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明一家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8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不過,如今詹事府成為翰林官遷轉之階,也會主持鄉試。

太子出閣的講讀之事,則由其他官員充任。

張宛不太熟悉詹事府的人員。

至于姓王的,那可太多了。

「去年的順天府鄉試,便是王大人主持的。」

哦,原來是他啊。

此人普通,但有個兒子倒是鼎鼎大名。

這馬車是他們家的,但想必裡面坐的不是王華本人,而是他那有名的兒子王守仁。

王守仁也是這一科會試的舉子。

雖然他爹是朝中官員,但他需要在浙江原籍參加鄉試。

早在弘治五年,王守仁就鄉試中舉,不過在六年九年連續兩次會試都名落孫山。

不過這一次,他是能夠金榜題名、得償所願了。

雖說明朝的會試,也不看你身份。大家的卷子都是要糊名的。

但你要算一算,官二代中獎的概率確實挺大的。

大概這就是所謂的「家學淵源」吧。

王守仁和唐寅一同參加會試的,但兩人的表現卻是大相逕庭。

唐寅那是招搖過市,唯恐他人不知。

王守仁雖然是個官二代,倒是很知道謹慎。

不然就今日這情形,鐵定要鬧起來,而且本來也是唐伯虎徐經無禮在先。

要不怎麼說,性格決定命運呢。

而唐伯虎和徐經,也是「天生一對」。

若他倆不湊一塊兒,唐伯虎縱然行為放蕩,但他沒錢啊。

徐經固然錢多,可沒老唐這麼高的曝光度和回頭率。

前幾日,老唐還寫一句詩——三策舉場非古賦,上天何以得吹噓。

就是放話,他要挑戰當時讀書人的最高榮譽——連中三元。

「是太狂了點兒。」

趙鳴說:「咱倆這穿越來的,知道他們要倒霉,不撈一把,是不是不太合適啊?」

張宛說:「你怎麼知道,他們是倒霉,而不是罪有應得。」

弘治朝平平無奇,春闈案算是比較出名的了。

人狂沒好事,狗狂挨磚頭。

會試前,唐伯虎就大放厥詞。

固然有才,可偌大一個京城,有才的又何止他一個。

何況天子腳下,那水不是一般的深。

如果說,靠之前誇下海口,還可以說是太過於自信。

可會試之後,唐伯虎更是信誓旦旦、自己定然是今科會元。

結果,會元沒來,錦衣衛卻來了。

在放榜之前,各地舉子翹首以待之時。

戶科給事中華昶來了個大的——彈劾會試考官程敏政徇私泄題,收受江陰考生徐經及蘇州考生唐寅的賄賂。

「聽說了沒?」

「真的假的?!」

「你見過他們?」

「哎呦哎,就那唐伯虎,就那徐經,揮金如土,這幾個月誰不認識啊。」

「他們膽子也太大了,敢賄賂考官?」

「徐經還有的一說,唐寅不至於吧。」

「是啊,他可是南直隸的解元,閉著眼睛寫也能高中的。」

科舉取士,國之根本。

但是此事一出,如同放了一個大炸彈。

皇帝諭旨、先延期發榜,再讓禮部自查。

自查自查,肯定查不出什麼東西來。

不光查不出東西,還把原有的東西給憑空查沒了。

然後,華昶、徐經、唐寅一干人等,倶由錦衣衛執送鎮撫司質詢。

「程敏政出題一向刁鑽,這次題目出來,大家都說答不出來,叫白卷的不在少數。」

「是啊,多少人都收拾東西走了,放榜都不等了。」

「可唐寅和徐經,那時可是信誓旦旦,說必成的,這能不是事先就知道題目了?」

「沒想到啊沒想到,程大人竟然是這種人。」

到了四月,又有工科給事中林廷玉,彈劾程敏政閱卷取人有諸多可疑之處。

另有給事中、監察御史多人附議。

於是,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程敏政下獄。

而獄中的徐經,一開始對於所有指控自然是不認,大罵華昶挾私誣指程敏政,這是赤裸裸的報復。

不過,錦衣衛是什麼人,北鎮撫司的詔獄又是什麼地方。

很快,徐經翻供,說程敏政確實曾收過他的金子。

結果幾日之後,又是反水,說自己之前那是被屈打成招,根本沒有行賄。<="<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