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舟一驚,猛地跑進艙中。
只是整條船上,都沒再找到傅修遠的身影。
終章
打完了
大慶三年秋,信陽城外,兩個遠行路過的男人遠遠看見一個茶水棚子。
其中一人正走得口乾舌燥,便拉上另一人朝那棚子走去。
這種茶水棚子十分常見,大多設在人來人往的城外,路過之人若是累了渴了,花上一文錢便能買碗茶水喝。
只是他們兩人囊中羞澀,另一人便扯了扯同伴的衣袖:「往前再走走,找條河取些水得了,這茶水要錢。」
他那同伴卻抓住他的手臂繼續朝棚子走,笑道:「這兒的老闆娘不一樣,不要錢。」
「不要錢?那她圖啥?」
「這個老闆娘是個妙人兒,愛聽外面的事兒,只要你能給她講講別處正在發生的新鮮事,她就白送你一碗熱水。」
熱水得拿柴燒,老闆娘這樣做也得搭進去不少錢呢。
說著,兩人就走到了茶棚下,找了張空桌坐了下來。
老闆娘正在給別桌的客人添水,這桌的男人趁機又給同伴講:「這老闆娘五官特別漂亮,就是右臉上有一大片胎記,從眼連到下巴,挺嚇人的,待會兒別多看,省得晚上睡不著覺。」
「少來,胎記能有多嚇人?」
同伴不信,轉頭朝老闆娘看去。老闆娘剛好給別桌添好了水,拎著壺向他們這桌走來。同伴一瞧,頓時轉回了頭,露出一副「見鬼了」的表情——
老闆娘的左半張臉的確漂亮,可右半張臉上的胎記卻極其可怖,如同一片紅黑色的粗糙樹皮一般乾癟皺巴,與左邊白淨的膚色一對比就更嚇人了。
兩個人擠眉弄眼,無聲感嘆,要是沒有這片胎記,這老闆娘該有多好看,但轉念一想,興許就是這片胎記導致老闆娘嫁不出去,才不得不拋頭露面經營茶棚養活自己,也才便宜了他們,能得一碗不要錢的熱水喝。
「二位喝茶,還是白水?」老闆娘來到桌邊,邊擦桌邊熱情地問。
「白水就成,拿消息換。」
「好。」老闆娘給兩人各倒了一碗水,笑眯眯地看向答話那人。
那人清了清嗓子,朝對面的同伴挑了挑眉,講起自己從別處聽到的事——
新帝在位三年,上京和旁邊的冀州、豫州治理得還算看得過去,但再遠些的地方就不一樣了,義軍四起,天天打仗。
幾年前一支義軍投降朝廷,四處鎮壓別的義軍。原本全國各地的義軍都要被他們鎮壓成功了,誰料一年前,江浙一帶一夜之間出現了一支人數眾多的義軍,火速占領江浙重地後直奔北方而來。
這支異軍突起的軍隊從何而來、首領是誰,起初誰也不知道。後來各地被朝廷鎮壓過的義軍不知怎的,竟紛紛響應這支義軍,從全國各地不遠千里前去奔投。
漸漸地,民間流言四起,有些說那義軍的領袖是前朝皇室的後裔,也有些說是先帝流落民間的皇子,而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說那人是早被朝廷消滅的義軍首領陳君遷。
那人說到這裡,老闆娘手中的水壺「咚」的一下落在了地上,滾燙的熱水濺在了她的腳面上,她卻渾然不覺,還是那人驚慌地問她是否有事,她才忙把水壺撿起來,又問了他一些事,隨後笑得很不自然:「我再去添些水來。」
兩人看著老闆娘腳步匆匆地走遠,沒有多想,聊起了別的話題。
直到碗裡的水都喝光了,別桌的客人久久等不到人來添水,大聲喚著老闆娘,卻始終無人應答,他們才發現,老闆娘不見了。
-
城中一戶人家中傳出陣陣翻箱倒櫃的響動,聲音之大,惹得鄰居以為她家遭了賊,紛紛過來敲門。
沈京墨顧不上出屋,隔著門大聲說了幾句沒事,鄰居才放心地離開。
她沒多少家當,幾件衣裳、一些這兩年攢下的銀兩,還有幾天的乾糧和一個水囊,連一個小包袱都塞不滿。
背上包袱,她去院裡牽馬。
路過水缸時,她先把水囊灌滿,隨後才發現水面中映著自己那半張駭人的臉。
她急忙捧水把臉洗淨。
兩年前,她在金陵尋找陳君遷的下落,可問遍了城裡人,又在江府附近等了十多天,她都沒能見到他。
她猜,大概是她來得太晚,他已經離開了。
可她實在不知他究竟去了何處,最後只好在信陽落腳——這裡繁華,南來北往的人大多都要經過此處,她就算見不到陳君遷,也能從來往的人們口中得到些消息。
她在城外開了個茶棚,又為自保,在臉上畫了一片可怕的胎記。
兩年過去,她都快習慣這些紅紅黑黑的印子了。
但她總不能帶著它去見陳君遷。
前些日子她就聽到了些許消息,但都不敢肯定,直到今日與那兩人交談過,樁樁件件都在印證,傳聞中那支橫掃朝廷大軍的義軍,的確是他。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