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井種田考科舉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8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王懷仁接過文章,目光之觸,立刻正了神色,仔細看了看。

他沉聲道:「飯桌不言其他,我們去旁處。」

倆人隨後來到大火爐旁,拉來兩個小凳子一座。映照著暖暖的火光,王懷仁看得愈發認真。也沒了那股笑呵呵的感覺,整個人都沉靜了下來。

宋知江三個孩子吃完了飯,正在對比著幾個人脖子上銀鎖,樂哈哈的。

看到宋三郎和王老爺在討論文章,娃子們也都圍了過去過去,好奇看著王懷仁手中捏著的捲紙,表示也要聽講。

大字都沒識幾個的宋知文也眨著眼懵懂看著,那乖巧認真的樣子讓柳雪梅欣慰不已。

王懷仁一抬頭,看到幾個孩子那乖巧的模樣,文章拿得更正了些,讓每個人都能看到。

他忽然驚奇這宋家屋子的設計。堂屋內燒著一個大鐵爐子,暖烘烘的熱氣將整個屋子籠罩起來。

為了防止孩子們玩耍時不小心碰到鐵爐,在外圍處架著一圈圈厚厚的衣服被褥,這樣晚上睡覺拿著自己的被子回去,也能暖和入睡。

門縫和窗都被糊起來了,一絲風,一片雪都飄不進來。

安居一偶,稚兒上進可愛,家人在側。這樣安穩幸福的生活,讓王懷仁感慨不已。

他忍不住讚嘆一聲:「這屋子的排布,真當是神奇。」

宋三郎聞言也笑了聲:「當初屋子修繕,舍妹聰慧機敏,隨口說的幾句不經意的話都成了關鍵,這才有了今日這番。」

王懷仁往窩在林老婆子懷裡安安靜靜啃著烤芋頭的宋明玉看去,只見小女孩臉頰圓潤,雙眸清亮,可愛得如同福娃娃一般。

「果真聰慧。」王懷仁贊同。

宋三郎笑,「多謝先生誇獎。」

二人隨即談論起關於文章的話題來。

王懷仁雖已當官數年,但也是扎紮實實科考上來的,對於文章的鑽研早已經刻在骨子裡,這些年當官為民,也有不少感悟,歲月風霜的沉澱融入骨髓,凝結於筆下,為筆下的文章更加增添了厚重感。

而宋三郎年紀輕輕,文章中缺的正是這一抹厚重與沉澱。

王懷仁將宋三郎之前寫的文章仔仔細細看了一遍,再看夫子的評語,點頭道:

「夫子說的不錯,你的文章讀起來確實有種寬宏之感,特別是開頭,讀起來氣勢磅礴,但到了第二句氣勢便弱了下來,越到後面就越弱,為了字數,還塞了一些與題目不相關的典故進去,像是為了湊字數故意為之。」

王懷仁這一番點評比夫子的評語還要犀利,宋三郎當即正襟危坐,眼裡不敢有絲毫的怠慢,無人比他更清楚自己文章里所缺的東西。

他多日困擾,也正因為此。

宋三郎恭敬道:「學生謹記先生所言。」

王懷仁見他態度好,也沒有因為自己過於辛辣的點評而惱羞成怒或垂頭喪氣,欣慰著繼續說道:「好的地方,你的文章字句雕琢對仗,字跡工整有力,令人一看便賞心悅目,這是在第一眼就已經贏了,得繼續保持。」

宋三郎心中欣喜,卻沒有顯露出來,點點頭道:「多謝先生讚譽,學生會繼續努力,不敢荒廢一日。」

王懷仁拿起宋三郎近日的文章繼續看,越看眉頭皺的越深。

宋三郎心中有些忐忑,他已經是拿了自認為覺得寫的比較好的幾篇過來了。

王懷仁將幾篇文章細細通讀了幾遍,終究是放了下來,思忖著開口道:「這幾篇文章瞧著框架構造宏達,比起早期的一些文章好上不少,由此可以看出你是認真了的。」

「但觀點搖搖欲墜,都沒有落到實處。」

「就比如這一篇。」王懷仁將其中一篇文章撿起,「這篇題目為:君子仁政。」

「你這破題巧妙,先將框架給立起來了。賢者有言曰:君子乃損有餘而補不足,務使物之均平,施之得當也。而後便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論點:論及君子,自古國開都……」

「到這,開篇題意可謂宏達深遠,讓人忍不住多看兩眼,但緊接著後面幾句便氣勢不足,多是為了立住框架而作,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王懷仁說著,便將手中的文章放下去,再將宋三郎先前在學院時所做的文章拿起,兩者一對比,王懷仁還是點著頭道:

「先前你是氣勢後勁不足的問題,如今氣勢略有,比之前好上一兩分,但框架問題仍然存在,簡而言之,三郎,你的閱歷太少,框架足而觀點輕浮,落不到實處。」

宋三郎聽著王懷仁的話,呼吸越來越急促,直到王懷仁輕而易舉地點出他文章的問題,近乎虔誠道:「學生困頓多日,還請先生賜教!」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