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是不是運氣來了誰都擋不住,這個話題上熱搜那天,風和麗日,網絡環境良好:沒有現實生活的衝突新聞、幾位人氣爆棚的明星兩三天前剛剛發布動態帶了一波流量眼下正是流量疲軟之時、聯邦政府大會於聯邦時間後日召開,這兩日是各大議員趕往首都星的過渡,向來不會引起大新聞,所以聆音這會子衝上熱搜,既然沒有擋著別人的道,除了個別黑子,自然不會有看不過眼的人雇水軍去黑她。
於是這個熱搜底下就難得和平。
大伙兒原先看著#聆音是否受傷#這個話題又衝上首頁的時候,原本以為是罪魁禍首找到了,正摩拳擦掌等著大撕一頓,誰知道點進去卻是異口同聲的闢謠。
時事話題第二熱點是昨天才發的,轉發和評論已經直指第一條。
新熱點是一個視頻——聆音演奏時的視頻,一刀未剪,完整呈現。
不過後面卻又加了幾張解說的截圖,不多,只要幾次來回的對話,看得人頭皮發麻。
那發文的博主和自己好友的對話。
博主自己:看得我目瞪口呆,女神用的是什麼樂器,幾根繩子就彈出那麼好聽的樂曲。
博主好友:第一個是箏,第二是琵琶,第三是二胡,最後的琴,都是華夏傳統樂器,你們之前在群里討論的那個,女神手上的繭,就是這麼來的。
博主:???
好友:你們仔細看啊,女神的手其實大部分區域都保養得很好,有繭的地方就是指腹,你再看看視頻,看出了什麼?【手指接觸琴弦截圖】
博主:!那個位置是放在弦上的!
好友:雖然是不同的樂器,但是演奏的方式大同小異,都需要到指腹,琴弦細長,練習多了容易磨損皮肉,但是三天不練手就生,真的想要練好它,就得忍著疼繼續練習。
而後經歷破皮、流血、結痂、又磨損、結痂等等往復,最終受傷的地方會結出厚繭,之後練琴時就會輕鬆很多。
其實無論是哪種樂器練習都不輕鬆,聯邦多的是樂器大佬的勵志故事,只不過在粉絲眼裡,偶像你如此美麗、有才華,你還如此努力,還因此受了傷,怎麼不讓他們心痛呢?
這必須得夸,必須得好好夸!
這麼一頓誇獎,加上幾乎天時利地的熱搜,可不就是引爆整個網絡嘛。
而托聆音的福,#華夏端午祭#這個話題很快也上了熱搜,華夏原本莫名其妙的三天假期就留讓人非議,一開始大伙兒也以為這是要集體開炮了,但是沒想到點進去之後……是大伙兒用聆音的演奏曲剪輯的「屈原的一生」,是的,有大神在一晚上,就已經剪輯出了一支精緻的視頻。
視頻打亂了聆音演奏的樂曲,卻用得極為巧妙,大神從民間、官方節目中節選自己需要的畫面,搭配上聆音的曲,竟剪輯出了一款更適合聯邦人民觀看的「屈原的一生」。
一時之間,「屈原」這個形象竟漸漸從端午祭節目走入聯邦,成為目前聯邦最熟知的華夏名人。大傢伙都知道了華夏有那麼一個人,他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但是他慘遭流放不得善終,這人的遭遇聞著傷心見者流淚,而且他開啟了華夏的詩歌時代,的的確確是個偉人啊。
這麼一想,華夏人祭奠他,沒有任何錯處啊!
駱清逸看著網上的實時動態,嘖了好幾聲。
「怎麼?」衛煊拿著本書坐在一旁,順口問了一句。
「他們大概不知道,其實我們大部分時間都是恨屈原的。」駱清逸指著衛煊手中的翻譯本,「年年大考都考它,年年有人背不住,背它簡直就是噩夢。」據說早一千年前,華夏的舊科技時代那會兒,《離騷》還屬於高中必修內容,年年都是學生們拿不下的硬骨頭,現在去留存信息的微博資料庫,有關「高中語文《離騷》」的吐槽不知凡幾,「去年他們做的就是《離騷》的惡搞專題,所以今年官方才會要求我們把大眾視線轉回他的貢獻上。」去年笑夠了,今年就該哭了。所以說是天時利地啊,要是讓聯邦網友們看到那一期的吐槽節目,可不得笑話華夏人又要吐槽別人作詩又要強行過街慶祝嘛。
衛煊沉默了一會兒,輕聲說:「很難背嗎?」
駱清逸:「?」
就聽見才學了幾個月華夏語的人一臉無辜地晃了晃手中的翻譯本,誠懇地說:「我覺得……我背完了。」
駱清逸猛地扭過頭,不可思議地看著他。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