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井種田考科舉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18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宋老漢收回目光,宋二郎這話說的也不是全無道理。

徽州府雨水多些也正常,只不過這些天的天災實在太多太頻繁,讓他忍不住往壞處想。

他道:「明日還得需去看上一番才能放心。」

老天說變臉就變臉,跟變戲法似的,一路上大雨小雨不斷,一回到家就安靜了下來。

一連數日艷陽高照,天地萬物由於雨水和陽光的滋潤生機勃勃,洗刷了先前時疫的陰霾。

稻香村人也重新扛上鋤頭回到田地裡面勞作,由於時疫盛行而許久不曾料理的莊稼都快要和野草長得一樣高了。

李村長愁眉苦臉,幫著村里人料理了不少後事。趁著有空,還出村打聽了一番,這才知道稻香村與世隔絕,染病的人數還算好的,外頭那才真叫是一死一大片。

「聽說有一個村,死了半數的人,只剩下一些身強體壯的男人挺了過來,老人孩子都死全乎了。」

村里人一聽外頭竟然這樣誇張,慶幸的同時也不由得擔心,畢竟眼下天災頻發,還是多囤些糧食在家比較好。

宋老漢觀望多日,一場時疫過去百廢待興,徹底確認時疫是不會再冒出尖來了,這才對著家裡人道:

「這兩日先試著去鎮子上擺擺攤,若是情況好轉了,咱們就繼續回去賣餛飩。」

林老婆子點頭,「娃子們的讀書大事不能耽誤,明日順帶去社學問問孫夫子,幾時開始上學。」

她頓了頓,又補充道:「地窖還有些米麵,帶些去看看孫夫子。」

「聽你的,老婆子。」宋老漢應聲說。

很快就到了第二日。

晨霧還未散盡,宋大郎正蹲在灶台前吹火。林老婆子將發好的麵團揉得啪啪作響,案板上整整齊齊碼著三排青花瓷碗。

這是時疫還沒有起來之前特地去窯廠訂的,碗底還燒著「宋記」兩個小楷。才拿回家沒多久,時疫就蔓延了,只能暫時擱置。

現在正好能派上用場。

「娘,這餡料里再加點蝦皮如何?」朱秀兒捧著竹篩過來,新曬的干蝦在晨光里泛著琥珀色。

自打從州府回來,她便日日都與柳雪梅琢磨著要改良餛飩湯底。

林老婆子拍著麵皮子,笑道:「雪梅主意多,問她去。」

柳雪梅從屋外端著曬好的陳皮進屋,聞言也笑著開口:「大嫂想要嘗試那便試試,萬一味道更好了,以後我就得改口叫大嫂師傅了。」

朱秀兒瞪她一眼,「就你會說笑。」

宋大郎將牛車從後院趕出來,聽到滿院子的嘰喳聲,揚聲道:「這幾個娃兒太鬧騰,我先將他們送到社學去,到時候自有夫子管教他們。」

宋知江三個小子聞聲背著書袋在院子中跑來跑去,衣擺上還沾著晨露:「我們要第一個到學堂!」

宋明玉抱著竹筒在後頭追:「慢些跑,薑湯要灑了!」

宋三郎倚在門框上輕笑,手指無意識摩挲著腰間荷包。那裡裝著他在客棧時謄抄的《治水策》

墨跡早已干透,卻總覺還洇著那夜的雨氣。

「三郎!」柳雪梅的呼喚打斷回憶,「幫我把這筐薺菜搬到前院來。」

「來了。」宋三郎道,一邊搬薺菜,看到宋老漢正在後院磨刀,便道:「爹,我等會也跟大哥賣餛飩去。」

為了防止宋老漢又拿安心讀書的藉口讓他呆在家,宋三郎補充說:「我已經考完府試了,且夫子說我應該更多去貼近生活,寫出來的文章才能更紮實。」

「爹,我就出去多走走嘛。」

宋老漢磨刀的動作頓了頓,道:「也好,那等會你便跟著大郎去吧。」

宋三郎得到答覆,露出滿意的笑來。

宋老漢將刀磨好,將後院的角落還堆積著的油布拿出來,仔細裁剪了一番,又削了好些粗壯的棍子備用。

等宋大郎送完孩子們回來,便比劃著名在板車上做一個遮雨棚。

做好準備工作,太陽已經升到一半高了。

牛車吱呀呀碾過青石板路,天際又聚起暗雲。宋大郎仰頭望了望:「這雨跟鬧脾氣的小媳婦似的,隔三差五就要哭一場。」

說著將油布篷又紮緊些。車轅上新掛的銅鈴叮咚作響,混著林老婆子數餛飩餡料的聲音,牛車一路往鎮子去。

鎮子上明顯比先前清冷了不少,但依舊有不少人出來採買

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