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桑田,這一科的進士宦海沉浮四十年。
有不幸命短掛了的,沒法子。
有依舊默默無聞的,無所謂了。
也有,或一步一個腳印、或平步青雲的。
他們在朝中,資歷也有了,年齡也上去了。
對吧,四十年工齡了,這隻要活的夠長,論也該論到他們了。
其中,有十個最為位高權重的——
戶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李東陽
都察院左都御使戴珊
兵部尚書劉大夏
刑部尚書閔珪
工部尚書曾鑒
南京戶部尚書王軾
吏部左侍郎焦芳
戶部右侍郎陳清
禮部右侍郎謝鐸
工部右侍郎張達
五個正二品尚書,一個正二品都察院左都御使,四個正三品侍郎。
這十個人,十足的權傾朝野啊。
其中,最年長的閔珪已經七十多了。
就是年紀最小的李東陽,也已經五十七了。
其中,九人在北京朝中,王軾則任職於南京。
弘治十六年三月二十五日,適逢王軾從南京來朝。
機會難得,十個人就在老大哥閔珪宅第聚會。
把酒言歡,追憶往昔崢嶸歲月、暢想未來。
「賓之。」
這樣的大喜之日,王軾雖然心裡開心,但看見李東陽,簡直要哭出來。
「太子……」
那個太子,他真是不想說。
李東陽安撫說:「太子殿下年少,正應該多多教導,總會懂事的。」
唉,這話從太子三歲就開始說了。
這太子都十三了,屁用沒用。
王軾只好轉頭就去找焦芳。
雖然 不是吏部的一把手,但他不管了。
「孟陽,想法子讓我離開南京吧。」
就算不回京城,去別的地方任職也行啊。
天南海北、總有他一席之地。
「這個南京,我真是干不下去了……」
太子,他真是太難伺候了,嗚嗚嗚。
「用敬賢弟。」閔珪一邊品酒一邊說,「你再難,還能有賓之難麼。」
李東陽是內閣首輔,但他主要工作是戶部尚書,那個是順帶的。
戶部管錢。
皇帝要下西洋。
李東陽:「沒錢。」
不是他哭窮,是真的沒錢了。
這幾年,皇帝那真是花錢如流水。
花起錢來,也是花樣百出。
去年,他硬生生讓人從宣府修了一條什麼「鐵路」到京城。
大同到宣府也有一條。
之前京城冬天總是缺煤,燒樹燒的京郊的山都禿了,現在倒是緩解了。
聽說,大同那邊挖煤都用什麼「蒸汽機」抽水。
你給這機器燒上煤,它就能一直抽一直抽一直抽。
那火車也是,只要上足了煤,能從大同一路開到宣府,宣府一路開到京城。
是,他不得不承認,這鐵路確實好。
「此時此刻,我要吟詩一首。」
趙鳴給他的第一條鐵路剪彩。
「一切機械化,一切自動化,一切電氣化,還要按一下。」
「好。」文壇領袖李東陽,「陛下這詩寫的真是妙啊。」
「哦,好在何處、又妙在何處?細細說來。」
李東陽:……大家君臣敷衍吹捧兩句就算了,您怎麼還……
「那個……好就好在詩意盎然、筆下生輝,妙就妙在意境深遠、詩韻飄香。」
李東陽:作為一個內閣首輔,提供情緒價值也是我的工作。
路上花了不少錢,海上那就真沒錢了。
結果,皇帝大手一揮:「我自己出。」
哼,我自己出錢,回頭收益那也歸我自己的私庫。
別怪我沒提前知會你們,賺錢了你們也別眼紅。
「陛下。」李東陽警惕地說,「太子?」
太子可不能出洋啊。
那風險多大的。
「放心,他不去。」趙鳴說,「他在南京。」
南京?
太子應該在京城吶。
「北京市京,南京也是京,我在北京干我的、他在南京干他的。」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