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井種田考科舉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62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等婆子回來之後,崔老夫人將帕子交給李大娘,「初來乍到,半路還遇到叛軍圍堵,僅有一些貼身之物留存了下來,這帕子若是合眼緣的話,就收下吧。」

李大娘一看那流光溢彩的帕子就知道價值不菲,連忙擺手,「我這糖畫不過是個糙玩意,怎麼能...」

「哎,這話可不對了。」崔老夫人道,「在我眼中,這糖畫可是精細,哪裡來的粗糙之說,你若是不收,那我也沒臉拿這糖畫了。」

李大娘心中泛起波瀾,想著家中兒媳看到這帕子定然歡喜,便收了下來。

她道:「家中還有許多吃食用具,您等著,我不能白拿您這麼貴重的帕子,我一會吩咐兒子兒媳給您送些過去。」

有來有往的氛圍讓崔老夫人笑彎了眼,心中對永和城的歸屬感更為濃烈。

......

夕陽西沉時,崔老爺子蹲在田埂邊,看宋老漢用木棍在泥地上畫溝壟圖。「這一片種菽米,來年能做二十壇醬。」

老人沾著唾沫翻動《齊民要術》,這是丹娘子節選後重新撰寫的對農戶莊稼有用的部分,有些地方還貼心畫上了圖片。

「後坡的沙地種胡麻,出油率能高三成。」

崔管家笑著調侃說,「咱們永和城種地都用上齊民要術了。」

宋老漢將手中的木棍一扔,咧嘴一笑,「可不是嘛,丹夫子說不僅要按照節氣播種秋收,還要多學習,書中有許多防止病蟲害的法子,都是實用的。」

他驕傲摸了摸手中的書,「這是咱們丹夫子自個寫的,比所有書都強上百倍。」

崔老爺子和崔管家笑了一聲。

崔老爺子拿起木棍,在溪流旁重重劃了道線:「此處該挖條暗渠,雨季分洪,旱季蓄水,對莊稼有利。」

崔管家恰到好處拍馬屁,「我們老爺當年就對水利研究感興趣,研究頗深,說要在這地方挖渠,定然錯不了。」

宋老漢眼睛一亮,「果真如此?」

沒等兩人說話,宋老漢把鋤頭塞進他手裡:「城北有片生荒,正缺懂水利的。」

崔老爺子也樂得有事做,站起身

來道:「那可太好了。」

今夜,崔老爺子也在永和城找到了自己能發光的地方。

月明如鏡,照亮新墾的田壟。

十多個崔家護衛正在城牆上跟孫家漢子學射弩,一行人學到半夜,都興致高漲,誰也不肯離去。

就這么半天功夫,所有人如同相見恨晚的親兄弟般,勾肩搭背暢聊,越說出城打獵之事,崔家的護衛就越心馳澎湃。

約定好明兒一大早,城門開啟,就一起出去打獵去。

孫家漢子拍著肩膀,「上次我遇到一窩野豬,兩隻大的帶三隻小的,一直猶豫著沒敢找人去,現在遇到兄弟幾個,明兒咱們就去給他們一鍋端了,回來給婆娘改善伙食!」

「好!」

十幾人說著,繼續擺弄著城牆上的箭努。

張鐵牛摸著床弩上的猛火油槽,眼睛比火把還亮:「有這利器,齊王的鐵騎來了也得變烤豬!」

「這匠人手藝真是精湛,這樣的武器之前從未見過。」

孫家漢子自然而然接腔:「那是自然,咱們...」

「噓——」

趙大牛突然壓低聲音。眾人瞬間緊張起來。順著他的目光望去,見一團黑影正縮在城牆根下。

「什麼人!」

黑影嚇了一大跳,慢慢抬起頭,眾人這才發現竟是王大花,懷裡還緊緊摟著個陶罐。

「馬齒莧餡的包子。」她把陶罐往一邊的石頭上放,「給、給守夜的......」

眾人沉默,趙大牛下城牆去,將陶罐拿在手裡,「多謝王嬸,夜深了,回去歇著吧。」

王大花聽到趙大牛這樣叫她,渾濁的眼突然迸發出光亮,「哎哎」點頭,坡著腳逃進黑暗之中,不見了蹤影。

趙大牛利索回到城牆上,每個人分了個包子吃,他指了指王大花離開的方向,

「永和城先前差點被山匪給占了,還好老宋家的人腦子轉得快,設計將山匪給引了出去,不然今日這永和城內住著的,就是殺人不眨眼的山匪了。」

張鐵牛動作一頓,「和那位嬸子有何干係。」

趙大牛道:「是她帶山匪來的。」

空氣突然一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