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老人也興致高漲,當即就表示要幫忙,廚房中時不時發出歡快的笑聲。
謝老夫人滿臉的皺紋都舒展開來,感慨一聲:「這才是生活。」
*
夜色漫過箭樓時,城主府前的篝火已架起鐵鍋。
孫娘子將曬乾的菌子倒進沸騰的骨湯,蒸汽裹著鮮香鑽進每條街巷。柳雪梅捧著粗陶碗挨戶敲門:「各家出個人來領菌湯,驅寒祛濕最好了。」
各家聞言,當即捧著自家的陶罐出門來,鮮香四溢的蘑菇排骨湯下肚,只覺得全身都暖了起來,吃飽喝足,閒來無事,便三三兩兩找了空地閒聊。
「感覺跟做夢似的。」宋大郎捧著陶碗感慨,「前一晚還在擔心水位,後一天就能帶著家人住進這樣好的屋子裡,再也不用擔心流民和洪澇。」
趙大牛回他,「可不是嘛,這城內處處是青磚大瓦房,這樣好的地方,能來住上一段時間也值了。」
一群人說說笑笑,眼看著天上又有要下雨的跡象,都紛紛回家去了。
梆子聲打斷各家未盡的話語。錢老漢提著燈籠沿街吆喝:「今晚可能有大雨,各家各戶記得檢查門戶。」
更聲里,謝老夫人和林老婆子帶著孩子們往家的方向去。月光將她們的影子拉得很長,掠過新糊的窗紙,拂過晾在竹竿上的百家被,最後停在丹娘子窗前。
燭光勾勒出她批改課業的側影,硯台邊還擱著半塊留給夜巡人的蔥油餅。
謝老夫人心中更為感慨。
*
日上桿頭,人閒來無事便會挑刺。
丹娘子將最後一塊描紅紙鋪在青石案上,轉頭見王大花倚著門框嗑瓜子。
「我說丹娘子,教這些賠錢貨識字有啥用?」瓜子皮隨著話音紛揚落下,「不如讓她們學學紡紗織布,還能做兩件好看衣裳。」
「王嬸此言差矣。」
朱秀兒抱著新裁的窗紙跨進門,「昨兒明玉幫孫娘子辨藥草,就是靠丹姐姐教的《百草經》。」
有其他婦人搭腔:「對啊對啊,憑啥女娃子不能讀書習字,有一技之長也好。」
「就算學個藥理知識,今後有個頭疼腦熱也能治。」
王大花訕訕閉了嘴,忽然瞥見錢小芬躲在巷口張望,眼珠一轉又來了精神,瓜子皮一呸就道:
「要我說,這手腳不乾淨的人就是狗改不了吃屎,就該住城牆根。」
她故意提高嗓門,「前日我晾的臘肉,指不定就是被某些手腳不乾淨的人給偷了......」
「臘肉不是被野貓叼走了麼?」
路過的孫娘子冷不丁插話,「今早我家虎子在馬廄後頭尋著半截,皮毛花色跟王嬸家養的大橘一模一樣。」
鬨笑聲中,李村長的銅鑼聲震得柳葉簌簌:「未時初刻,各家當家的到城主府議事!有要事相商。」
第80章 種菜養雞
「各家當家的速來城主府議事!」
宋大郎將最後一把秕谷撒進雞籠,竹籬笆上凝著露水的蛛網在晨曦里顫動。
他望著小院牆角新搭的木架子,前兩日謝老夫人忽來興致要種菜,林老婆子便撒了一把豌豆種子,如今小苗已經蜷著須兒破土,長勢喜人。
朱秀兒正在屋裡縫衣裳,聽到李村長要求集合這話,放下手中的繡品出了門,「大郎,出什麼事了?」
好不容易才安頓下來,她不想再聽到不好的事。
宋大郎擦著汗,笑著道:「能有啥事,永和城位置偏僻,咱們在稻香村住了這麼多年都沒發現這座城,那些流民叛軍一時間也不會找來,秀兒你就放心吧。」
朱秀兒心中寬慰,點了頭。
「廚房裡還有些昨日孩子們讓做的蜜糖,我去接孩子下學時順路帶過去讓丹娘子嘗嘗。」
宋大郎沒有什麼不同意的,將使用到的農具歸位,只道:「這些小事你自個做主就成。」
正巧宋老漢也砍了木頭回來了,將木頭往院子中一放,「前兩天聽到小公子說想要個讀書的涼亭,這兩日正好沒事幹,便琢磨著做一做。」
宋大郎笑道,「爹,木匠這活我也順手,咱先去開個會,回來再商量。」
說著,對著屋內喊了一聲:「二郎,你去不?」
屋內傳來宋二郎還沒睡醒的回音,「來了。」
柳雪梅端著熱氣騰騰的粟米粥從灶房探出頭,「可要早點回來,今日特地做了臘肉燜飯,涼了就不好吃了。」
「好嘞。」
三個男人出門去了。
城主府前的青磚地面落滿槐花,二十幾個漢子圍坐在石磨旁,雖說每個人都忙中抽著時間來參會,但臉上都掛著笑。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