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世家子弟考科舉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95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寧毓承告退,先去崔老婦人院子陪她說了一會話,告訴她要出門之事,用了晚飯後,再去夏夫人的梧桐院。

夏夫人聽到寧毓承要出門,長這麼大,他從未離開過自己身邊。夏夫人知道寧毓承去有正事,又不好攔著,親自與夏嬤嬤一起,替他收拾了大包小包的行囊。

「阿娘辛苦了。」寧毓承看著大包小包的行囊,就是出遠門一個月,估計也夠了。

寧毓承並未抱怨行囊太多,而是笑著道:「還是阿娘想得周到,出門也能過得舒舒服服。」

夏夫人鬆了口氣,不放心叮囑了又叮囑。兒行千里母擔憂,她說一句,寧毓承就溫聲應一句。說到最後,夏夫人見寧毓承事事有回應,聽話懂事,揪著的一顆心,落了一半回肚子中。

翌日一早出發,夏夫人將寧毓承送上馬車,囑咐了跟去的福山福水,並幾個粗壯僕從一通,目送著車馬駛得不見了,才轉身回去。

寧毓承看到夏夫人轉身的背影,心被扎了一下般,說不出的難受。

夏夫人與江夫人,甚至錢夫人都一樣,成親後,她們的所有依仗,都在兒子身上了。

大齊以及別的朝代,也有女人擅長,需要技藝,靈巧的活,比如織布繡花等,能為家中帶來收益。在絕大多數家庭中,她們照樣處於從屬的地位。

總體來說,只要體力勞動仍舊為重的時候,女性被困在後宅,只能嫁人,相夫教子的局面,就會長期存在。

她們面臨的困境,寧毓承一時也解決不了。寧毓瑛寧毓瑤她們這一代,要是自己能有成就建樹,興許會好一些。

只要下一代好一些,下下一代再好一些,歷史的車輪不往迴轉,終究有一日,她們也會點亮

出了城,與早已駕著騾車等在城外的寧九他們匯合,趕往平水縣。中午的時候,在路邊茶棚歇腳,要了壺熱水,吃了他們自己帶的炊餅饅頭,在太陽快要落山時,趕往了路上打聽到的王家坳村。

王家坳村背山面水,村子如其名,坐落在被山水環抱的山坳中,村民以王姓為主。村中大約有六七十戶人家,八成是你牆草屋,餘下的村舍,則是半磚石半泥牆,正屋頂蓋著瓦,其餘屋頂蓋著草。

惟有一間坐落在村頭的宅子很是氣派,青瓦白牆,大門前一左一右還擺了兩個貔貅首下馬石。

村中安靜,地里只有幾個婦人在割草拔菜,見到車馬前來,幾人似乎很是緊張,兩個離得近的婦人湊在一起,嘀嘀咕咕不知說了什麼,很快,兩人便匆忙收拾了下,匆匆忙忙往村中跑了回去。

寧毓承打開車窗朝外看去,村中沿著河岸,靠水之地,皆種植著樹。有些樹葉片掉落了不少,半死不活,有些則仍舊蒼綠。他估計這些樹,便是養白蠟蟲的白蠟樹。

村中的小道狹窄,車馬到村頭就無法前行了。寧九他們在前停下車,寧毓承跟著下來,常寶幫著車夫,將車馬停在了比較寬敞的空地處。

這時,最氣派的屋舍打開了,走出來一個穿著半舊綢衫,約莫近五十歲的矮胖老者,看到他們的車馬,老者謹慎又恭敬地道:「我是王家坳村的里正,王氏族長王大壽,不知幾位貴人前來村中有何貴幹?」

寧九忙上前,按照他們先前商議好的道:「原來是王里正,我們是從府城來,我姓寧。他也姓寧,這位姓鄭,他們是兄弟,那位姓常。我們幾人前來,是聽說王家坳村擅養白蠟蟲,打算來做白蠟買賣。」

王長壽看上去很是精明,眼珠轉動著,臉色微變。他暫時摸不清幾人的底細,且白蠟哪能隨便交出去,支支吾吾道:「幾位貴人,白蠟蟲......」

這時,已經有村民們走出家門,不遠不近圍著,交頭接耳議論著什麼。村民們衣著破舊,瘦弱,看向他們的眼神,帶著深深的厭惡與憎恨,

寧毓承上前一步,朗聲打斷了王大壽的話:「我姓寧,在族中兄弟中排行第七,我祖父是寧江洲,我阿爹是禮部侍郎寧江南。」

王大壽嚇了一跳,他自是知曉寧江洲的大名,江州府並非只有寧江洲一族姓寧,他沒想到寧毓承竟然是江州寧氏,還是寧侍郎的親生兒子!

寧毓承伸手虛扶起要彎腰下拜的王大壽,卻看向圍著的村民們道:「我來,的確是為了白蠟蟲,不過,我不是來占你們的便宜。」

聽到寧毓承自報家門,開誠布公表明來意,王大壽一時

也摸不清頭腦,站在那裡不知所錯。

有大膽的漢子問道:「貴人為了白蠟蟲前來,又不占我們的便宜,貴人打算出何價錢買白蠟?」

王大壽臉一黑,厲聲道:「楊六指,白蠟買賣之事,哪輪得到你說話!」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