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意浮沉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8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三日後,崔羌收到了來自小五的飛信。

近日朝中對一事的商議如火如荼。

靠近最南邊緊密相連的三座縣城,仿若被詛咒一般,年年開春,水災都將如期洶湧而至,肆意吞沒大片土地。偏偏那三座縣城,連塊成片,所占地域之廣。

這些年來,朝廷為救水災,一茬茬的銀錢填進去,卻如同石沉大海,不過是杯水車薪,解得了一時之急,卻根治不了年年復發的沉疴。

那處的百姓們苦不堪言,田園常被沖毀,房屋屢屢坍塌,生計斷絕,只能眼巴巴盼著朝廷救濟。地方官年年上表奏請,故朝堂為此爭論不休,卻始終尋不出個一勞永逸之法。

崔羌將糧草諸事皆處理完備,而後與李將軍抱拳辭行。

「今朝一別,山高水長,不知何時再能相聚,崔探事一路保重。」李將軍目光誠摯。

崔羌嘴角噙笑,朗聲道,「陛下昔日曾對下官言及,將軍於棋藝一道甚是精妙。目下戰事吃緊,待將軍殲滅敵軍凱旋歸朝之時,崔某必當登門,與將軍於棋局之上切磋一二。」

李將軍聞言大笑,卻是未發一言。他抬眸遠眺,心中亦渴盼著能有回城的那一日。

崔羌利落翻身上馬,一抖韁繩,身姿挺秀,迎著漫天風雪,驅馬行於隊伍最前列。待身影漸遠,唯余雪地上一串深深淺淺的馬蹄印。

崔羌心存思量,故特意和隊伍分開,獨自選了條途經水災之地的遠路。

一路行來,所見之景皆觸目驚心。

此刻他腳下這座縣城名為眭水縣,入目便是一片淒涼景象,街巷中瀰漫著腐臭氣息,百姓們面容憔悴,身形佝僂,或癱倒在家門口,或於街頭痛苦呻吟,街頭巷尾不時傳來悲慟哭聲。

崔羌面色凝重,地方官員匆匆趕來時,神色焦急又無奈,向他稟明此處非但鼠疫肆虐橫行,來勢洶洶,一經查驗,更是無藥可醫。

且這地方還是每年水災必經之所,仿若命運捉弄,讓這片土地飽經磨難。

崔羌勒住韁繩,他自然知道這點,不然也不會親自前來。他目光順著官員所指方向望去,那地勢低洼之處,往昔水災痕跡依舊可見,泥沼斑駁,屋舍殘損。

一路行過,好在其餘兩座縣城都未遭鼠疫侵襲。思忖片刻,崔羌忽而心中念頭急轉,當下不再耽擱,翻身上馬,揚鞭抽下,驅使馬匹如離弦之箭,向著皇城疾馳而去。

第60章

崔羌回到皇城之時恰巧是個罕見的晴日,太陽升於江上,連寒風都沾上幾分和煦。可他卻無心思賞景,一路進宮直奔太和宮。

殿內氣氛凝重壓抑,順桓帝正鎖眉批閱奏摺,邊關戰事吃緊的陰霾始終籠罩大殿,此時崔羌踏入殿中,行禮後,直陳所見所聞,而後神色肅然,向皇帝拱手進言。

「陛下,臣此番歸來,見眭水縣鼠疫泛濫,慘狀不堪,且此地又逢年遭水患,實是禍不單行。依臣之見,當下可於該地掘一堤壩,蓄意引洪,將此地淹灌。」

言至此處,崔羌抬眸,望向順桓帝,目光十分篤定,「如今正值戰況危急,國庫每一兩銀子皆應用在刀刃之上,助力前線殺敵,實不能再如往昔一般,勻出大量銀錢用於此地賑災。」

順桓帝不由贊同道,「此法雖看似決絕,卻能以小損換大益,保全下方兩座郡縣。且看看明日其他人怎麼說罷。」

故隔日朝堂之上,聽見崔羌的諫言後,眾臣一時都噤了聲,皆在思量他所言利弊。

有熟知那地的官員突然將目光看向了李國公。因為李國公的祖籍便是在那眭水縣。

果不其然,李國公念及祖墳尊崇,竟顧不得君臣禮數便疾步出列,隨之跪倒在地,聲淚俱下,「陛下,萬萬不可啊!民生疾苦,此乃不仁不道,有違天道人倫之策,臣懇請陛下收回成命!」

話音剛落,穆熠邁前一步,朗聲道,「父皇,兒臣以為崔探事所言極是,當此危局,需有果敢決斷,若一味顧惜局部,恐累及全域,以水淹之法,防患未然,護我朝安穩,不失為良策。」

暄王殿下聲音鏗鏘有力,在大殿內迴響,讓許多本還在猶豫的大臣紛紛定了態度。

王丞相也適時附和,「陛下,如今戰局緊迫,防災應以大局為由,老臣也認為此舉可解燃眉之急,護更多疆土。」

皇帝端坐龍椅,目光深沉,權衡再三,雖覺應下此計會顯草率,卻在當下困局之中,此為最務實有效之計,遂點頭,沉聲道,「著令工部即刻規劃籌備,協同地方,速速行事,將眭水縣的百姓遷自另外兩座縣城,此事務必妥善處置,莫生差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