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在47歲帝王身上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3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幸而禁衛軍統領拼死護駕,老八也捨身為我擋刀,方撿回一條命。

但這場宮變,使我失去了不少忠心耿耿能力不錯又讓我用慣了的宮人,文官們倒是沒受多大損失。

更讓我滴血的是,戰鬥力天花板的禁衛軍傷亡過半。

看著滿地的屍體,有的甚至被砍得血肉模糊,活了大半輩子的我,何時經歷過這等慘劇?

我哭成淚人。

一為後怕,二為感動。

群臣皆來安慰我,要我保重龍體。

「護衛皇城,拱衛君王,本就是分內事。今為護駕而死,死得其所,皇上不必傷懷。」

我仍然難過。

五萬禁軍,就足足死了一大半,這麼多條人命啊!

「他們有的不過二十,還是個孩子。有的還未娶妻,有的上有雙親,下有妻兒……」我心疼得說不下去了。

臣子們紛紛勸慰我:「皇上聖明,當知此等英勇之舉,乃國家之瑞氣,社稷之禎祥。彼輩以血肉之軀,築成銅牆鐵壁,護我皇圖鞏固,萬民安樂。其功在社稷,其德在人心。」

「皇上仁愛,念及忠魂,或有傷懷之情。然臣以為,皇上宜化悲痛為力量,以更加勤勉之態,治理國家,安撫百姓,使天下蒼生皆沐皇恩浩蕩,方不負此等忠勇之士之犧牲。」

我在群臣的勸慰下,方止住哭泣,又對滿身是血的禁衛軍統領道:「朕記得,卿之愛子,亦在禁衛軍當職,可安全否?」

禁衛軍統領虎目含淚:「蒙聖上關懷,微臣膝下三子,長子次子,皆已殞沒。」

我身形微晃,眼淚止不住地嘩嘩往外流。

對方半跪於我面前,正義凜然,語氣鏗鏘。

「為聖上之死,非輕於鴻毛,實重於泰山,死得其所,我兒無憾九泉。請皇上保重龍體,勿為小兒掛念。伏望皇上聖體康泰,龍心大悅,以四海為家,以萬民為子,開創太平盛世,垂範百世。臣等忝列朝班,當效犬馬之勞,以報皇恩於萬一。」

老七帶著皇子們,也跟著跪下來,齊聲高呼:「伏望父皇聖體康泰,龍心大悅,以四海為家,以萬民為子,開創太平盛世,垂範百世。兒臣等願效犬馬之勞。」

文臣武將齊齊下跪。

看著呼啦啦跪了滿地的皇子和臣子們,我眼眶再次濕潤。

今文臣武將,個個雙目含淚,其寬慰之語,皆發自內心。

張仲景這個一身反骨總愛指責我的老傢伙,此時也是老淚縱橫,言語懇切。

也就是此時此刻,我才驚覺,吾輩之尊位,並非橫行無忌,逞一時之威風,圖個人之榮耀。

上位者,當肩荷社稷之重,砥礪而進,勤勉不輟,而非恣意橫行於帝王之權柄。

12年帝王生涯,此刻方讓我徹底領悟:帝王之道,在乎仁德,而非強權所能及。

第26章

冷靜下來後,下達一系列善後工作。

老八因保護我,被一刀砍在背上。太醫說,就算保住性命,也得落下後遺症。

「全力醫治,務必保住老八。」

其餘受傷的將士、軍人,我讓戶部給事中擬旨,召集京城所有大夫。

「將士負傷,哀鴻遍野,朕心甚憂。太醫院之人力,雖精且專,然數量有限,難以獨支大局。故朕意決,詔令全京之骨傷名醫,盡棄私務,共赴國難,全力救治我英勇將士。」

「彼等將士,奮勇殺敵,以身許國,今受重創,實乃國家之痛。望諸醫士,以仁心仁術,細心診治,務求其傷愈無痕,勿使英雄留殘。朕知此任艱巨,然醫者父母心,當以救死扶傷為己任,勿辭勞苦。」

「至於醫藥費用,一切開支,皆由戶部承擔。朕誓以國帑之豐,保障將士之需,不使一人因傷而困,不使一家因醫而貧。」

「望諸醫士聞詔速行,共襄盛舉。朕深信,在諸君之共同努力下,我英勇將士定能早日康復,再振雄風,共御外侮,保我河山無恙。此詔即日下達,諸君勉力行之!」

老七和老十二負責收拾殘局,禁衛軍、錦衣衛、各司衙門、內務諸司也沒閒著,全被派出去清理善後。

我則在養心殿大開殺戒。

此時的我有多難過,面對謀反之人就有多恨。

我甚至都懶得與主謀打嘴仗,直接把老四和其老丈人凌遲處死。

居中串聯的趙嬪,老四媳婦,及其四個女兒,一律陪葬。

參與謀反的老六,老九和老十,也被處死,其餘從者,一律絞殺。

其餘參與造反的武將,及世家大族,也一律抄家處斬。

此次死於護駕的將士,高達一萬五千人,受波及的宮人,也高達三千餘人。

老四的心果然黑透了,專殺手足兄弟。

要不是老七武藝高強,身邊還有兩大高手保護,不然也得步上其他皇子後塵。

原主一共 18 個兒子,年長者當數老五魯王,今年三十有八。年幼者,不過十三歲,死於刀下者,就有八人。<="<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