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世家子弟考科舉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57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通百姓開始節衣縮食,也是進項少了。鋪子買賣難做,會減少僱傭的夥計。

反之而來的是,百姓日常所需的糧食,柴米油鹽的價錢,都在悄然上漲。

這是必然,因為這些皆是人活著的必須品。尋常百姓因著說不出的恐慌,會將必要的花銷砍掉,轉而只為了生存所需。

而糧食與柴米油鹽,產量始終固定,只在災荒與豐年之間,會出現起伏波動。

朝廷的常平倉也發揮不出太大的作用,糧食始終短缺,放的那點糧食,只能暫時平糶糧價。

糧食放完吃完之後,該漲還是漲。商貿的繁榮,跟不上物價的上漲。最終百姓手上的錢,變得越來越不值錢,十有八。九人家的那點積蓄,都被掏空了。

「慢慢放著吧,總能賣完。」趙豐年嘆著道。

寧毓承也安慰道:「白蠟是消耗的貨物,又不會放壞,三爺是無需犯愁。」

趙豐年點點頭,失神望著晃動的燈盞。片刻後,他看向寧毓承,問道:「七郎,以後的年成,會變好麼?」

寧毓承迎著趙豐年的視線,不假思索,堅定地答道:「會變好,肯定會變好!」

首先,變好的是寧氏。

年後開了衙,江州府開始了春耕,夏恪庵去了田中巡視。

這天他連腳上的泥都沒來得及刮,拿著一封信衝到了明明堂。他一會兒嫉妒,一會兒高興,神色看上去十分複雜。

寧毓承本來在上學,被夏恪庵喊出課室,覷著夏恪庵的反應,疑惑地打開了信。

來信之人是夏恪庵的岳父,他在信中稱,元豐帝有意讓寧悟明任門下侍郎,為參知政事,實為副相。

夏恪庵仰頭望著天,再看向寧毓承,心頭滋味萬千,慢吞吞道:「入政事堂為相了啊!他生了你這個好兒子,將功勞都給了他。你是我的兒子該多好,我就可以靠著你入朝拜相了!」

寧毓承哈哈笑起來,他揚了揚信,朝夏恪庵擠眼,道:「舅父,你想錯了。有了親爹寧相的庇護,才能放開手腳做我想做的事!」

第123章 ……

約莫一個月後,在春花爛漫時節,寧悟明升任中書侍郎之事,由朝廷邸報正式公布,寧府再次賓客盈門。

崔老夫人無需人的巴結奉承,也不喜交際,除去自家親朋在一起吃場酒,不打算慶賀。

瘟疫造成的陰影猶在,寧府出錢出力,庫房錢袋都空了大半。烈火油烹,大家都想平安清靜過日子,一致同意崔老夫人的想法。

惟有一個人不同意,那便是夏恪庵。他早就早就盯上了寧悟明升拜相之事,酸歸酸,肯定要從這件事上擠出些油水,給大出血後虛弱的江州府補一補。

夏恪庵親自上門找了崔老夫人,他捧著從野外山上挖來的明黃杜鵑,笑得比怒放的杜鵑還要燦爛:「崔族長,大喜,大喜啊!」

夫人是朝廷誥命婦的尊稱,不能隨便婦人為夫人。崔老夫人聽了多年,從未有過特別感觸。倒是夏恪庵稱她為族長時,打心底升起難言的喜悅。哈哈笑起來,招呼夏恪庵坐,讓崔嬤嬤上茶:「老崔,杜鵑先找個陰涼處放著,等下我親自去種到園子中。」

夏恪庵笑道:「鄉下漫山遍野都是,不值錢。崔族長喜歡的話,下次我再給你挖些別的顏色來。」

「哎喲夠了夠了。」崔老夫人忙擺手,笑著道:「人家在山野開得好好的,被搬到逼仄的園子來,不知多憋屈。還是讓它留在山野間,自由自在生長吧。」

夏恪庵愣了下,欠身真誠道:「崔族長的見識心胸,晚輩自愧不如。」

崔老夫人笑咪咪打量過去,道:「我虛活了一把歲數,多多少少學了些虛話廢話來糊弄威懾後人,算得什麼見識心胸。這可不是我謙虛的話,是你那好外甥,不耐煩聽他親爹教訓時頂回去的話。我聽到了,時常引以為戒。可別仗著長輩的身份,就能教訓後輩了。什麼經驗呀,歷經的人事世事啊,都做不得數,人要不斷往前看,要多聽,多學。」

寧悟明最放心不下的,便是寧毓承與寧八郎兄弟之間的生份。如今寧八郎跟著他去了京城,以後兄弟之間相隔一方,有夏夫人在,關係只會越來越遠。

寧毓承的本事,寧悟明看得一清二楚。寧八郎雖年幼,寧悟明也知道了結果。

就是十個寧八郎加在一起,也無法與寧毓承相比。

崔老夫人這席話含義頗深,她知道寧毓承兄弟之間的疏離,但她不會出面干涉。就如三房的事,她一句話都不過問。休說寧毓閔的親事,就是親孫子親孫女寧毓衡寧毓瀾寧毓瑛三人的親事,她也不橫加干涉。<="<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