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世家子弟考科舉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00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寧毓承順利理清了王家坳村的白蠟之事,選好了王家村祠堂做學堂,趕去了清水村。

賀祿呆不下去,趕回了府城。史方今一直跟著寧毓承,前往幾個養白蠟的村子,如王家坳村那樣簽訂了契書,選好了辦學的地方。

寧毓承回府城,史方今懷著一顆滾燙炙熱的心,回到了縣衙,盼著江州府的通判,朝廷能晚些派來。

朝廷那邊尚未有新任通判的消息,不過寧悟明寫了信回江州府,傳來了好消息。

禮部原來的尚書中風後,嘴斜眼歪,再無法入朝為官,寧悟明升任了禮部尚書。

寧毓承很是高興,他在平水縣能順順利利,將白蠟拿到手,百姓的支持,只是小部分的因素。最大的依仗,還是寧悟明寧侍郎。

寧悟明這個素未蒙面的爹,真是他強有力的靠山!

不過,寧府卻愁雲慘澹,知知堂上空,飄散著濃濃的藥味。

寧毓閔回到江州府,寧禮坤見到他臉上的傷,一口氣沒能提上來,直接暈了過去。

寧毓承從平水縣回到府中,離寧禮坤暈倒,已經足足兩天過去。

大夫住在了寧府,施針下藥,寧禮坤仍舊一動不動躺在那裡,呼吸微弱,半點都不見醒轉的跡象。

寧禮坤要是去世,寧悟明就得回來丁憂。

丁憂三年,三年過去,寧毓承在平水縣的白蠟蟲之事,估計就黃了!

第77章 ……

夜已深,前來侍疾的寧毓衡他們都先回院子歇息,寧毓承並寧毓閔一起留在知知堂,屋中燭台上點著四支蠟燭,僅餘下小半,寧毓承不時拿剪子剪去留下的燭芯。

寧毓閔披著厚大氅坐在薰籠邊,怔怔望著燭台,許久都未曾變換姿勢。

直到最後一支蠟燭微弱的光芒晃動,屋內陷入黑暗。

很快,寧毓承點了新燭,屋內重新變得明亮。寧毓閔似乎不習慣眼前的光亮,側過頭,垂下眼瞼似睡非睡。

寧毓承收起火摺子,伏案提筆疾書。筆尖在紙上沙沙響,寧毓閔又睜開了眼,定定看著寧毓承手下的筆,問道:「小七,你在寫甚?」

自從寧毓承回到府城後,還沒聽過寧毓閔開口說話。他一直守在暖閣外,從未離開過知知堂,未離開過身下的榻。

聽到寧毓閔沙啞的嗓音,寧毓承倒了盞溫水遞給他,順便答道:「我在寫有關蠟燭的試驗。四支蠟燭,分別是燈草芯,棉芯,分別捻成三股或者一股。點亮之後,何種更為明亮,何種燃燒最久。」

四支從王家坳村帶回來的蠟燭,三股芯的最為明亮,燃燒之後的確會散開,無需守著剪去燭芯,亦不會偶爾熄滅。

不過,燈芯草與棉芯燃燒長久相差無幾,燈芯與棉芯的價錢卻相差了數十倍不止。

三股燈芯草芯的最為划算,至於棉芯的蠟燭會貴許多,富人肯定不缺這幾個大錢,照樣會買。

大齊的棉花種植少,產量低。而棉的用處太多,實用性甚至遠勝於絲綢,完全沒必要用在燭芯上。寧毓承打算以後的白蠟,全部用燈草芯等替代棉芯。

寧毓閔抿著溫水,靜靜聽著寧毓承與以前一樣,溫言細語說著話,喉嚨莫名被堵住了,哽咽著道:「小七,你可恨我?」

燭光下,寧毓閔臉頰上的傷疤明顯,邊緣處帶著些許的血漬,看上去似乎被摳過。他眼眸中浮起淚花,在極力克制自己的情緒,卻掩飾不住的難過與倉皇。

寧禮坤要是去世,寧毓閔恐怕一輩子都會背負起氣死祖父的包袱。因為寧禮坤去世,兒孫們皆要歸鄉丁憂。

能主政一方,絕大多數官員,碌碌一生也不可

能做到。進入朝廷中樞,尤其是掌一部尚書之職,足以令大齊上下的官員望塵莫及。

寧悟明剛做到尚書,便要回江州府丁憂,尚書之位不可能空著,會另有人選。待丁憂完之後,要等候中樞傳召,重新派官。等候重新派官便是侯缺,三年之後,誰也不知到時情形如何。

以寧毓閔的年紀,他已經算得上穩重。只是終究太年輕,比不得寧毓承真正的成年人心性。

寧毓承神色平靜,坦然望著寧毓閔,道:「我不恨你,二哥,你呢,你可恨自己?」

「要是祖父有個三長兩短,二伯父因著我斷了前程,我就是天大的罪人,永無法寬宥自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