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明一家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5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但臣也是人吶。」

不就是人之常情麼。

此番趙鳴先斬後奏,跑去了南京,已經讓朝中的大臣十分頭疼了。

這一屆弘治的大臣,跟那一屆正德的下屬還不一樣。

朱厚照不是個玩意兒,是大家從小就知道的。

尤其是他東宮的老師,鐵定是心裡門兒清。

給他取「正德」這個年號估計也是正有此意。

——就是知道你「德」不正,所以才讓你謹記、天天要正一正。

可朱佑本來一貫是個好孩子,瞧著二十多了,也不像是到了青春期或者更年期的樣子。

怎麼就這麼突然變得如此跳脫了?成天想起一出是一出。

「罷了。」李東陽擺擺手,「陛下已經回來了,此事以後便不要再提了。」

兵部尚書馬文升不樂意了:「閣老,話可不是這麼說。」

他冷著臉說,「幾位身為閣臣,本來就是輔佐陛下政務的。結果陛下去了南京,內閣竟然不知道,那又輔佐什麼政務?!」

「馬大人。」

吏部尚書屠滽在中間打圓場,「都是為朝廷做事,應當同舟共濟。」

禮部換了個話題:「陛下舟車勞頓、剛剛返京,可太子出閣讀書的事,這可不好再拖了。」

大的養廢了怎麼辦?

那就只能再養個小的了。

更何況以太子目前「暴露」出來的品行,那真是不教不行啊。

你看楊廷和,自家能教出神童來,卻險些被太子氣死。

本來萬曆朝的大戲,提前一百多年上演了。

對於太子出閣的事,趙鳴搞起了拖字大學。

「病了,太子病了啊。」他感傷地說,「這孩子身子骨兒弱,著實可憐。」

李東陽:???

病了?還身子弱?

那之前在後殿活蹦亂跳,嚷嚷的聲音連外頭都能聽見的是誰?

可別說,那不是太子。

再往後又是各種理由。

不過皇帝雖然不讓太子正式出閣,卻從翰林院拎了幾個人來教太子,其中有一個便是今科的狀元——朱希周。

人家得狀元,都是文章寫的好。

朱希周得狀元,那是自己姓的妙。

第73章 春闈 一 你們是兄妹,還是姐弟?……

弘治九年, 是三年一次的春闈。

趙鳴也是干妥了這件事,才去的南京。

——這說明什麼?說明朕知道輕重緩急。

二月乙亥,禮部會試, 取中試舉人三百名。

三月癸巳,皇上御奉天殿, 策試這三百人。

雖說是天子門生,但殿試之上, 高高在上、一言九鼎的皇帝既不能讓人落選, 也不能看誰順眼,就路邊抓個新人進去。

只能給這三百人重新排個名次。

並且大體上也就是個微調,4名變5名, 20成了18這樣。

很難把人從第299名變成第1名。

怎麼看, 皇帝也不過一個造型上的作用。

所以, 這些進士大抵上只覺得自己或天賦異稟、或勤奮苦學、或那啥啥啥, 反正這功名不是皇帝賞的。

畢竟皇帝真的決定不了什麼。

而這一科雖有一些著名人物,但風頭遠遠不能和三年後、弘治十二年相提並論。

三年後,不光那一科的進士星光熠熠。

就連落榜的也都各有奇遇。

放榜前後更是……

且先說回這一次, 趙鳴親自點了朱希周為狀元。

「姓朱, 好啊。」

沒有那一堆金木水火土,果然清新。

再看籍貫,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

果然, 南直隸永遠都是科舉路上的卷王。

離的不遠,又是同姓,八百年前說不定真是一家。

「朱是國姓,名希周,也是好名。」趙鳴說,「且周有天下八百年。」

是個好兆頭。

——八百年?你也是想瞎了心了。

他召朱希周上前, 問了他年紀,再看了看他長相。

「二十四歲,果然年輕有為,朕看你面相,能活到八十四。」

可不是麼,六十年一甲子。

今年是丙辰科殿試,六十年後又逢丙辰科,諸大綬狀元及第。

嘉靖皇帝覺得兩個丙辰科狀元同在一朝,實屬曠古盛事,這等喜事一定是他的功德。

「八十四?」

給你算命數,怎麼看都是騙子。

不過,誰也不敢說皇帝是騙子,更何況早有「前科」,朱希周自然是喜不自勝。

——皇帝點了我做狀元,還說我能活到八十多!<="<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