「陛下,就算……也不至於……」

陛下看不慣不法之舉,清查田畝之後,退給百姓、賠償損失,這都可以。

可是陛下從六科監察院帶過來一波初出茅廬的小子,直接在各地縣衙搭「詞訟所」,專門受理土地訴訟,鬧的那叫一個熱火朝天。

這才不過十多日,各地就受理了上千件土地糾紛。

這幫給事中御史,年紀既輕、自然熱血,而且他們當中沒有一個籍貫是南直隸的,可見陛下的意圖了。

總之這些時日,南直隸各地那真叫一個亂套了。

縱然許多真的是被欺壓的,可難免也有一些渾水摸魚者。

大明也是有《大明律》的,這般直接繞過程序,十分破壞司法秩序。

更要命的是,大家心知肚明。

南直隸也沒有藩王,這幫地主之所以敢如此無法無天、侵占良田,那自然是因為上頭有人。

南直隸這樣的科舉卷王之地,上頭有人的那可太多了。

蘇州、松江等地,更是早就形成了無數由士紳、商人和地主組成的複雜利益網絡。

趙鳴打出一張「發」。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