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世家子弟考科舉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26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貢品就是白得一個名聲,一旦成為定例,百姓苦不堪言。」寧毓閔也跟著憂慮地道。

朝廷在與榷場,與番邦的貿易中,就有白蠟一項。用作貿易的貨物,來源五花八門,並非通過商戶自行買賣交割,而是要經由朝廷之手。

比如陛下內帑即內藏庫,每年各州府進宮的貢品,要全部裝進內藏庫,京城的皇宮都得變為庫房才夠用。進宮的貢品皆珍貴,都出現在了榷場與海貿交易的冊子上。

在太宗時期,下令當時還未改稱戶部的三司,將金銀絲等貴重貨物,充入內帑。內帑並非僅做為陛下的私庫,而是作為戶部即國庫的補充。在戰亂或者發生災害,國庫無力支撐時,由內帑拿出錢財來賑濟。

因為有作為補充國庫的說法在先,內帑的生意買賣,聽上去就名正言順,不算與民爭利。

內帑是陛下的私庫,好比是一家的當家人,有多少錢財,如何用,用在何處,只由當家人說了算,旁人無從干涉。

有天子喜歡道,有天子信佛。修一座道觀,給佛鍍金,揮金如土。

當然,也有天子真金白銀拿了出來,支援朝廷開支用度,不過,這只是借,事後須得還。

也有天子會蠲免百姓的賦稅,畢竟實在收不上來,要再強行徵收,百姓不得不造反。比起從內帑拿出來,還是蠲免划算。

蠲免了賦稅,戶部便苦不堪言,畢竟國庫仍然空蕩蕩。

被內帑盯上,就甩不掉了。寧毓承認為,戶部雖稱不上好,不受監督的內帑,真正是深不見底的黑洞。

賀道年這一手,玩得真是狠!

寧悟明生氣歸生氣,他還是很快平靜下來,道:「賀道年並不看重這點白蠟的利,畢竟他以為,自己快進中樞,江州府離京城幾千里,鞭長莫及,一為報復,二為所謀更深。除去親事白蠟,寧氏還有明明堂,科舉乃是國之重器,他不敢明擺著拿科舉說事,只拿了白蠟來作筏子。明明堂裡面的學生,可都是江洲府的世家大族子弟,要是他能拿到手中,多了這份助力,他在尚書之位上,說不定還能升一升。」

先前寧毓承也想到了這點,不過,以對賀道年的了解,他如今尚在興奮與立威中,還沒如此大的野心。

寧毓承也不敢掉以輕心,當即道:「我回城一趟。」

「回城?」寧悟明愣了下,不解問道:「你回去準備找賀祿?」

「非也,我不找他。」寧毓承將打算說了,道:「你們有事就找黃賴皮,別管他的舉止,他人反應極快,聰明,我這就出發,在天明時就入城,明日傍晚能趕回來。」

「小七,我陪著你回去,二郎你與二叔留在村中。」寧毓華當機立斷道。

寧毓承見寧毓華一臉堅持,寧悟明也不放心,便答應了。兩人收拾了下,怕他的騾車經受不住,坐了寧毓華的馬車趕回府城。

夜裡車行得慢,兩人在馬車中打盹,勉強睡了一會,在天蒙蒙亮時,終於到了城郊。

秋日早間不算冷,忙著趕路的行人,不時經過。路邊的茶水鋪子,茅草頂上青煙裊裊,鍋中的水已經燒得滾燙,雜麵餅的氣味飄散開來。

馬車停下來,前去茶水鋪子要了些熱水隨便洗漱了下,買了幾隻雜麵炊餅吃了。這時已經快到開城門的時分,賣柴禾糧食菜蔬的行人,已經在城門前排起了隊。

馬車駛進隊伍中,隨著行人百姓一道進城。到了府衙附近的巷子,車夫照著寧毓承的吩咐,將馬車趕到一間分茶鋪子的角門處停下。

車夫拿了錢,與后角門的守門人說了幾句,將錢塞到他手,從后角門進了去。

沒多時,徐先生跟在車夫後面,從后角門走了出來。他站在那裡張望,看到轉角停著的馬車,猶豫四望,扶正幞頭走了上前。

馬車門拉開,寧毓承頷首招呼:「徐先生請上來,守孝不便到到處走動,還請見諒。」

徐先生上了馬車,寧毓華跟著頷首,他看到兄弟兩人都在,不自在地動了動,抬手還了禮。

馬車緩緩駛動,徐先生下意識撐著了車壁,咽了口口水,強自鎮定道:「不知大郎七郎有何事。我等下還要去府衙當差,府尊若不見人,定要四下來尋。」

「徐先生放心,我只與你說幾句話,馬車就在這附近,不會走遠。」寧毓承道。<="<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