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少是一回事,若身無品級,地里的莊稼,給他帶不來幾個大錢。要在農桑上鑽研下苦功,這更是一條艱難曲折的路。
畢竟從有史書記錄起,為了吃飽飯,在土地莊稼上折騰的人不少,至今沒折騰出個名堂。
一場大雨,一場乾旱,一場蟲害,辛苦勞作,變成了竹籃打水一場空。
要是寧毓華成為朝廷的勸農官,戶部下的戶部司掌農田的官,就不同了。
州府的勸農官由知府縣令兼任,且大齊有規定,為了避免徇私舞弊,官員不得回到家鄉任職。戶部司掌農田的官,也只是在京城統籌天下農田,與鑽研地里的莊稼是兩碼事。
稻穀至少要八月中旬以後才會成熟,寧毓華出孝後,錢夫人肯定會催他進京。只怕他看不到糧食收成了。
寧毓承盯著面前的稻穀,道:「大哥,我有個辦法,不一定成。」
寧毓華頓時雙眼放光盯過來,急迫道:「什麼法子?」
「大哥,像是這樣......」寧毓承小聲說了一通。
寧毓華聽得頻頻點頭,皺起的眉雖未完全舒展,到底輕鬆了幾分。他拍了拍寧毓承的肩膀,一躍起身,道:「天氣熱了,走,我們回去吃冷淘!」
次月,寧氏孫輩出了孝。他們並無什麼改變,只將身上的麻服,換成了素淨的衣衫。上學的回到明明堂,寧毓華與周氏,則要前往京城。
錢夫人雖捨不得孫兒,還是早早替寧毓華收拾了一堆行囊。誰曾想,在啟程的前兩日,寧毓華稱頭暈,腿腳無力,病倒在
床。
生病不便趕路,啟程的日子便往後挪,待他病癒之後,再啟程回京侯官。
誰知,寧毓華這一病,纏綿許久都不曾好。錢夫人周氏急得不行,到處尋醫問藥,寧毓華始終稱手腳發軟,有氣無力。
待到田中的稻穀收割後,寧毓華總算開始好轉。
錢夫人長長鬆了口氣,平時不大信佛的她,在府中的小佛堂,念了半天的經。
寧氏與夏恪庵官田收穫的稻穀,待曬乾之後稱量過,較之天氣差不多的去歲,每畝多收成了約莫二十斤左右。
二十斤聽上去不算多,對提高田畝產量非常困難的大齊,甚至是歷朝歷代來說,稱得上是巨大的增長!
夏恪庵當然不會放過這一個表功的機會,寫了摺子進京。不過他很是謹慎,照著寧毓承的建議,將增產的緣由細細道來。換種種植的優點與缺點。將會出現的問題,都詳細說明,且當前還不能大力推廣,還要有待進一步鑽研。
他在摺子中,不遺餘力誇讚寧毓華,向陛下懇求,破例恩准寧毓華為戶部司掌農司的郎中,駐江州府親自試驗農桑。
這邊,錢夫人見寧毓華似乎沒有啟程回京的動靜,她不禁起了疑,來到寧毓華與周氏住的松雲院詢問究竟。
一進院門,錢夫人就覺著氣氛不對,僕從們都遠遠避開。西邊屋子暖閣中,傳來周氏壓抑,隱隱的哭泣。
錢夫人臉色微變,她也沒喚人詢問,只加重了腳步聲,喊了聲「小郎。」
暖閣內的哭聲驟停,寧毓華很快走了出來,略微緊張地見禮道:「阿娘來了。」
錢夫人嗯了聲,她加快腳步,穿過庭院走上台階,仰頭打量著寧毓華,問道:「出什麼事了?」
這時,周氏也走了出來見禮,眼睛通紅,一看就是哭過。
錢夫人神色愈發嚴肅,抬腿進了屋。她在上首坐下,對著跟著進屋的兩人,沉聲道:「老大,你說吧,究竟出了何事。」
寧毓華下意識看了眼低著頭的周氏,暗自苦笑了聲,將事情的緣由說了,「阿娘,我打算留在江州府,以後從事農桑。」
錢夫人聽罷,坐在那裡一動不動,她並未說話,臉色由紅轉為青白,抓緊衣襟呼吸急促,一口氣沒上來,暈了過去。
第107章 ……
太陽躲進厚厚的雲層中,天氣悶熱,逼仄,讓人心煩意亂。
微弱的光透過明瓦照進來,屋內仍舊昏昏暗暗。錢夫人靠在竹塌軟囊上,臉色仍然蒼白,雙眼直直望著某處,許久都沒作聲。
寧毓華看著錢夫人的剪影,心莫名地難受,他上前兩步,在竹榻邊蹲下,帶著祈求喊了聲阿娘。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